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绍智:迎接21世纪的大趋势──全球化

苏绍智

人气 233
标签:

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第一步。中国大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经济走上了不归路,加入世贸组织和与世界经济体制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即将成为事实。但中共的一党专政独裁体制与以立宪民主政体为主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不相容,致中共当局陷于承认经济全球化,反对政治全球化的矛盾。后者是没有出路的,中共当局必须接受全球化的新思维,重新评估对本身和全球化的认识,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宪政民主,进一步融入全球化。面对全球化历史大潮,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英国社会学家达兰道夫(Ralf Dahrendoff)说:“当此二十世纪走向尽头,一个看来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经开始支配人类的生命、希望和恐惧──全球化。”
全球化确实成为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大趋势,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都不能对全球化掉以轻心。中国在这个大趋势中如何自处,关系到中国将来能否跻身于世界先进的现代国家之林。

全球化的一般理论

全球化一词最早是一九一○年英国经济学家安吉尔(N. Angell)提出来的。世界上的全球化的系统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随着苏维埃帝国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而达到了高潮。

在中共文件中,全球化的提法最初出现在一九九七年九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他说:“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对全球化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

全球化的定义,由于研究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差异,和其他某些重要的社会科学范畴一样,难以统一。但是对于全球化,有若干公认的基本特点:

一、全球化是现代尖端科技高度发展的结果,特别是信息革命,使人类的行动日益超出时空的限制。

二、经济资源和生产诸要素,包括劳动、资本、产品、服务、科技,愈益跨越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地自由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愈益相互开放和融合,首先实现经济全球化。

三、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安全、环保等方面也跨越国界而相互影响和趋向同一性。不能把全球化只理解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不过是全世界将形成一个全球体系的过程的起点。

全球化的利弊

全球化的好处是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提高生活水平,开辟更多的就业途径,人民享受更多更廉价的商品。信息知识的更广泛的传播,发达国家固然因之受益,发展中国家亦可因之减少贫困和摆脱长期的自我封闭和落后的传统。

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它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或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往往使竞争胜利者全赢,其他参与全球化者则为之付出代价。加以在事实上,经济权力之全球的再分配与冷战之后政治权力的再集中是一致的。全球化的推动者原先设想的双赢局面还未能够实现。

若干巨大的跨国公司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创新攫取巨额利润。世界经济中最弱的和最穷的地区未能因外资输入而立即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反而在短期内使脆弱的本地工业受到冲击,本地的政治经济的控制被削弱。产生所谓“南北矛盾”。所以,当全球化在发达国家受到广泛肯定和推动之际,往往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怀疑和反对。

跨国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往往把资本和产业转移到亚洲、拉美和东欧,使发达国家有增加失业和降低工资的可能。全球化在发达国家受到自下而上的反对,如工会组织、中小企业界。二○○○年十二月六日法国尼斯反对全球化的“欧洲大游行”,参加者多属工会、农会、社会运动人士及其社团、政党。

但是,全球化毕竟是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躲避、抗拒或者重新采取自我封闭的政策,最终将使自己陷于孤立和落后。远的不说,中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闭关锁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达二、三十年之远。

大卫‧兰德斯(David S.Landes)的书《国家的富裕和贫困原因的分析》,总结了二百多年的世界经济史,说明“在寻求财富中,失败还是胜利,最终决定于内部,而非外加的因素。”

各个国家和地区必须把全球化过程既看作是机遇,也看作挑战,积极地参加全球化的过程。一方面力争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要相应地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不仅吸收外资和先进的高科技成果,更要吸收新的世界思潮,进行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以至思想文化的更新,才能适应全球化的要求,趋利避害,取得良好的机遇和更多的成就。

中共对全球化的认识

中共对外开放的态度,是从封闭走向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开放。对全球化的认识更要慢半拍,从抗拒、到躲避,到局部承认。目前还处在有限度的承认,即只承认经济全球化。

毛泽东时代

在毛泽东时代,政治上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体制,经济上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相应地在对外贸易方面实行对外贸易垄断制。对外贸易完全由国家统制。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毛泽东片面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口号下,实际上处于闭关锁国的状况。

那时,从理论认识上说,促使中国闭关锁国,有以下几个论点:

一、认为市场机制产生资本主义,中国参与世界市场经济体制,将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和控制。

二、认为国际分工和比较成本学说是无视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对外贸易来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事实。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利用这些理论来极力掩饰帝国主义的掠夺和经济扩张。

三、尖锐批判“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认为“世界主义宣传无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以至放弃国家主权,由一个集权的世界政府管理全球事务的思想观点;这种观点攻击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家主权,是‘过时概念’,反对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和爱国主义,主张取消国界,组织所谓‘世界国家’、‘世界政府’,统一世界经济文化,是帝国主义的思想工具。”与此同时,批判跨国公司是“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实行对外扩张的一种组织形式。”

从以上认识看来,中共在传统上是市场经济、自由贸易,跨国公司和“世界主义”的反对者。今天虽然调子有了改变,中共内部的顽固保守派和学术界的“新左派”以及社会上的“民族主义派”,实际上仍借此老调以反对开放,反对“入世”,(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反对全球化。即使主张开放和“入世”的中共主流派也深受上述理论认识的影响,以致往往对全球化畏首畏尾,犹豫不决。

毛后时代

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和闭关锁国,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动摇了中共统治的基础。毛泽东逝世,邓小平复出掌权,所采取的路线就是为了扭转这种局势。

邓小平是个实用主义者。人民群众概括邓小平的理论为“猫论──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和“摸论──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抛弃意识形态挂帅,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邓小平的长处。

邓小平从实际出发,认识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市场经济和物质刺激的计划经济,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是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进行改革开放。但是他仍然坚持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这条邓小平路线被中共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路线目前仍为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共当局所遵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质上就是坚持一党专政。它制约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深度,特别是阻碍了政治体制改革。中共所推行的改革主要是经济方面。

经济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变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共认识这一点经过了一个很长的过程。迄今市场经济还起步不久,远未完善,但已经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好处。地方和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有所发挥,竞争促进了商品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合理化,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在开放方面,二十多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扩大和深化。中国从开放中得到国际上在资金、先进技术,近代管理经验的帮助,好处不可胜计。单从使用外资金额来看,截至二○○○年十月底,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三千三百九十二点五四亿美元。二○○○年进出口总额预计突破四千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超过一千六百亿美元。现在中共当局深深懂得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二○○○年十月十一日公布的“‘十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也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邓小平虽然没有提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制接轨,即融入经济全球化。但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一个开放型经济,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体制接轨,即融入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九八六年,邓小平还掌权时,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就是第一次的尝试。一九九三年关贸总协定改组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又申请加入。经历了十四年的谈判,看来二○○一年将成为现实。

中国的“入世”,意味着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并不可避免地将进入政治全球化过程,全面地融入全球化。

中共当局做出“入世”的决策,当然是出于利大于弊的评估,其实,融入全球化,中共当局不可避免地面临两个两难的处境。

经济全球化中的两难处境

中共当局作出“入世”的决策,不仅因为经济全球化乃大势所趋,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能不依靠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对外贸易的扩张。

实际上,中共当局对“入世”有两点顾虑:

一、“入世”后,大批外资、商品、服务的冲击将使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倒闭,加深业已相当严重的失业和两极分化问题,引起社会动汤。

二、今天世界上的唯一超强是美国,她依靠军事实力,跨国财团、世界银行等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巨大影响。中国“入世”后,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和压力也将加强。

既必须“入世”又必须面对“入世”后的两点顾虑,这是中共当局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第一个两难处境。

对这个两难处境,中共当局并不讳言,民间亦多有讨论,现在随着“入世”时间的迫近,讨论更多。

在“入世”问题上,中国方面在谈判中曾提出关税减让时间再延长的要求;亦有一些官方和民间人士主张暂时延后入会时间;保守派和“新左派”人士反对“入世”的声音更时有所闻。

在中美关系方面,江泽民在二○○○年十一月底一次讲话中强调:“外交斗争必须坚定反霸立场,以灵活的策略反对西方对中国的‘西化’、‘分化’。”中国准备加入地区贸易组织,建议同东南亚国家联盟组织自由贸易区,亦含有与美国对抗的意图。在宣传方面,中共官方学者提出:“全球化不是一体化,而是与世界的多极化相伴随的。”“世界经济将是‘多体共存、互惠互利’的全球化而不能由某一超强国家主宰世界的一体化。”可见中共当局对全球化的后果警惕之深。

其实,这两个顾虑是可以解决的。

仅仅着眼于吸收外资和扩大外贸的短期利益,而无深谋远虑,是危险的。如果“入世”后所遭受到的冲击大到足以引起社会动汤,反对“入世”的派系纠集一起,将使中共当局陷于危机。

对策是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乃是历史趋势,无可躲避。但“入世”是要有代价的,拒绝“入世”或延后“入世”,只能失去发展机会和宝贵时间,付出更沉重的代价。因此,必须从各方面做好“入世”的准备,特别是在经济结构的改革和法律制度和司法独立方面要与世界经济体制相适应。并应发扬民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缩小贫富差别,以缓解社会动汤的可能性与严重性。中共当局已开始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但还欠落实。

在中美关系方面,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摩擦在所难免。但是“入世”可使中美的对抗在国际机制中加以解决,双方都按照同样的规则办事,使双方都有自我调节的机会。中国“入世”不仅受世贸组织条款的规定,也可以享受许多原来不能享受的权利,有权利用该组织特设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还可以获得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参与权、表决权,充分表达中国的要求,有利于维护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合法权益。

中国前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最近说:世贸组织成员面临的一个共同任务是使世贸组织的规则体系平衡地反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使世贸组织的开放市场协议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从历史事实上看,“入世”并不必然使富国更富,穷国更穷。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能否及时解决本国经济中的结构性难题,使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并使产业升级,结构调整。

所以,只要处理得当,中共当局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两难处境是可以解决的。

不能不要政治全球化

中共当局目前仍执行邓小平的两个基本点,即政治上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体系,经济上坚持改革开放,即向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经济转化。后者的发展必然要求与世界经济体制接轨,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这已被中共当局所认可。

政治全球化是指以民主政治为主体的世界政治体系,它是与一党专政的独裁体系相矛盾的。经济全球化要求政治全球化,,而中共坚持的一党专政独裁体系决不肯放弃。
经济上融入全球化,政治上反对全球化,这是中共当局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中共当局要么连经济全球化也不要,索性退回闭关锁国,自外于世界发展过程。要么接受全球化的新思维,重新评估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全球化的认识,进行政治改革,实行民主政治,融入政治全球化。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中国已经吃够了闭关锁国的苦,明智之士决不会赞成走回头路的。为此,首先必须接受全球化的新思维。

全球化的新思维

全球化的新思维集中到一点,就是承认人类有共同的命运。这是因为:

一、信息革命使人类可以日益超过时空的限制,使商品、服务、资本、科技、劳动在各国之间迅速而广泛地流动,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互相影响。

二、现代尖端武器的发展使地球一旦发生战争便有被毁灭的可能,因而制止战争成为世界上每一个人关系密切的事。

三、人口迅速增长和自然资源之遭破坏,以及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威胁到人类普遍的生活质量甚至人类的存在。这些问题都必须全球合作才能解决。

全球化的新思维既然肯定并强调人的共同命运,就要强调世界的主体是人。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人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一特定国家的利益。因此,当今之世,传统的民族国家的观念开始淡化。捷克总统哈维尔说:“人比某一国家更为重要。”

在一个国家内,就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而言,人民至上代替国家至上,推崇国家至上的极权政府相继瓦解,立宪民主成为世界的趋势。人民的民主、自由、人权被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联合国的国际人权公约日益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

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化的新思维强调以互利合作、对话谈判代替对抗和斗争,反对推行霸权主义,以武力解决争端。为了维护民主、自由、人权、和平、发展,全球化的新思维明确声明人权高于主权。

就中国的情况来看,中共当局迄今未接受全球化的新思维,并坚决与之对抗。中共当局仍对一党专政、党国至上、民族至上遵奉不误,动辄以党国利益、民族利益的名义,压制人民的一切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在国际关系上迷信武力,宣传要准备打大仗,不断扩充军备。一旦军力强大,难免向外扩张,危害世界和平。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共当局的倒行逆施,到头来必将自食其恶果。中共当局必须全面认识和接受全球化的新思维,认真考虑以下三点:

一、认同人类的普遍价值是民主、自由、人权。

二、认识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家的强大,首先不是军事力量,而是依靠民主化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人民教育水平和道德力量。

三、发展信息革命,不仅在于发展信息技术,更在于承认信息的自由流通和自由交换原则,只有以开放的态度才能掌握最新的政治、市场、科技动态,成为全球化中的受益者。

为此,中共当局必须自我否定和取消落后于时代的一党专政的独裁体制,开展政治改革,实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信息流通的自由,实现为现代化所必须的民主化,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政治全球化,与国际政治体系的民主政治接轨并逐渐融入。

由于中共一党专政的党国体系的反动性和顽固性,民主化不可能在一朝实现。现在中国即将“入世”,经济全球化已纳入议程,加以私有企业日益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民间社会逐渐出现;经济多元化必然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要求政治多元化。如果中共当局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要求,就可能进一步丧失其政权的合法性,人民不会长久等待。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政治全球化直到全面的全球化,正是当代历史大潮,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香港【争鸣】月刊2001年1月号)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