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部落野菜 保健養生的新選擇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5日電)現代飲食掀起自然、高纖、高營養素、無污染的風潮,原住民部落傳統食用的野菜正具有這些特色,搭上樂活飲食的流行趨勢,成為保健養生的新選擇。

原住民部落居民以往常吃的野菜,因纖維較粗、口感不佳且味道偏苦、偏澀,很難打進一般主流消費市場,野菜的食用族群還是以阿美族人為主,難以普及到漢人消費族群。

在吉安鄉黃昏市場販售野菜的阿美族娜荳蘭部落居民藍金梅,販賣野菜已30多年。她說,早期漢人買野菜的人並不多,購買的數量也很少,而且只買特定幾種口感比較接近一般蔬菜,例如龍葵、山茼蒿等。

一般消費者因為口感已被改良的精緻蔬菜養得很挑剔,對於纖維較粗且未曾聽說過的陌生野菜,心中都會抗拒,不太敢嘗試。現在這種情形已逐漸改變。

花蓮農業改良場近年來研究發現,很多野菜具有相當好的營養成分,除含有豐富礦物質外,還有維生素A、C、葉酸和膳食纖維,甚至還有高價值的藥用成分,非常符合現代人保健養生飲食的新需求。

藍金梅的女兒郝愛雯陪著在市場攤位賣部落野菜,她說,現在已經有漢人消費者來買野菜,而且都很清楚要買什麼,顯然是常吃野菜的。

「不過如果沒有我們原住民在前面衝,什麼都敢試敢吃,漢人現在大概也不敢吃野菜」,郝愛雯笑著說。

原本花蓮販售野菜的地點主要是在吉安黃昏市場,但現在花蓮市重慶市場也有原住民販售野菜。郝愛雯說,在黃昏市場販售野菜的攤位幾乎都是 20、30 年的老攤位,隨著擺攤老人年紀增長過世後,許多攤位都空在那裡沒有再繼續經營。

現在消費者喜愛的野菜種類很多,包括龍葵、紫背草、昭和草、車輪茄、蕗蕎、小洋蔥、藤山七、山芹菜、山蘇、箭竹筍、野薑花等,經花蓮農改場研究推廣後,已成為海產等餐飲店的料理食材,有些具有保健效果的野菜更是成為搶手貨。

「在SARS 期間,蕗蕎和小洋蔥的銷路特別好,許多消費者專程跑來市場搶購」,郝愛雯一開始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問清楚後,才知道原來大家都傳說吃蕗蕎和小洋蔥可以增強免疫力

花蓮農改場為推廣食用健康野菜,已展開野菜種植輔導的計畫,不過郝愛雯卻認為輔導大量種植後,「將嚴重衝擊原住民長期採摘野菜食用和販售的生機」。

郝愛雯覺得野菜的健康美味應該推廣給一般民眾知道,但「農改場不應輔導進行大規模種植,而是應朝加工方式製作出保健食品,供應市場需求,生鮮野菜則留給原住民經營,提供民眾樂活飲食的新選擇」。

花蓮農改場目前在大豐村和大富村以小面積土地種植野菜,並和村民討論商訂有機生態村的發展策略,將先以生產和經濟收益為主要工作方向,設立野生蔬菜生態園拓展野菜種類,提供民眾參觀體驗和品嚐生態野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