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培林亞洲首行 呼籲關注中國自由人權

【大紀元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美國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培林(Sarah Palin),曾在去年的總統大選中因為是外交政策新手而被媒體猛烈攻擊。不過,華爾街日報23日報導說,當議題來到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時,她的意見值得聽取。

這名阿拉斯加前州長也是前共和黨的副總統提名人22日在香港向聽眾表示,「20年前,許多人認為中國經濟開放的同時,也會伴隨著更大的政治自由」,「不幸的是,這並沒有發生。」這是培林的亞洲首行。

培林視中共的獨裁本質是美國以及其亞太盟友的安全顧慮,而且她有她的論點。北韓、緬甸和其他紅色政權要是沒有中共的支持就無法存在。更別說北京瞄準台灣的數百枚飛彈,以及中共海軍在南中國海越來越強勢的態度。

她主張,解決的答案是鼓勵中國從內部變革。她認為這種發展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政治更開放,更多各個種族的中國民眾在法院解決爭議而不是上街」,她說﹕「中國越開放,我們對它的軍力增長和軍事意圖就越少疑慮。」

培林還說,「我們也必須與盟友合作,對付中共政權在世界崛起造成的不確定性。」

華爾街日報說﹕奧巴馬政府可以向她學習。目前為止,白宮想盡辦法對中國的人權輕描淡寫,而且對最近的鎮壓西藏和新疆不作聲,情願關注氣候變化這類趕時髦的議題。這種對北京「不問,不說」的方式對中國人民沒有好處,對西方在亞洲的核心利益更不利。在此同時,美國在該區的其他盟友也被忽視。

她也再次連結到人權:「當中國人民和外國企業能相信中國政府的時候,我們的經濟關係會更茁壯。」

彭博新聞報導,在對香港基金經理人80分鐘的演講中,培林從阿拉斯加的漁業到能源獨立談到美國與亞洲的關係。她多次提出市場導向的健保改革,並且主張政府不應該規範高階主管薪資。

培林說﹕中共有大約1千枚飛彈瞄準台灣,而沒有觀察家認為台灣對北京有軍事威脅。這種中共的武力使美國的朋友日本和澳洲有些緊張。中共支持了蘇丹到緬甸到辛巴威這些最具爭議的政權。培林表示,她的看法並不是要與中國敵對,只是想要中國有責任地崛起。

培林認為,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將會增長,包括美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不過這需要中國改進法律規定並且保護智慧財產權。最終,當中國政府在行為不公正時,能夠承擔起責任,我們的經濟關係將會真正的茁壯。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