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樂

杏娟談樂(11):鱒魚的不同結局

【大紀元5月18日訊】舒伯特有兩首同樣取名為「鱒魚」的曲子;一首是藝術歌曲,一首是鋼琴五重奏。這兩首曲子從它們被創作出來至今,依然鮮活的在愛樂者之間優遊穿梭,令人愛不釋手。它們有著相同的來源,但命運卻不相同。現在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鱒魚」的不同結局。

舒伯特在德國藝術歌曲的發展裡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在他之前的作品大多將鋼琴伴奏當作管絃樂團的縮影,作為聲樂在和聲、節奏上的襯托。從舒伯特開始,他嘗試以音樂來寫景、寫意。為了配合詩文歌詞描寫的場景,他以鋼琴伴奏當做舞台布景,利用抽象的音響情境模擬,製造出具象的事物描繪。他比之前的作曲家更關心作品心理層面的表現問題,擅長運用各種音樂上的手法來鋪展各種心情效應。在他的手中,詩詞似乎都自動添上了音樂的翅膀,不僅超越了語言的層次,也使情感的境界更加昇華、美化。

「鱒魚」藝術歌曲,舒伯特就創作了這個著名的「水流」音型的鋼琴伴奏。這個「水流」音型幾乎貫穿全曲,使我們感受到鱒魚所游的河水既清澈又流暢。在這明顯的寫景效果之下,我們同時又可感受到靈巧的寫意技巧:不管是敘述者、垂釣者、還是鱒魚本身,都在第一、二段展現出愉悅、自在的心情。這兩段的歌詞是這樣的:

「明亮的小河裡面,有鱒魚慢慢游,快活的游來游去,像飛箭一模樣。我站在小河河岸,靜靜的朝它望。在清澈的河水裡面,他游的多歡暢。

那漁夫帶著釣竿,也站在河岸旁,冷酷的看著河水想把魚兒釣上。我暗中這樣期望,要河水又清又亮,他別想用那魚鉤把小魚釣上。」



http://www.youmaker.com/

第三段音樂突然轉成小調,一股陰鬱的力量出來干預了這一切。鋼琴由變形的水流音型漸漸脫離成催促著的塊狀和弦,加強了事態的嚴重。第三段歌詞是:

「沒想到這個這個小偷,心腸真狠,立刻就把那河水弄混。我還來不及想,他已經提起釣竿,把小鱒魚釣到水面上。我滿懷忿激的心情,望著這欺騙。」

(這首「鱒魚」的歌詞是由十八世紀德國詩人舒巴特(Schubart)所作。我們現在就來欣賞男中音費雪迪斯考演唱、摩爾伴奏的舒伯特「鱒魚」。 )



http://www.youmaker.com/

「鱒魚」鋼琴五重奏,是舒伯特以先前作的「鱒魚」這首歌曲旋律為主題,寫了一連串的主題與變奏,然後將他套用在這個五重奏的第四樂章,所以有了這樣相同的曲名。這首曲子不僅展現了舒伯特最拿手的創作動人旋律的功力,更特別的是自始至終都維持在一個高度歡樂的明亮色調中。讓這個作品帶有「高亮度」特質的因素有三點。

第一個原因是「旅行」:1819年夏天,舒伯特到他的歌唱家朋友的家鄉渡假。這是離維也納九十哩處的一個風景優美的市鎮。在這個阿爾卑斯山環抱、如詩如畫的景色中,舒伯特從日常生活的框框中跳脫出來,在大自然的感染下,刺激了他的藝術感知力,靈感如泉湧般源源不斷,寫下了這般充滿假日陽光色彩的樂章。

第二個原因是「友誼」:舒伯特的周圍總是圍繞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管是分勞解憂,或分享創作的喜悅,都少不了這群幕後功臣。舒伯特在朋友家渡假時,認識了當地音樂協會的一些成員,他接受委託創作一首符合這些成員才能的曲子。我們從第四樂章裡,每一個變奏都安排一件樂器各展身手的貼心作法中可以看出,舒伯特的假期因這群新朋友的陪伴而增輝不少,這是專為他們設計的音樂禮物。

最後一個原因是「鋼琴」:一般傳統的鋼琴五重奏是指絃樂四重奏,也就是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再加上鋼琴,一共五件樂器的合奏。但舒伯特這首「鱒魚」卻採用了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外加低音大提琴的組合方式。當然,表面上他那些朋友的搭配條件是促成他這種選擇的主要原因,但實際上,舒伯特把這個五重奏處理成鋼琴與絃樂器對等的份量。也就是說鋼琴不只占應有的五分之一比重,它是以一抵四的比例在撐著全曲。

就如藝術歌曲「鱒魚」中的鋼琴,舒伯特在這首曲子中一直將鋼琴的音色調整成清澈、透亮的「水感」。漣漪式的、跳動般的旋律就如流水貫穿全曲。鋼琴鮮明、亮麗的音色加大了流動的氣勢,也為這個曲子增添不少光彩。

這裡我們挑選了其中最著名的第四樂章,按照變奏的順序,逐段為大家做介紹,一開始,「鱒魚」主題是由絃樂器以小行板奏出。第一變奏,主旋律改由鋼琴帶出,絃樂器在旋律之下應和著。第二變奏,中提琴負責主旋律,小提琴如花腔般圍繞在主旋律之上,鋼琴重點式的答和。第三變奏,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將主旋律切割成有趣的長斷音,而鋼琴如花蝴蝶般飛舞其上。第四變奏,戲劇性的轉折最多,從激動的塊狀節奏逐層轉換成平緩的旋律。這其中各樂器間由各別苗頭,到一唱一和,手法自然、流暢。第五變奏,大提琴平靜的唱出主題,再似曾相識的變形中,有一種渾厚、溫暖的抒情美感。第六變奏,以輕快的稍快板,回到原來歌曲中採用的水流伴奏型。主旋律在絃樂器的互相傳接下漸漸回歸平靜。

現在回到我們的主題。在藝術歌曲中,鱒魚的結局是被垂釣者抓住了。而在鋼琴五重奏中,最後的第五樂章卻似乎像是一個Happy Ending-快樂的結尾。舒伯特曾在匈牙利的貴族家庭擔任音樂教師,任教期間他認識了匈牙利音樂。我們在這一樂章中能明顯地感受到匈牙利色彩的舞曲風格:輕快、活潑、瀟灑。傳統的五重奏只有四個樂章,很顯然的,舒伯特不認為第四樂章的主題與變奏適合作結尾。他在這裡再多加了一個具有龐大音響厚度及節奏密度的第五樂章,熱鬧、隆重地宣告結束。有部分人認為這個多出來的第五樂章,彷彿給敏捷的鱒魚一個機會,讓它成功地從垂釣者的魚鉤中逃脫而出!

──轉自《希望之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