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年轻商人愿娶舍身救母的辽宁姑娘

标签:

【大纪元1月17日电】1月15日上午,一位自称在都匀经商的大学毕业生王先生拨打本报记者热线传呼,称他想去辽宁省沈阳市向一个陌生的姑娘求婚,以便携手救治她身患晚期癌症的母亲。

王先生与记者见面后,告诉记者:我现年29岁,家住铜仁地区乌江河畔一个偏僻落后的土家山寨,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全镇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为了几千元的学费,父母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什,就连准备为奶奶办后事的棺材都卖了。弟弟为支持我上大学,初中辍学南下广东打工挣钱。1991年父亲进县城为我寄生活费,回家途中发生车祸而身亡。最令人伤心的是就在我即将大学毕业的那年春天,我的母亲因患晚期尿毒症,无钱医治而撒手人寰。当我怀揣毕业证书回到家时,母亲已离开人世21天了,我只好在母亲和父亲的坟头痛哭了一场。

王先生1994年大学毕业,到国家电子工业部○八三基地下属一企业上班。近年来,该厂经济效益逐步下滑,部分车间已停产,他也下了岗。离开单位后,他先后在深圳、珠海、北京、温州等地打过工。目前,是深圳一家企业在黔东南和黔南的总代理。

王先生拿出一份报纸,报上刊登了沈阳市20岁的女青年郑金英,为救身患绝症的母亲,通过新闻媒体含泪向社会公开承诺:“谁能花钱治好母亲的病,她就甘愿嫁给谁。”

郑金英的母亲李淑清患了晚期乳腺癌症,全家6口人共有土地2亩4分,庄稼收成仅够维持全家人的口粮。为了救治母亲的病,郑家已欠外债1万多元,郑金英已辞去工作,全身心地守候在母亲的病床前。郑金英说:“无论用什么办法也得把我母亲救活。”(见本报2000年12月8日14版)

王先生说,我为郑金英的孝心感动,作为一个涉世之初的善良女青年,居然用自己的婚姻换来母亲健康,其孝心真是感天动地。可以说,我的父母也是为了我读书成才劳累奔波而去世的,我现在经济宽裕了,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却无法实现。假若我俩能携手用孝心和真情去救治好其母亲的病,那么也算为我去世的父母尽一片孝心。

王先生表示,他会先寄一笔钱给郑家人,待新年过后,他将前往辽宁看望郑家人,帮助郑母治病是主要的。双方经过了解后,郑金英愿意嫁给他当然更好,但他绝不会乘人之危。毕竟“强扭的瓜不甜”,感情的事不能勉强。


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朱启钤--第一个改造北京城的人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被免职
贵州高层异动 省委书记下台 钱运录接任
钱运录被任命为贵州省委书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