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颱風引發慢地震 台灣中研院學術創新成果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6月11日報導】(大紀元記者于倩台北報導)台灣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與美國華府卡內基學院所合作組成的國際團隊,日前針對台灣東部地震研究發現:颱風可以引發慢地震。這項嶄新學術研究成果,已經引起國際重視,並刊登於6月11日出版的國際頂尖專業期刊「自然」(Nature)。

此篇論文「颱風可以引發慢地震」是由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啟清博士與卡內基學院Alan Linde博士及Selwyn Sacks博士共同完成。所謂的「慢地震」係指一種以數小時到一兩天的時間,用溫和的斷層滑動方式,以釋放地底能量,與一般地震在數秒、數分鐘之間,所產生的劇烈震動這種地層撕裂的現象不同。

劉啟清解釋,研究團隊在台灣東部瑞穗、大港口與樟原之間的海岸山脈的三個監測站,地表下200到270公尺處,埋設高精密度的井下應變儀(Borehole StrainMeters, BSM),以監測地殼岩石的應變量。這些儀器可以偵測到人們無法察覺到的微小地殼變形量。

2003年8月到2007年8月之間,共偵測到20個慢地震;研究團隊發現其中有11個慢地震是和颱風同時發生的,而每次的變形時間約在數小時到數十小時。這11個慢地震也比其它他9個慢地震表現為強烈,而且具有較複雜的波形。

Alan Linde博士指出,根據利用單一個斷層面的三次間歇的錯動,可以模擬三個不同位置的測站的不同時間記錄所推論的結果,明確導出創新的結論:颱風可以引發慢地震。而且20個慢地震會與11個颱風湊巧同時發生的概率大約只有一億分之一的機會。

至於為何颱風的低氣壓會引發慢地震呢? Selwyn Sacks博士解釋,颱風的低氣壓降低了陸地底下的岩石壓力,但是海洋底下的岩石所受的壓力卻因引入較遠處高壓區的海水而沒有降低,因而在斷層的額外壓力梯度引發了逆斷層的滑動。

Alan Linde博士補充說明,台灣東部瑞穗、奇美地區位於擠壓板塊的邊界,當在接近斷層面破裂的臨界應力時,颱風所帶來的氣壓微小變動,有可能會將斷層面應力突破該處岩層所能承受的極限,而引發慢地震。

研究團隊認為,或許台灣每年的颱風,正扮演著紓解台灣東部地層壓力的作用,減少大地震的可能機會。目前研究團隊已經將井下應變儀的觀測網,向北延伸到太魯閣,向南延伸到池上、成功;期望可以提供更完整的研究數據,供未來學術與實際應用。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