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客家建築蘊含文化傳承 擴大宗親維繫同心圓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3月25日報導】薪傳客家系列─宗族篇(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25日電)「家」有多大?新竹新埔上坊寮劉宅「雙堂屋」,堪稱客家宗族「生於斯、長於斯、祭於斯」典型範例,不僅建築規模中巧妙蘊含文化傳承元素,更綿延擴大了宗親維繫的同心圓。

電影「1895」取景地的新埔上坊寮劉宅「雙堂屋」,被列為三級古蹟。雙堂屋是劉氏後代的家屋,正廳供有劉氏歷代祖先牌位;屋前田園是宗族成員持有的土地,是子孫生存的憑藉;屋後山坡則是來台祖以下祖先的墳墓。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助理教授羅烈師接受訪談時,即從古味十足的新埔上坊寮劉宅「雙堂屋」切入,娓娓道出這種子孫環繞著宗祠居住的建築環境,無形中不斷強化與傳承客家人對家的觀念重視,更是形塑客家宗親關係緊密的關鍵。

桃竹苗地區隨處可見龐大的客家家族,諸如桃園新屋鄉的葉五美、新竹縣湖口鄉的張六和、苗栗縣公館鄉的傅氏清河堂宗族等,客家人重視宗族觀念,從家族聚落分布不難推敲出其中端倪。

客家宗族力量特別顯現在客家核心信仰枋寮義民廟,相較一般民間信仰祭典承辦的爐主輪值是依神意筊杯決定,新埔枋寮義民廟的爐主雖是15大庄輪值,但各大庄爐主卻固定由特定宗族擔任。

在客家婚宴場合中,不同於都會區多數婚禮宴客以朋友為主軸的模式,客家庄婚禮更是宗親間交流重要場所,「在新竹客家庄的婚禮賓客中,宗親占了很大的比例。」 不只於此,羅烈師說,客家庄包括喪禮的進行很多也是靠著宗親間相互幫忙,透過婚喪喜慶間的週期性勞動力交換與禮金交換,不斷促成同姓與異姓間的聯結與區隔,「在廣漠的人群裡,畫出了親疏人我的界線」。

如同心圓般,這股宗親影響力也擴大到社會層面,甚至成為客家庄選舉決定選票的關鍵之一;宗親的影響甚至超越黨派。

也由於重視家庭,客家先民透過祭祀祖先方式,形成維繫客家宗族擁有濃厚凝聚力的重要機制,包括擺放祖先牌位的「公廳」、對外宣示宗族存在的「公號」,以及安放祖先遺骸、接受子孫每年一次清明掛紙(客家話掃墓)的「祖塔」,都是宗族儀式的制度化,透過這些儀式,讓「個別家戶結合為宗族」。

羅烈師說,當年,客家先民離鄉背井隻身來到台灣,有一種害怕成為「無主亡魂」的恐慌。透過一系列儀式讓自己永不落入恐慌,更是基本客家體系持續運作的動力。

因此,對客家鄉親來說,當骨骸被放入祖塔,「合火」之後,名字被寫在公廳的大牌之上,至此,他的骨骸與名字將永遠與祖先同在,也同時成為祖先的一員,接受後代子孫共同的歲時祭祀。

透過這個儀式,無論是否留在故鄉,亡者的名字與骨骸都要回到家鄉,而子孫們每年都會回來公廳祭拜所有的祖先,到祖塔掛紙,並出錢維繫家族事務的運作。

這是個人漫長生命最終定位的生命儀式,也促使後代子孫組成一個共同祭祀的團體,代代傳承生生不息。換句話說,客家人不輕易「割火」,劉氏祖訓規定遷居他鄉者不得另立祖牌奉祀,雙堂屋便成為凝聚整個宗族精神的所在。雖然如今子孫超過5000人,開枝散葉是無可避免的事實,但每年清明掃墓時,都有約1500名子孫回雙堂屋後方的祖塔掃墓。

羅烈師表示,客家人很重視這種死後回到家鄉與祖先一起晉入祖塔的過程,這是一種穩定的力量;身為客家人,這讓他在做人處事上都有自己的定見,是一種「對未來的安定感」。

因此,他說,北台灣客家社區的家族與宗族現象,是地方社會的重要構成力量,藉由每年的歲時祭祀,宗族關係一次又一次地被強調,而在人與人關係逐漸疏離的現代社會,客家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參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