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總理
【人物真相】尹錫悅 堅決抗共的亞洲政治強人
習近平拿他沒辦法,軟硬不吃的韓國總統尹錫悅。敢對中共説不,得罪過四位前總統的韓國「打虎英雄」。聯美友日親台,補强第一島鏈,安倍晉三之後堅決抗共的亞洲新政治强人。
【時事人物】破繭成蝶的新鐵娘子——特拉斯
特拉斯臨危受命,「新鐵娘子」是如何煉成的?4次落選國會議員,在她成為英國首相前6任大臣要職,飽經磨練,破繭成蝶,從左派蛻變成對中俄强硬的保守黨鷹派領袖
【時事人物】不動刀兵改變世界 戈爾巴喬夫
爾巴喬夫離世給中共二十大留啞謎,昔日蘇共首領親手扼殺蘇共,六四前夕訪北京,冷戰之時息兵,對抗之際拆柏林牆,走下權壇三十載,依然是中俄解不開的結。
【時事人物】亦莊亦諧話普京
曾是克格勃也是東正教徒。既冷酷也忠義的多面普京如今陷入困境。俄烏兄弟相殘,做慣「老大哥」的昔日強人卻要屈身為中共小弟?「俄羅斯大帝」前途未卜。
智慧幽默的里根總統
2020年2月6日是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 (Ronald Reagan)誕辰109周年,他於1981年至1989年連任美國總統,在多次民意調查中被推崇為美國史上最受歡迎的總統之一。 1966年,里根當選加州州長時政府赤字超過2億美元...
傳奇總統里根(10):一封家書承載使命
1911年2月6日,一名男嬰降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塔皮克小鎮。父親望著他說:「也許有朝一日他會成為總統。」此話日後成真,這名男嬰就是美國總統里根(雷根)。里根的每一段經歷都體現了對美國精神的理解、詮釋和守護:捍衛正義、堅守真理、勇於擔當、完成使命、誠實勇敢、寬容慷慨、虔誠自信、堅持不懈、善於創新、樂觀幽默。
幽默似乎是里根(雷根)與生俱來的特質,即便里根受槍擊、命懸一線的時刻,他也不忘以幽默為周圍的人帶來輕鬆和信心。里根被人們成為是偉大的溝通者,他的話常集智慧、幽默和啟發於一體,令人回味。
傳奇總統里根(8):向中國播撒自由精神
1984年10月1日,中國前總理趙紫陽與里根(雷根)總統在雨中撐著傘,穿過白宮草坪。這是趙紫陽第二次訪問美國。同年1月,趙紫陽首次訪美,尋求里根和美國在中國的現代化經濟建設上提供幫助。雙方重點談了美中在工業和技術上的合作可能,也涉及廣泛的世界及雙邊關係話題。
傳奇總統里根(7): 喚醒蘇聯領導人
美國總統里根(雷根)在8年任期內,多次出訪歐洲、北美洲、南北州和亞洲。從倫敦到柏林,從巴黎到東京,從羅馬到西安,他所到之處往往擠滿了手持美國星條旗的歡迎人群,他的演講更是被當地民眾所期盼和歡呼。里根外交風靡了全球,也為世界帶來了新一輪的和平局勢,他更是在不費一槍一砲的條件下,結束了東西方的「冷戰」危機。前德國總理科爾稱里根是「世界之福,特別是歐洲之福」。
傳奇總統里根(6): 帶領世界進入美國時代
里根在兩度擔任美國總統的8年中,為美國內政、經濟、軍事和外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新氣象。他不僅為國人重塑了美國精神和價值觀,也使全球在他的影響下受益,視美國為自由的燈塔和機遇的象徵。由此,1980年代被人們稱為「美國和里根的時代」。里根在1980年初上任後,首先解決國內嚴重的經濟問題。
傳奇總統里根(5):競選總統 眾望所歸
擔任加州州長時,里根(雷根)效應在美國共和黨內繼續增強。1968年在他任內的第二年,里根首次被邀請加入當年的總統大選,他被稱為是「加州的好兒子」。這種做法最初是共和黨人為贏得大選的策略。作為來自大州的一位廣受歡迎的州長,加州希望通過里根,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凝聚那些尚未決定誰應該成為總統提名人的代表。
傳奇總統里根(4):福利改革 全美效仿
里根(雷根)在擔任加州州長兩個任期內,緊縮政府開支、凍結僱員人數;改革醫療系統,為病患提供更多選擇;減少政府監管,保護市場經濟等。其中他最為亮眼的政績是對加州福利系統的改革獲巨大成功,乃至日後被全美效仿。里根在第一任內時,加州面臨強大的福利危機,致使政府走到破產的邊緣。
1964年他向全美發表"選擇的時刻"助選演講後,里根(雷根)在美國政壇上首次留下印記。作為加州居民,他的政治觀點和演講魅力特別受到加州共和黨人的關注。1965年末,里根以共和黨成員的身分宣布競選加州州長。在擊敗前舊金山市長克里斯托弗(George Christopher)後,里根獲得共和黨提名,準備迎戰強有力的對手——前加州司法部長及已經在職兩任的民主黨州長布朗(Pat Brown)。 里根的競選主張十分明確,重點有五項: 第一,進行福利改革,「讓福利回到工作中」,即不主張一味地向失業者提供政府救助金,而是鼓勵人們首先努力獲得就業; 第二,縮小政府規模,維護市場經濟和人民的自由; 第三,降低政府稅收,消除不合理的稅收項目; 第四,強調「法律與秩序」,要求停止在加州伯克利大學發生的失控而破壞秩序的所謂抗議活動; 第五,提醒人們,共產主義對全球的威脅。
傳奇總統里根(2):二戰歸來 初顯政治才華
里根的講稿多數都由他完成,其中體現了非黨派、保守和親商業的觀點。里根的政治思想特別受到通用公司高管鮑爾威的影響,包括倡導自由市場經濟、反對共產主義、降低稅收和限制政府規模。里根在早年加入多個左翼政治團體。當他意識到左翼黨派的背後力量來自於提倡暴力運動的共產主義者時,他拋棄了左翼,成為了一名從未改變的保守派人士。
傳奇總統里根(1):歷史的選擇
1985年5月18日,贏得連任競選的美國總統里根和夫人南希在戴維營接受記者採訪。里根被問到,成為總統是不是他們對人生的規劃?里根說,這是命運的安排,他原本只想做一名好演員,卻在不經意間走入了政治。在他的傳奇人生中,他對每一個角色都詮釋的淋漓盡致,幾乎沒有遺憾。作為總統,他的出現不僅改變了美國政壇,更創造了歷史,推動了前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的解體。
置身於嚴肅的國際政治舞台上,加拿大帥哥總理杜魯道仍保留著純真童趣,襪子照透過網路傳播,年輕人紛紛大讚「太酷了!」
英首相夫婦電視秀恩愛 當年一見鍾情
英國大選如火如荼,首相夫婦也在近日攜手接受電視採訪,大秀恩愛,並且披露他們當年在牛津大學裡一見鍾情。 梅首相和丈夫於牛津大學上學時在他們的共同好友、日後的巴基斯坦總理貝布托的介紹下結識。回憶當時的情況,梅先生說:「一見鍾情,絶對是一見...
組圖:川普不養寵物 或破白宮百年傳統
即將繼任美國總統的川普承諾,不會走很多傳統政治人物的老路,其中或許也包括一件事:川普不養寵物。據美國新聞聚合平台Newsy報導,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歷任美國總統身邊都有四條腿的朋友。最後一位不養寵物的總統還要追溯到1865至1869年在任的美國第17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
組圖:從教授到總統 蔡英文的人生際遇
甫上任一週的中華民國新任總統蔡英文,擁有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與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1984年學成歸國後進入大學任教,原本單純的教職,卻在一連串看似意外的人生際遇中,被推上了政治舞台的頂峰。 鏡頭前的蔡英文,給人的印象內斂、冷靜...
歐巴馬最後白宮記者晚宴 十大金句揭曉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晚參加任內最後一場白宮記者晚宴,妙語如珠的他調侃的對象包括媒體、共和黨及川普等,連覬覦他總統寶座的民主黨同志希拉蕊與桑德斯,也躲不過他的逗弄。
「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報導,不久前與癌症奮戰的美國前總統卡特今天上教堂遲到,他告訴教友,遲到是因為他28歲孫子過世。
「我當時太年輕了,根本不知道得到的是甚麼,不知道我曾擁有的是一個多麼特殊的機遇……如果歷史能夠重來一次,我決不會離開她。」值宋美齡逝世12週年之際,她晚年時曾在其身邊侍奉的唯一一名西人助理拉達斯(Harry Ladas)不無遺憾地回憶到。
4/23他去世:前俄羅斯總統葉爾欽
前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爾辛是20世紀末真正的風雲人物。他曾歷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市市長、蘇聯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俄羅斯首任民選總統。
世界盃決賽,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總統高克到巴西賽場見證了德國隊奪冠的歷史一刻。高克給流亡異議作家廖亦武頒獎時那慈父般的目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不過對球隊的大男孩來說,高克更像祖父。穿紅外套的超級球迷默克爾則是常把兒牽掛在心的老媽。之後兩人到更衣室與捧得大力神杯的眾將們開心合影。治大國若烹小鮮,國不過是家的擴大版,那張慈祥長輩與賢能晚輩的「全家福」, 羨煞地球村。
前總統克拉夫丘克手持俄文版的《九評共產黨》對大家說,歷史中有很多例子,激進可以暫時占領上風,但是最終,理性的聲音將會戰勝一切。《九評共產黨》是烏克蘭首任總統常讀的 一本中國禁書。
如果不再擔任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你會發現突然有了很多的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小布什總統就是這樣。他現在有了新的愛好:繪畫。他首先以繪畫動物開始,然後畫風景,甚至畫了淋浴自畫像。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林肯》(Lincoln)遠比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逃離德黑蘭》(Argo)深邃厚重。《林肯》令我震撼、感動的程度,就像多年前看《聖雄甘地》一樣。
在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中,還有一位也是來自西非的利比里亞,她就是萊依曼•古博薇。與同時獲獎的非洲首位女總統埃倫•約翰遜-瑟利夫相比,古博薇更具光彩,國際輿論認為如果沒有古博薇帶領的聲勢浩大的婦女和平示威運動,把利比里亞獨裁者泰勒趕下台並徹底結束14年之久的兩次內戰,以及古博薇發動的婦女民主力量和選票,為瑟利夫助選,瑟利夫也不太可能當選總統。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三位得主之一,利比里亞女總統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CORNELIUS POPPE/AFP ImageForum)73歲的埃倫•約翰遜•瑟利夫,作為非洲國家中的第一位民選女總統,獲得今年以女性為主題的諾貝爾和平獎,極具象徵意義。
「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兇手,一段時間內他們似乎是不可戰勝的,但終究難逃失敗。認真想想這些,永遠都是這樣。」 ──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