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四月接單年減20.9% 半年來最小減幅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慧雯、陳梅英/台北報導〕由於全球區域經濟動力仍疲弱,今年4月份外銷訂單金額共二五一.二八億美元,仍然比去年同期減少六十六.四億美元,年增率為負二十.九○%。經濟部統計處表示,雖然年增率仍為負值,但減幅已經是半年來最小,且面板等重要業別的訂單金額也已逐漸回復到去年11月衰退前的水準,「原本在隧道裡面,現在已經在隧道口」。

對於外銷訂單減幅縮小、上週五公布的零售業批發統計,餐飲業也轉正,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昨天說,主計處對於第二季、第三季的看法太悲觀了,「顯然低估了這波資金行情對整體經濟的挹注效果」。

就4月份接單貨品觀察,以資訊與通信產品較去年同期減少十一.五億美元(減幅為十六.二六% )影響最大,主要是因為平價產品成為金融海嘯後的主流,再加上歐美市場民眾儲蓄傾向走強所致。

其次,由於比較基期高,電子產品也下滑十.六億美元(減幅為十四.七六% )。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則因原料價格波動而年減九.四億美元(減幅為卅五.四八% )。

累計今年一至4月外銷訂單金額達八六八.六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三二七.一億美元,減幅達廿七.三六%。

多數廠商看好5月訂單成長

統計處表示,雖然4月份外銷訂單年增率為負二十.九○%,但電子產品、精密儀器、塑膠橡膠及其製品、電機產品等重要業別的接單金額,卻逐漸回復到去年11月衰退以前的水準。統計長黃吉實說,面板等產業「原本在隧道裡面,現在已經在隧道口」,過去「五窮六絕」的現象在今年也比較不明顯;不過,他也坦言,感受到暖風吹來的只有幾隻鴨子,「還不是全面性的擴散」,等第二季再評估會比較準確。

另一方面,若以外銷接單地區來看,中國(含香港 )接單金額約七十億美元,美國則為五十七億美元;統計處指出,中國、美國接單金額要分別回復到八十億美元、七十五億美元才算是「正常水準」。

對於4月外銷訂單來自中國超過美國,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解讀,去年出口衰退最兇的就是來自於中國,但主要是受到歐、美需求衰退,台灣廠商率先減少中國生產所致,惟今年在中國政府啟動內需後,尤其是家電下鄉的帶動下,台灣出口結構似已發生質變。

陳添枝說,「過去台灣將中國當作世界工廠,但其實我們要的應該是進入中國市場,這樣才是真正的分散市場風險。」

展望5月份的接單金額,多數國內廠商認為應可望較4月份成長,其中以電子產品、資訊通信及精密儀器等產品的接單成長力道相對較強。

此外,受到庫存回補效應顯現影響,4月份工業生產較去年同期減少十九.八八%,減幅也是近半年來的最低水準;其中製造業減幅為二十.三五%,礦業及土石採取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業、建築工程業也分別減少二.二二%、七.三五%、三.六六%、二十.六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