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高興:有中國特色經濟危機

奢侈品行業興盛與普通消費品行業衰退並存

吳高興

標籤:

【大紀元4月10日訊】根據《南方週末》最近的報導:儘管國內經濟衰退,一般人因收入減少而不得不收緊自己的錢袋,但仍有不少人在海外的倫敦、巴黎、米蘭、香港等地搶購上萬元一件的頂級品牌服飾、法國紅酒、名貴香煙等等奢侈品——據說這些奢侈品的價格儘管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國內的人均收入,但比國內低得多。這些人像蝗蟲一樣,飛到那裏,就把那裏的奢侈品搶購一空,以致商家「不得不」根據護照登記購買記錄,實行限購。所謂「限購」當然是商家的銷售策略,他們暗喜自己在經濟低迷時期,居然會交上這樣好的發財運:如去年12月26日中午,以銷售世界頂級服飾著名的倫敦Selfridges百貨公司,創造了該店100年來的銷售記錄,一個小時的營業額就高達100萬英鎊!外國人很奇怪,時下,在他們本國的居民中,哪怕最富有的消費者,也正在削減開支,何以獨有中國人卻照樣一擲千金?莫非世界性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中國經濟真的是一枝獨秀?

那些外國人有所不知:中國的經濟增長有自己的特色,中國的經濟危機自然也有自己的特色。1992年以來經濟增長的特色這裡且不去說它,當前我國經濟危機的特色就很明顯,這就是奢侈品行業的興盛與普通消費品行業的衰退並存,表現在銷售上,就是奢侈品的熱銷與普通消費品的積壓並存。這裡所說的奢侈品是廣義的,它不但包括名牌服裝、名酒名煙之類的物質產品,也包括美容保健服務、出國旅遊服務、以及到處紅燈閃爍的色情服務等等,這些服務行業在經濟危機時期不僅沒有衰退,反而比以前更加發達了。在國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以看到,儘管都說看病貴,但大醫院裡那些高檔的「幹部病房」照樣人滿為患,那些「定點藥店」裡用公費醫保卡購買的保健品照樣走俏;儘管都說孩子考上了大學也讀不起,但你看每年秋季有多少富家子弟爭先恐後到香港、歐美國家以及日本、新加波等地留學?看到那些裝著高音喇叭聲嘶力竭叫嚷「出血大拍賣」的小服裝店,你會認定生意最難做的是服裝,但我聽品牌服裝專賣店的一個售貨員說,她經常碰到有的女士一次買四五千元服裝的。路過那些清閒的金銀首飾店門口,你不必擔心店老闆喝西北風,道中人曾經告訴我,現在金銀首飾的生意是最好做的。有精通生意經的朋友告訴我:想賺錢,你就得瞄準官員及其公子小姐、國家公務員、民企老闆、壟斷企業白領、重點學校教師這些富人的錢袋,現在越是低檔的產品越難賣,越是高檔的東西越走紅——不過我心裏清楚,做這些高檔產品生意的都不是窮人,賣那些奢侈品,窮人哪來的資金?即使東借西湊調了資金,數千上萬元一件的東西,萬一有閃失,你賠得起嗎?

中國經濟危機的這個特色究竟是怎樣造成的?且看一則統計數字:我國的壟斷性行業,包括電力、電信、石油、金融、煙草等等,共有職工833萬人,不到全國職工人數的8%,但其工資和獎金收入總額卻相當於全國職工工資和獎金收入總額的55%。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職工僅僅指企業職工,並不包括那些公務員和教師等其他吃皇糧的公職人員,如果把這個隊伍的收入也算進去,那麼這些高收入者的薪酬佔全部薪酬的比例肯定還要大得多。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強調的都是民生問題,我想,如果真的是關心民生問題,那麼統計部門就應該重點統計民企職工、隔三岔五打零的農民工、小店舖的生意人、為生計起早摸黑甚至沒日沒夜的街頭攤販這些底層民眾的平均收入,以及他們與國家公職人員和壟斷企事業單位職工平均收入的差距。遺憾的是,長期以來,統計部門公佈的,都是所謂「職工平均工資」。對此,有一則網絡民謠說得一針見血:「張家有財一千萬,九個鄰居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個個都是張百萬。」這裡指的只是薪酬方面的差距,薪酬的本質是勞動的收入,但是現在財產的收入已經成為國民收入中非常重要的部份,其比重恐怕不會低於勞動的收入。多年以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統計數字就顯示,中國10%的富裕人口享有國家總資產的45%,而最貧窮的10%的人口卻只擁有總資產的1.4%。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權力階層憑藉手中掌握的公權力攫取的腐敗收入。早在2005年,來自中紀委、國務院研究室、監察部的一份聯合調研報告就指出,全國黨政機關違規、違紀挪用、侵佔公款吃喝、公款休假旅遊、公款出境出國讀書、公款送禮、公款濫發獎金和福利等等,全年總金額高達二萬億元。2006年7月,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參事室的調研報告《關於若干省市黨政國家機關係統高中級幹部經濟收入狀況》披露,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廣東五省市,廳(局)級幹部實際年收入(包括福利、津貼、獎金)為55萬至105萬元,副省級或以上的幹部實際年收入為125萬至250萬元。不用說,3年後的今天,這些人的收入當然「今非昔比」了。如果把這些收入都算進去,那麼我國居民收入的差距究竟有多大,那就可想而知了。

我國財富和收入分配的狀況可謂人人心裏清楚,這就是大家成天吊在嘴上的「貧富懸殊」四個字,去年,著名左派學者張宏良根據當時的最新統計資料指出,我國0.02%的人口掌握了70%的財富。只要聯想到「貧富懸殊」,奢侈品熱銷與普通消費品積壓並存這個中國經濟危機的特色也就不難理解了。上文說過,旅遊消費也屬於奢侈品的消費。正因為「貧富懸殊」,在百業凋零的情況下,現在旅遊業卻傲霜鬥雪,一枝獨秀。開春以來,出境出國旅遊異常紅火,有關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1月份,赴香港旅遊的人次與往年相比,增長了40%左右。目前,儘管上千萬農民工失業,600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但許多地方公務員和其他吃皇糧的人工資卻照加不誤,有個吃皇糧的朋友對我說,人家收入減少,我這個吃皇糧的卻加工資了,這才牛氣哪。尤其是那些吃皇糧或在壟斷企事業單位工作的,他們的家庭往往一好百好,不但房子好,每家有好幾套房子,工作也好,祖宗三代捧的都是拿錢不吃力的金飯碗。試想想,這些人不出國旅遊,不去購買奢侈品,不上色情場所,他們的錢往哪兒花?

需要提醒的倒是,奢侈品行業的興盛與普通消費品行業的衰退是互為因果、互相加強的,這是兩極分化社會的一條經濟規律。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早就說過,中國的經濟是二元經濟,即過熱的國有經濟和過冷的民營經濟並存,在經濟危機中,那些壟斷性的國有企業不僅沒有衰退,反而因為政府的投資和金融支持而擴張了,受打擊的主要是那些得不到政府政策和金融支持的民營小企業,而這些小企業不僅是底層民眾的主要就業之所,也是底層社會民生產品如食品、服裝、家電之類的生產廠家。現在國家公職人員可以靠政府巨大的財政力量使收入不斷增長,壟斷性國有企業的職工也起碼可以靠「吃老本」而保證收入不至於減少,唯有億萬民營小企業的職工和那些小商小販的收入卻大幅度下降了。廣大底層民眾是普通消費品的主要購買者,如果他們的收入不能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長,那麼普通消費品行業的萎縮就是遲早的事情,何況經濟危機時期他們的收入陡然下降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要想盈利,只能瞄準那些富人的口袋,而富人是不再需要增加那些普通消費品的,他們需要增加的是奢侈品,從而擴大奢侈品的生產自然成了難得盈利的投資。可見,普通消費品生產的衰退,正是導致奢侈品生產興盛的原因。但是另一面,官員、國家公職人員和壟斷國有企事業單位的職工要維持奢侈性的消費,只能依靠強大的政府財政,在房地產業萎靡、土地出讓金收入急劇減少的危機時期,維持和增加財政收入,就成為各級政府增加稅收以及各種合法或非法的行政收費的難以抑制的衝動,這種衝動一旦變為行動,就增加了企業的負擔,阻礙了民營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所以,奢侈品生產的興盛,也是普通消費品生產衰退的原因。

這難免令人想起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論證。在曼徹斯特的早期資本主義時代,一端是財富的積累,另一端是貧困的積累,馬克思認為這兩種積累是由同一原因造成的。現在的情況同150多年前的英國很有些類似,不過,造成早期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那種原因是經濟上的,現在造成奢侈品行業興盛與普通消費品行業衰退並存的原因卻是政治上的。

2009年3月28日草稿,4月7日修改

(《自由聖火》首發)(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吳高興 :「陽光工資」害怕陽光
貴州異見人士捐助良心犯家屬被公安威脅
【網海拾貝】美國會CECC主席紀念4.25 籲停止迫害法輪功
【網海拾貝】布林肯會習,雞同鴨講,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