話說林昭(16)

黃河清

人氣 25
標籤:

第九回(下)
餓殍遍野,三十斤糧票續命
羸身憫人,五六個男女拯民

林昭是有心人,她並非真的女堂吉訶德。遍野餓殍,她無能為起死回生;難友沉溺,她盡力施以援手。我們還記得第七回所敘一九五八年林昭在北京特意請右派同學劉發清吃飯與之交談的往事吧。這位劉發清,在一九六零年饑饉的歲月裏,蒙林昭救助,得以存活至今。宏觀韜略之余,林昭悲天憫人的胸懷中也有微觀的細緻。對林昭念著救命之恩的劉發清發表於一九八八年的文字幾乎是最早詳細地回憶記錄紀念林昭的。

一九六零年春天,劉發清在黃土高原一個小縣一所中學農場勞動改造。學校派了一個學生來給劉發清“作伴”。這個所謂“農場”十分簡陋,是全校師生用鐝頭、鐵銑在貧瘠荒原上開出的幾畝荒地,路邊蓋了一間不到三平方米的低矮小土屋,就算是師生們“學農”的場所了。這是響應黨的號召的勞動結晶。農場裏,除了劉發清和名為“作伴”實為監視的學生外,一無所有。

這是一個漫長而可怕的春天。河邊草叢剛剛露出淡淡的綠色,天空常常彌漫著灰黯的雲霧,寒風襲人,冷侵骨髓。田野上所有能吃的植物全被人挖光了。四周鄉村餓死人的消息不斷傳來,開始是零星的、個別的,遮遮掩掩的,不讓傳播的,後來則是成批的、成村的餓死人,再也遮掩不住了。劉發清還是名義上的國家幹部編制,每月有規定的口糧。口糧從每月二十七斤逐漸“節約”到二十斤,每人每天平均食糧六點六六六……兩玉米麵。除鹽巴外,沒有菜,沒有油,沒有任何肉、副食品。學校老師和學生患肝炎、水腫病的越來越多。劉發清也病了,一天,他突然覺得兩條腿沉重得灌了鉛似的,腳和小腿腫起來。

他一步一步慢慢地挨到校醫室,剛從衛校畢業的年輕校醫,把他從頭到腳掃了一眼,什麼話也沒有問,就在藥櫃裏找來找去,最後找到一盒中成藥——“銀翹九”,塞到劉發清手裏。“這是治感冒的呀? ”校醫搖搖頭,說:“‘瓜菜代’嘛!但不許多吃,一天只准吃兩顆……”。銀翹解毒丸怎麼能治得好劉發清的水腫病。劉發清整日昏昏沉沉,屢屢到校醫室求助無果。劉發清知道自己病情嚴重,但不能偷,不能搶,也不能回家、逃跑,因為是右派。餓死人的訊息越來越多,劉發清也做好了餓死病死的思想準備,只是可憐自己才二十七歲,思念千里之外的老母。正當劉發清陷於絕望之時,突然接到一封信,一看那柔中帶剛的娟秀字體,便知是林昭的手跡。

劉發清被發配到大西北後一直和林昭保持著通信。劉發清如是敍述他拆信閱信的過程和這封林昭來信帶給他的生命希望、精神力量:“我撕開信函,掏出、攤開信箋準備讀下去時,忽然一個小紙包跌落地上。我俯身拾起,打開一看:—— 啊,全國通用糧票: 五斤、十斤、十五斤……一共三十多斤!我急著看信,信中說:知我處境十分困難,她的日子雖然也不好過,可是她飯量不大,吃得少,因而有點節餘,湊了這麼一些,略表寸心,幸勿見外……我把信反復讀了三四遍,用手帕擦了幾回濕潤的眼眶,心潮起伏久久難平:世界上最崇高的美德,莫過於‘捨己為人’;世界上最完美的情操,莫過於‘雪中送炭’。

在這困難時刻,有的親人為爭奪一點食物而反目為仇,有的夫妻為幾斤糧食而分手離異。而我和她只是一般同學而已,她送我的豈止是幾十斤糧票,而是世間愛人與人愛的無私的情操和偉大的美德。她不僅向我伸出救命之手,而且展示了她那水晶般透明高潔的靈魂。這區區三十餘斤糧票,在當時仿佛勝過八百斤、三千斤……難於計量的友情,使我感到渺小的身軀難以承受它的重量。我趕快回信,表示萬分感激,信中還真誠敦促她‘認真改造’,祝願她‘早日回到人民懷抱……’。不久,我接到她信,大意說此乃小事一樁,不足掛齒,至於足下所說‘認真改造’云云,則‘你我都是共坐在一條船上的“旅人”,船若靠岸,我亦可登……’。

我對這三十餘斤糧票,倍加珍惜,每天限定加買半斤糧票的‘花糕’或 ‘黃團長’(黃玉米麵饃饃),決不多加一兩。直到這年夏收以後,我的每月口糧供應恢復到二十七斤,還有了一點蘿蔔之類的蔬菜。奇怪,我沒有吃藥,水腫病卻不知不覺痊癒了。”

當時中華大地,已出現“人相食”、“易子而食”的慘像。劉少奇為毛澤東忌恨之始者,就是對毛澤東說:“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林昭寄給劉發清三十斤糧票所蘊含的份量、情意豈是能計算得了的。

正是:餓殍遍野,三十斤糧票續命;羸身憫人,五六個男女拯民。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註:
本回參考文章:倪競雄“沙雕美食,遙祭英靈”,彭令范“姐姐,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劉發清“一個不屈的英魂——憶林昭”。丁抒“林昭與同案犯張春元、杜映華之死”,轉自“林昭,你在哪里?”網站http://linzhao.netor.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話說林昭(6)
話說林昭(6) 人氣 20
話說林昭(7)
話說林昭(7) 人氣 10
話說林昭(8)
話說林昭(8) 人氣 23
話說林昭(9)
話說林昭(9) 人氣 19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