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是中國請君入甕 是台灣自投羅網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馬政府力推兩岸儘快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既未提出具體版本,又延遲與社會溝通,呈現的決策混亂與整合不足,令人大開眼界。就連對岸也趕忙劃清界限,表示這是台灣先提出,中國只是動作配合。

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便說,是「台灣率先提出這一意願」,北京才積極回應。王毅還希望外界勿以「請君入甕」看待此事。顯然這並非中國對台工作的主要議題,是馬政府自己送上門的。

對中國來說,國民黨重返執政,台灣快速向中國傾斜,在節奏上也出乎北京的估算。中國原先還認為馬英九的反共意識,恐不利打開局面。孰料從去年五二○,馬政府打出背靠中國的唯一經濟牌;讓中國更好整以暇,順勢出手。連王毅也難掩意外之情,強調對台要「乘勢而上」。

眼前的ECFA則更清楚。台灣要追求的兩岸經貿正常化,不該只是單面向「有求於人」的依賴關係;但綜觀馬政府的各項說法,剛開始簽署目的是為了部分產業進入中國的關稅減讓;以後則是為區域整合鋪路。

然而,兩岸簽署ECFA,與台灣能否與東協或其他貿易伙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是兩碼事。甚者,這只是有利部分產業在中國佈局的競爭環境,不僅無涉區域整合,且更被鎖在中國裡。馬政府顯刻意混淆、自欺欺人。

何況,馬政府追求的兩岸經貿關係,窄化成都是有求於對岸,包括也要中國暫時不讓陸勞及農產品輸進台灣。

試問這叫做「正常」的經貿關係嗎?台灣多項產業的核心技術,本是執全球牛耳,卻搞得像是乞討般,讓中國大肆宣傳、買空賣空;也難怪王毅會說兩岸經貿還要再加一條,就是中國要「緩解台灣目前的經濟困難」。

馬政府自斷手腳,的確不在於對岸設局「請君入甕」,而是台灣「自投羅網」。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