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曾穎:受助貧困生,請還我個微笑,好嗎?

【大紀元5月25日訊】假期,我回老家看父母,在陪母親去廟裡喝茶的路上,遠遠看到一位小個子美女迎面走來,她的裝束與打扮,與小城那些精雕細琢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的女孩子不一樣,令我忍不住多打量了一眼。女孩的目光與我的目光相遇,又掃了一眼我身邊的母親,突然像一隻被人揮竿驚嚇了的小鳥,驚詫而倉皇地埋頭從我們面前衝了過去,鞋跟的聲音很空洞地響了很遠。

母親悄悄問:你還認得她嗎?

我說不認得。

母親說,她就是×××。

母親說的名字有點印象,但還是很模糊。

母親又進一步提醒:就是××的女兒喃!

她這麼一說,我就清楚了,這是當年的一個街坊,與我似乎還有一段淵源。當年她考上大學,她那只會酗酒的父親拿著錄取通知書如拿著病危通知書。我母親看他們可憐,就串綴著讓我幫他們。當時我在電視台上班,恍惚還算那大雜院裡稍稍想得出辦法的人。

我拍了她那空徒四壁的家和頹然喪氣的父親,還有那一雙渴望讀書的明亮眼睛,並用新聞稿件中不常用的煽情語式寫了配音,節目播出以後,效果異常好,觀眾們紛紛打來電話,籌集了數千元錢,一位做藥材的老闆,在我的鼓動之下承諾了她全部的讀書費用。後來,她順利地讀完大學,然後讀研、考博。這次是讀博之後回川來辦護照準備出國的,她的未來老公,是外國人。

母親介紹完她的近況後,有些不平地說:這孩子,現在認不得人了。這麼多年,碰到我,都是埋頭快步衝過去的。想不到今天看到你也一樣。打個招呼點點頭,誰還會賴上她不成?

其實,這樣的事我經歷過不少。很多受過幫助的人,事後甚至懶於給幫助過他們的人打個電話或投去善意的眼神。但我更願意理解為,她們是不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喚醒那些不愉快的往事。貧困學生的心理狀況,也許就是那麼高深莫測。但好在當年幫助她們時,就沒想過會有什麼回報。

當然,如果她投給我一個會心的微笑,我會發自內心地為她,也為我自己高興的。@(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