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美國人迫不及待扔棄的美德?

人氣 3

【大紀元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美國洛杉磯編譯報導)去年9月從華爾街刮起的金融風暴至今已經一年之久,而房市的崩潰早在2007年末就已經開始,但是現在美國及全球的經濟仍未擺脫蕭條,可見此次危機影響之深遠。過度消費被認為是形成此次房貸泡沫的原因之一,令一貫大手大腳的美國人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

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信奉節儉》(In Cheap We Trust)正是這種反思潮流的表現。其作者勞倫‧韋伯(Lauren Weber)讓美國人重溫了昔日曾經節儉樸素的生活——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勞倫‧韋伯在童年時代曾過著節儉的生活。在新英格蘭寒冷的冬季,她的爸爸從不會把加熱器開到超過華氏50度(攝氏10度)。如果離開房間哪怕只是一會兒,爸爸也要把燈關掉。甚至一段時間裏,家中的衛生紙也是定量的——這就是節儉。也許正是這種深刻於童年記憶中的經歷促使勞倫完成了這本書。

追根溯源,節儉最初是英國清教徒們的重要行為規範。當節儉傳入美國,本杰明‧富蘭克林、湯姆斯‧傑弗遜和約翰‧亞當斯用一生的實踐將節儉詮釋成為普世的美德。但是現今的人們已經在空虛浮華中扭曲了節儉的涵意,甚至把它與吝嗇與微賤等同起來。可是當勞倫採訪了一些人後,她發現節儉的美德雖然正在逝去但並沒有真正的消失殆盡。節儉只是晢時隱匿在人們的心中,終將重現。

節儉這種美德對於一個人來講,可以淨化靈魂,身心受益,但它不僅僅是這一個範疇之內的命題。對於一個國家來講,節儉這種普世的美德會深遠的影響國家的經濟。面對目前的經濟危機,人們應該從這個道德層面上進行深刻的反思自省,而不是僅止於用經濟手段解決表面的問題。

但是,韋伯認為節儉從來就不是最被人推崇的理念,她說:「我要說的是,節儉是美國人要迫不及待扔棄的美德。在工業革命之後以及二十世紀50年代信用卡開始投入使用時,的確出現這種現象。」

在當前物慾橫流,經濟危機的社會狀態下,《信奉節儉》無疑是一本啟迪心靈的好書。很多讀者紛紛表示讚許,琳達(Linda Tisue)說:「節儉不是吝嗇,而是需要堅守的傳統。」;克莉絲汀(Christine Montfort)表示:「很喜歡這本書,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浪費和揮霍,不應該這樣。」;克里斯托‧丁(Crystal Dinh)評論說:「這本書太好了。在現在的社會,很多重要的價值觀都被我們丟棄了,人們變得貪婪且空虛。我們應該少去些餐廳,多在家中自己做飯,應該關掉電視,多與朋友和家人們談心聊天。這才是我們需要的生活。」

相信更多的人們讀過勞倫的書後,都會喚起共鳴,因為那儉樸的價值觀仍藏在我們記憶的深處,讓我們共同回歸節儉,追尋質樸。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經濟蕭條已引起農業危機
卑詩開學花費273元 低於全國平均310元
金融風暴教訓  慎選銀行理專
G20同意限制銀行高層紅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