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總理

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95)

會議結束後,邱吉爾和馬歇爾一起飛往阿爾及爾,與艾森豪討論了下一步戰鬥部署,授權他在攻佔西西里島後採取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的適當措施。

邱吉爾飛抵北非的消息導致了一場悲劇。一架由里斯本飛往英國的客機被德軍戰鬥機擊落了,座上13名旅客全部喪生,其中有著名的英國電影明星萊斯利•霍華德;其原因是該機起飛前曾有一個口銜雪茄煙的矮胖之人走向飛機,德國間諜誤以為是邱吉爾登上了該機。

7月10日,代號為“哈斯基”的西西里戰役開始了。運載著16萬英美軍隊的3200艘大小軍艦和運輸船,在1000架飛機的掩護下,利用風狂浪湧的惡劣天氣出乎敵人意外地發起進攻,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終於解放了西西里全島。在這次戰役中,盟軍的傷亡和失蹤人員為31158人,而德意軍隊傷亡和被俘人員共計16.5萬人;撤退到義大利本土的約10萬人以上。

一連串的失敗導致了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的垮臺。以國王埃曼努爾和總參謀長安布羅西奧將軍及巴多格裏奧為一派,以法西斯黨內的元老為另一派形成了兩個密謀集團,出於不同的目的分別進行著推翻墨索里尼的活動。盟軍的前進步伐和希特勒對義大利的加緊控制更加速了事態的發展。義大利法西斯黨最高委員會於7月24日開會,以19票贊成、8票反對、1票棄權的比數通過了解除墨索里尼軍政權力的決議。連他的女婿齊亞諾也投了贊成票。7月25日,國王在薩沃亞宮召見墨索里尼,宣佈廢黜他的一切軍政職務,由巴多格裏奧組織新政府,並立即拘禁了墨索里尼。巴多格裏奧上臺後,為了不招致德國的武力干涉,他表面上宣佈繼續對盟軍作戰,暗中卻派特使與盟國密談,準備反戈一擊。新政府同意將意大利的港口、機場、軍艦和交通線交盟國支配,並從巴爾幹國家撤走意軍或就地解除武裝。

由於盟軍未能及時抓住這一時機,使德國人發現了一些動向,增派了軍隊加強戒備。9月8日,當盟軍司令部和意政府宣佈停戰後,德軍迅速包圍羅馬,迫使國王和政府成員逃往盟軍佔領區成立了流亡政府。10月13日,義大利對德宣戰。英美蘇三國隨即宣佈義大利為共同作戰的一方。

在義大利局勢發生急劇變化期間,邱吉爾於8月中旬又乘“瑪麗皇后號”抵達魁北克與羅斯福舉行會晤。雙方首腦及參謀人員討論了渡海在法國登陸作戰的“霸王”計畫。

會上,邱吉爾還與羅斯福簽訂了協定,決定互相交換關於原子彈的情報,並保證兩國之

間如未經另一方同意,不得使用原子武器。

11月27日,邱吉爾、羅斯福和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之後,飛赴德黑蘭參加包括史達林在內的首次“三巨頭”會議。會議內容主要是研究決定未來的作戰計畫。史達林贊成英美的“霸王”計畫並希望將該計畫盡可能提前到1944年5月進行,同時答應發動攻勢以防德軍從東線調往西線。三方還討論了促使土耳其參戰,戰後波蘭疆界的劃定和德國分治問題。但最後一個問題由於史達林表示異議而未作出明確結論就休會了。

1944年1月21日,英美聯軍在美國將軍盧卡斯指揮下在義大利的安齊奧登陸。登陸部隊遭到德國軍隊的有力反擊,以極大的努力才守住登陸處的陣地。由於精銳部隊大部分已調回英國集結待命,準備渡海,所以在義大利的盟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毫無優勢可言,在3、4兩個月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直到5月份,盟軍的多國部隊才有能力重新發起攻勢,攻破了阿道夫•希特勒防線,佔領了蒙特凱西諾。6月4日,美軍攻入首都羅馬,對即將參加“霸王”行動的英美軍隊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在“霸王”行動開始之前,為了使德國人摸不清盟軍登陸的準確地點和日期,盟國方面煞費苦心地利用各種手段迷惑敵人。這些因邱吉爾所說“真相經常應由虛假相伴來作保鏢”的話而得名的“保鏢”計畫結果大獲成功。德國人真地以為登陸地點不是在諾曼第而是在加來,因而將他們的主要防衛力量,包括大批摩托化部隊集結于加來周圍地區,從而使諾曼第的德軍防衛力量相對變弱了。

1944年6月6日,在經過長期精心準備之後,人們盼望已久的“霸王”戰役終於開始了。由盟軍的大批轟炸機向海岸目標傾倒了幾千噸炸彈後,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從20個英國機場起飛的3000多架運輸機和滑翔機,向諾曼第海岸後的縱深重要地區空投了3個傘兵師;共約6000多艘大小各類戰艦、運輸船和登陸艇,源源不斷地將部隊和裝備運往登陸地點。到了6日夜晚,將近10個師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和各種武器已經上岸,後續部隊還在不斷湧來。

在“霸王”戰役發動前夕直至戰鬥打響之後,德軍方面仍蒙在鼓裏。6月5日,諾曼第駐軍司令隆美爾報告說西線不會有敵軍進犯,然後就乘汽車回赫林根同家人團聚去了。6月6日,第七軍團司令杜爾曼將軍竟下令暫時解除經常戒備狀態,召集高級將領到125英里外的勒恩進行“圖上作業”,盟軍空降傘兵被認為是聲東擊西的手法,西線海軍向總司令報告說:“螢光屏上有大量黑點。”而西線總司令的參謀長卻說:“什麼?在這樣的天氣裏一定是你們的技術員弄錯了。也許是一群海鷗吧!”

等德國人真正清醒過來後為時已晚。盟軍迅速鞏固、不斷擴大灘頭陣地,到6月12日邱吉爾親臨視察時,幾個灘頭陣地已連成一線。在戰役最初的6天中,有326547人,54186輛軍車和104428噸物資運上法國海岸。

7月24日戰役結束時,盟軍共投入288萬人,5300多艘戰艦和13700多架戰機。德軍投入的兵力達51萬人。戰役中,盟軍共消滅德軍11.4萬人,擊毀坦克2117輛,飛機245架。盟軍方面有12.2萬將士獻身疆場。戰後,他們按國籍被分葬在諾曼第地區28座軍墓中。

到了7月中旬,登陸的盟軍已達30個師。盟軍的勝利進軍使德軍將領們迫切希望以體面的方式結束戰爭。他們密謀刺殺希特勒未遂,參與其事的軍官們絕大部分慘遭鎮壓。希特勒嚴令軍隊堅守陣地,不許撤退;但屢遭重創的德軍無力阻擋盟軍勝利挺進的步伐。7月18日,英軍佔領岡城;美軍攻克聖洛。7月25日,盟軍佔領阿弗朗什。8月16日,加拿大和波蘭軍隊佔領法萊斯。19日,盟軍完成鉗形攻勢,在法萊斯袋形地區圍殲德軍8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俘敵5萬人,斃敵1萬人。8月24日,自由法蘭西的部隊進攻巴黎,於當晚9時22分開進市政府前面的廣場。第二天,德軍司令官馮•肖利茨簽署了投降書。26日,戴高樂舉行了正式入城式,至此,被德國佔領達4年之久的巴黎獲得了解放,標誌著諾曼第戰役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與此同時,於6月10日開始的蘇軍夏季攻勢也捷報頻傳。到8月中旬,蘇軍已打到東普魯士邊境。8月26日保加利亞退出戰爭。9月間,芬蘭也退出戰爭,並向拒絕撤離的德軍開火。戰爭已日益迫近德國本土。希特勒大肆吹噓過的齊格菲防線已無人防守。西線德軍已損失近50萬人,隆美爾元帥的參謀長斯派達爾將軍說:“地面部隊已經不再存在,更不要說空軍了。”新任德軍西線總司令倫斯德戰後在受審時說:“就我個人來說,戰爭在9月底就結束了。”但是希特勒還要垂死掙紮,納粹當局強令15—18歲以及50—60歲的男子都要應徵入伍,在9、10月間又徵集了50萬人投入戰場。同時德國人還發射了大量V—1和V—2遠端火箭轟炸倫敦和英國東南部,不過這一新式武器用於戰爭似乎顯得太晚了,除了起到一定騷擾作用外,它對於盟軍的攻勢可說毫無影響。

德軍加強了西線的抵抗,使盟軍前進的步伐受阻。蒙哥馬利設計的空投計畫也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放棄。隨著冬天的降臨,盟軍被迫放慢了進攻的節奏。在這種背景下,10月8日,邱吉爾一行訪問了莫斯科,與史達林就波蘭和巴爾幹各國的問題進行會談。邱吉爾不希望看到戰後這些國家由左翼力量執政,他與史達林在許多問題上也未能達成諒解。11月10日,邱吉爾到法國對已被羅斯福承認的戴高樂政府進行正式訪問,受到了極盛情的接待。12日,邱吉爾被授予巴黎榮譽公民稱號。

1945年1月,邱吉爾致電史達林,要求他“在維斯拉前線或其他某一地區發動強大攻勢。”史達林決定在中線加強進攻,強大的蘇軍在三周時間內推進了500公里,進入距柏林70公里的奧得河地區,為西線的盟軍減輕了壓力,也創造了奪取最後勝利的條件。蘇軍在挺進中迅速席捲了以前屬於波蘭的大部分領土,並深入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蘇軍的迅速前進,使邱吉爾、羅斯福與史達林的會晤顯得迫切。2月初,“三巨頭”在克裏米亞的雅爾達舉行會晤。第四次當選總統的羅斯福面帶病容,受到了極好的照顧。會議討論了戰後對德國的佔領問題,在邱吉爾的堅持下,給法國也劃了一塊佔領區。同時對聯合國組織的建立、常任理事國及否決權問題、以及蘇聯的兩個加盟共和國的席位問題都進行了討論並取得了一致意見。會議還就波蘭疆界達成了協議,但對波蘭政府的組成未形成一致的明確意見。會議開得較成功,氣氛非常友好。史達林在宴會上向邱吉爾祝酒,稱他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