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房地產】淺談「租不如買」的不動產市場現象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5日訊】隨著金融海嘯的風浪趨於平緩,兩岸的議題使臺灣股市回溫,連帶使著房地產市場的買氣、人氣提升,加上先前央行連番調降存款利息更創造資金市場的寬鬆,在利率不斷創新低、房貸負擔減輕之下,建商莫不使出渾身解數利用媒體或不動產達人進行心戰喊話,鼓吹無殼蝸牛趕快進場購屋。然而,「租不如買」的說法是經過仔細的財務估算?還是建商緊抓消費者心理的另類促銷手法!可以參考以下的分析:

一、租的好處:

(一)沒有龐大且長期的貸款壓力。

(二)如果覺得居住環境不佳,只要依契約提前向房東提出解約,可選擇搬至較好的地方,遷徙較為自由。

(三)不用負擔房屋的折舊、各項稅費。

(四)管線老舊損壞、天花板漏水等房屋的自然損壞可請房東處理。

(五)不用承擔景氣、房屋本身風水、凶宅、海砂屋或輻射屋等房屋折價的風險。

二、買的好處:

(一)除了天災人禍外,不動產是一份永續的資產,有穩定性。

(二)可自住、可投資(不管是賺差價或收租金)兩相宜。

(三)可強迫儲蓄,當把錢放在不動產上,自然會減少其他方面的支出。

(四)如果不動產的區位好,可坐享因社會發展而增值的甜美果實。

(五)使用上只要不違反法令,可自由使用,不像租房子還要看房東臉色,或須經房東同意。

綜上看來似乎租有租的好處、買有買的好處,並不是絕對的,但筆者看來買或租更應取決於當事人甚至是其家庭的經濟條件及實際需求綜合評估,才較為客觀。

往往倡議「租不如買」是因為購屋環境的三低一高(自備款低、利息低、貸款門檻低、貸款成數高),錢存在銀行沒啥利息,股票、基金市場又大起大落如雲霄飛車一般,所以大家紛紛尋找出路,不動產長期的保值與增值正好吸引了社會上大量的游資,但不動產的投資畢竟與買股票或基金的小額進出不同,動輒數百萬、上千萬的資金須放在不動產上二、三十年,實不可不慎。

舉例說明:假設王先生、配偶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均無自有房屋,且無信用不良的情形,在台北市租一間三房的30年舊公寓,租金每月25000元,已存有自備款150萬元,與太太每月家庭總收入為9萬元,那麼王先生家有能力購買多少錢的房子?

情況一:為免因購屋影響生活品質太多,通常會建議每月支付貸款金額不要超過家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當然購屋的區位也決定房屋的總價,及其替代性,如果王先生偏好居住於台北市內,故以每月3萬元的還款能力、年利率1.325%反算,王先生約可向銀行貸款630萬,以貸款成數7成計算,房屋之總價為900萬,或許有機會在台北市文山區、萬華區、大同區找到合適的三房舊公寓,但因王先生的自備款不足,所以建議需要再多存一些自備款(因為除了三成的自備款,還要加上房屋買傢俱或裝潢的費用),所以此時或許買不如租。

情況二:如果將每用租金當做每月還款額度,則王先生約可向銀行貸款527萬,以貸款成數7成計算,房屋之總價為752萬,但因王先生的自備款不足,如能退而求其次,以三成的150萬自備款反算,王先生可考慮在台北縣找總價500萬左右的舊公寓,則王先生每月僅需負擔1萬6千多的房貸,因為王先生原先每月需支付2萬5的房租,所以此時或許是租不如買。

最後筆者要提醒買方及租方,在目前大環境仍不穩定的情形下,不管是租或買,「有能力、有需求、慎選不動產」才是使用或購買不動產的不二法門。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