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預言

《燒餅歌》明清預言簡解(3)

清軍入關

《燒餅歌》中有這樣的記載:

基曰:「桂花開放好英雄,拆缺長城盡孝忠,周家天下有重複,摘盡李花枉勞功。黃牛背上鴨頭綠,安享國家珍與粟,雲蓋中秋迷去路,胡人依舊胡人毒,反覆從來折桂枝,水浸月宮主上立,禾米一木並將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李自成在北京還沒有站穩腳跟,遼東總兵吳三桂便引清軍入關,將李自成趕出北京。真是城頭變換大王旗,歷史的進程有時讓人應接不暇。「桂花結得好英雄,拆缺長城盡效忠」中的「桂」指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拆缺長城)迎接滿清軍隊。「摘盡李花枉勞功」暗指李自成的勢力也不會長久。

吳三桂被清廷利用消滅明朝殘餘勢力,被封為平西王,派駐雲南。後來吳三桂在地方上擴大勢力,威脅到了清廷統治。於是康熙帝下令「撤藩」,吳三桂因此又起兵反清。雙方交戰六年,最後吳三桂病死衡州,余部瓦解。這段歷史劉伯溫概括為「胡人依舊胡人毒,反覆從來折桂枝」。

「水浸月宮主上移」也是字謎,「水浸月宮」:左邊三點水,右邊「月」字;「主上移」:右上角為「主」;「月」當然應當在右下角。合起來就成了一個清字。真是「周家天下有重複」,轉眼已經是大清的天下了。

看歷史變遷,王朝更迭,不明白的人覺得驚心動魄,明白的人覺得索然無味。身在其中,機關算盡,誰知盡在天算之中。人往往覺得自己由於努力而得到什麼,其實都在安排之中。

劉伯溫毫不停頓的說著天機,明清交替的歷史也只是一帶而過;朱元璋聽的是雲裡霧裡,還以為在說自己的天下。當劉伯溫說到「二十三人八方居」,朱元璋以為自己天下被眾人分了,急忙問:「二十三人亂朕天下,八方安居否?」劉伯溫只好如實回答說:「臣該萬死,不敢隱瞞,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朱元璋大驚失色,問是誰取了大明天下。劉伯溫便進一步講他對清朝的預言。

事實上滿清入主中原後,馬上就帶來生靈塗炭。漢人剃髮這段慘烈歷史可以說是漢民族歷史上的一段屈辱。但是凡事皆有其因緣,一個民族的榮耀與屈辱也是神的安排,但是具體的歷史事件從表面看上卻是偶然的。

《燒餅歌》寫到:

基曰:「雨水節,草木脫。王出頭,春三月。路上行人一半僧,赤頭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且聽說。」

多爾袞帶領清兵入關後下了「剃髮令」,要求漢族男子必須如同滿族人一樣,將頭髮的前半部分剃光,只留後半部分,並且編成辮子。這道法令非常嚴酷,違抗者處死,當時的說法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以此來檢驗漢人是否真心歸服。「剃髮」實際上是漢族人被征服的標誌,因此遭到了漢人的強烈抵制,並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清運動。對此,清廷進行了慘無人道的鎮壓和屠殺,全國出現了一系列的屠城事件。

「雨水節,草木脫。王出頭,春三月」幾句仍是字謎。。「滿」字的左邊是三點水,右上角可視為「草字頭」(艸),右下角的「兩」又與「雨」字相近。「春三月」正是清明時節,在此更指明了「清」字。「王出頭」為主,意思就是滿清入主中原。「路上行人一半僧」,頭被剃了一半,像是一半僧。「赤頭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且聽說」指拒絕剃髮的被砍頭,這一切真是顛倒常理啊。當然,後面的歷史我們都知道,漢民族在這樣的淫威下最終屈服了。

這是一段歷史悲劇,世界上有多少剛烈的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消聲匿跡了,而漢民族以其隱忍和深厚的內涵為人類留下了唯一一個不間斷的歷史;然而凡間的事情都有兩面,其中之一就是在權勢面前逆來順受的妥協心理,在歷史的安排下被一再強化。(待續)

(本文摘編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