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縣市改制配套 待凝聚共識修法解決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5日電)隨著行政院通過縣市改制案,實施區自治、鄉鎮市區整併、直轄市議員席次增加等議題成為關注焦點,正反意見都有,但若要落實,仍待社會凝聚共識,修改地制法等相關法律解決。

地方制度法規定,直轄市議員席次上限52席,區長由直轄市長遴選具公務員資格者擔任,非民選產生,台北市與高雄市區長都是官派。若依現行規定,台北縣等縣市明年底改制後,鄉鎮市將改為區,區長非民選,也沒有區代表,現任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都將失業。

總統馬英九曾在競選時表態,不贊成鄉鎮市長改官派,為落實草根民主,區長應維持民選;國民黨籍立委徐中雄也打算提案修法,串聯升格縣市區長改民選。

實施區自治的優缺點都有,社會尚未形成共識。從落實草根民主來看,區自治擴大民眾參與管道,給予更多自治權限,符合民主潮流。但也有人認為,基層選舉長期存在黑金、派系掛鉤等弊病,官派可遏止黑金勢力蔓延。

區自治是政府落實草根民主的重要方向與理想目標,不過,內政部長廖了以坦言,北高兩市目前沒有區自治,若合併改制的縣市實施區自治,會變成「一國兩制」;等社會有高度共識,預計民國103年底的直轄市長選舉,可同步進行區長民選。

不管區長官派改民選或內政部有意讓現任績優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在改制後有繼續為民服務機會,可任直轄市區長或區諮議員,都必須修改地制法,賦予法源依據才可行。

目前全台有368個鄉鎮市區,規模大小不一,例如台北縣板橋市有55萬1995人,高雄縣茂林鄉卻只有1817人,整併鄉鎮市區成為縣市改制案通過後,政府下階段努力目標,內政部傾向整併為100至150個之間。

整併鄉鎮市區將衝擊現有地方派系勢力,牽涉複雜的政治利益,且除了以人口為主要整併原則外,如何考量生活圈、地形、資源分配等因地制宜進行整併,是中央與明年新當選的直轄市長必須面對的問題,不過,這部分也必須等行政區劃法完成立法,才能進行。

以現行直轄市議員席次上限52席來看,依照人口數,台北縣、台中縣市改制後分配到的議員席次都是52席,對照現有席次,台中縣市幾乎是「席次減半」,而台北縣人口比台北市多出約121萬人,議員席次卻相同,引發增加席次的討論聲浪。

再加上,若未來北北基或北北基宜合併改制直轄市,具700萬人口規模的直轄市,難道同樣也只有52席議員?如何適度增加直轄市議員席次,也是內政部下階段必須面臨的課題。

行政院核定縣市改制案,為行政區劃跨出一大步,不過,後續要面臨的問題千頭萬緒,如何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考驗中央與地方智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