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球股市反彈 通貨緊縮壓力可望減緩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 5日電)今年 2至 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三個月負成長,持續引發通貨緊縮壓力;不過,核心 CPI仍為正成長,加上近期全球股市齊聲反彈,學者評估,通縮壓力可望趨緩。

消費者物價指數自今年 2月以來,連續三個月出現負成長。行政院主計處官員坦承,這主要是反映景氣衰退造成的需求不振、民眾購買力下降等,通貨緊縮壓力仍然存在。

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4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減10.99%,創民國64年能源危機以來最大跌幅,國產內銷、美元計價的進口、出口指數更雙創史上最大跌幅。

主計處官員表示,過去一年原物料由相對高點跌至相對低點,WPI 跌幅創能源危機以來最大跌幅,代表這種物價波動過去不曾發生過。

不過,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表示,WPI下跌主要是受國際原物料價格大跌所致,對台灣消費者及廠商而言,生活負擔及生產成本都會降低,「是好事」;但他提醒,仍須觀察躉售物價指數的國產內銷指數變化。

根據主計處統計,4月國產內銷指數年減13%,創史上最大跌幅;去年國產內銷指數年增率還達8.54%,去年第三季更高達13.76%,今年以來跌幅迅速擴大。

梁啟源表示,國產內銷指數跌幅加深,代表台灣需求不振、進口成本下降,後續必須進一步觀察國產內銷指數下跌是否為反映需求不振的長期現象。

CPI連三個月負成長、WPI跌幅擴大,引發通貨緊縮疑慮。

對此,梁啟源表示,觀察通貨緊縮等整體經濟走勢,應進一步觀察扣除蔬果水產及能源的核心 CPI,金融海嘯至今,核心 CPI仍為正成長,加上近期全球股市反彈,可能反映全球最壞情勢已過,目前擔心通貨緊縮是「多慮」。

他表示,這波物價下跌主因為進口原物料、能源等價格大幅下跌;原物料下跌導致的物價下跌,不一定代表有通貨緊縮的壓力。

梁啟源分析,這波全球景氣惡化主因來自金融問題,並非供給過剩。景氣惡化雖導致需求面緊縮,但實際上需求仍然存在,不需過於擔心通貨緊縮。

近期全球經濟情勢出現觸底跡象,通貨緊縮疑慮減緩,不過需求面尚未有明顯起色,仍有待經濟基本面回穩、帶動需求、投資,通貨緊縮疑慮才可望完全解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