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對《建國大業》的傲慢與偏見

羽戈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9月25日訊】如果不是那些明星在銀幕之上走馬燈式的賣弄風情,我真不覺得這是一部電影:獻禮片《建國大業》與張藝謀執導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呢?

毋寧說,《建國大業》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個事件。一個從創意之時就成功預訂了掌聲、票房、新聞頭條以及各種獎項的文化工程,甚至不必使用「文化」這一限定詞。因為《建國大業》所引發的種種紛爭,和已經淪為貶義詞的「文化」並無什麼干係。

首先,172位著名導演和明星的參與,讓人們質疑《建國大業》到底是政治至上,還是娛樂至上?是政治利用娛樂贏得票房,還是娛樂利用政治贏得權位?很顯然,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合謀,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貌似充滿無可調解的矛盾,實際上卻無比和諧的「兩個至上」。到底何者至上,猶如床戲當中的體位問題,一同抵達高潮的共贏才是決定性因素:作為新中國六十壽誕的電影蟠桃,與創下中國電影第一票房的財富雄心。說白了,這叫利益至上。

豪華的「明星軍團」引出另一個疑點,這些基於愛國之名而無私奉獻(不要片酬)的演員們,有二十多位皆持有外國國籍,於是有人追問,連中國國籍都可以放棄,還怎麼相信他們發自肺腑的愛國熱忱?其實,國籍、國家與愛國之間並不是遞進的關係,正如愛國和愛國主義的嘹亮口號,與愛國的形而下行為,同樣可以相距十萬八千里,乃至決然相對。國籍之爭不應是一個演員行愛國之舉的絆腳石。質言之,國籍不是問題,如何愛國才是問題。參拍《建國大業》而不取分毫酬勞就是愛國的表現嗎?一部電影,就像一紙國籍,就能成為衡量演員愛國與否的標尺嗎?

附帶問一聲:胡兵為什麼要加入泰國國籍?

回頭說電影。前幾天,《建國大業》首映,第一個半日,票房就突破了1500萬,超越了周星馳《長江七號》的1200萬,這好比我家小侄子過生日前夕,忽然撿到一個錢包,是錦上添花之喜。繼續瀏覽相應的新聞,發覺頗有一些單位,組織黨員、幹部、員工、師生「觀看國慶獻禮大片《建國大業》,以滿懷喜悅的心情慶祝偉大祖國60華誕的到來」。此舉亦可理解。我們小時候,豈不都是由學校組織前去觀賞、學習革命和政治電影,接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可轉念一想,我們什麼時候被組織去看周星馳的《長江七號》或者《國產凌凌漆》呢。由此比較票房,不得不說,《建國大業》即便破了記錄,卻有些勝之不武,一個是自願消費,另一個多多少少夾雜了強迫性的作弊成分。從長遠看,政治幫娛樂作弊,對娛樂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至於《建國大業》的藝術價值,恕我直言,還不如二十年前拍攝的《開國大典》。拍電影不是賣明星的人頭,不是明星越多電影就多好看。《建國大業》甚至遭遇了「濫用明星」的瓶頸:為了照顧一百多位大牌明星的戲份,為了讓他們在祖國——對某些人而言只能是故國——六十華誕之上都露一下臉,說兩句話,以至導致了劇情的瑣屑與散漫。同樣是基於明星之踵,對一些演員的使用出現了致命的失誤,譬如讓張國立演蔣介石,張儘管竭力減肥,卻仍演不出蔣氏那種清與挺拔,還有那一股末世英雄的霸氣。尤其是一開口說話,實在不忍卒聽。張國立真應該到蔣介石的故鄉浙江奉化溪口鎮生活半個月,領略一下那句諺語——「寧與蘇州人吵架,不和寧波人說話」— —的深刻涵義。

不過,當蔣介石感歎: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骨子裡了,反腐敗,亡黨;不反,亡國,難啊。一句台詞足以闡明一個黨治國家反腐敗的最真切的困境。由此,我遺忘了張國立表演的種種不足,而找到了觀看《建國大業》的唯一理由。

來源:天涯網博客(已被網警刪除)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羽戈:律師何以成為鄧玉嬌案的焦點
【網海拾貝】二十大上,習羞辱胡不是一次,而是兩次
【網海拾貝】美國會CECC主席紀念4.25 籲停止迫害法輪功
【網海拾貝】布林肯會習,雞同鴨講,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