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中国人的爱情观

人气 121
标签:

【大纪元3月20日电】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明.山歌

在未曾直呼“我爱你”的年代,中国人怎么谈情说爱?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框架中,又伸展出什么中国式的爱情哲学?在传唱千年的情诗情歌中,又诉说着什么样的爱情向往呢?

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老祖宗而言,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开始。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民国十二年,诗人徐志摩回信给最爱护他的老师梁启超时如此写道。当时,梁启超知道爱徒信仰的是“浪漫的爱”,他却告诫,“呜呼!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尽管浪漫的恋爱为年轻人所乐道,但那样出神入化的爱情终不可得。更何况将来是否快乐?茫然如捕风捉影,而现在却已先给予多数人无量的痛苦。

可是,徐志摩下定决心,要从自由中求得新生命、真幸福、真恋爱。因此他甘受社会挞伐,与出自父母之命的妻子离婚,再与陆小曼展开热烈情爱……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民国二十年,诗人撞机而亡,然而他的爱情故事议论纷纷,至今未休。

古老的恋爱

五四运动时,正是中国文化解体之际。西潮成为救国之道,西为新,中为旧,新旧对立,水火不容。“自由恋爱”新思潮,讨伐着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文学家胡适、林语堂想尽办法“拖”,而年轻一辈则干脆“逃”。名门闺秀蒋碧微在成婚前夕,与画家徐悲鸿相偕私奔,逃到日本。蒋家父母在礼教声名的压力下,谎称女儿暴毙,煞有其事的在棺木中放入石头,瞒天过海。

“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光电火,非烧尽社会,烧尽己身不可的。”灼烈的情感在作家郁达夫致王映霞的情书中火一般地燃烧着;正如那个时代对爱情的看法。

在五四之前,在“数千年封建社会旧礼教”之下,谈的又是什么样的“恋爱”呢?老祖宗们可能会不知情为何物吗?且让我们来看看两千年前的汉朝,一首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的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位深陷爱恋的多情人,忍不住心中浓烈激越的情思,不能自已的呼告“天哪!”要他与情人分开,除非是高山夷为平地,江水枯竭,更或是天地相合、世界毁灭方才罢休。一字字、一句句,斩钉截铁,惊天动地,这“旧旧人类”追求爱情的心志,比徐志摩、郁达夫何尝稍减一分。

最古老的情歌

而在《诗经》里,一首首更早的古老情歌,描写着年轻男女在三月春天,相邀到水边说说笑笑,或用桃李丢向心仪的男子以示爱;显然自由恋爱的风气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了。在那时代,我们听到恋爱中的男女唱着“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相思;看到找不到情人的男子“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等得抓耳搔痒,急得团团转。一位少女唱着:“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期待情人的小女子,娇嗔的骂着:你要真心想念我,就撩起衣裳涉过溱水来看我呀,你要不想念我,难道就没有别的男子爱慕我吗?你这臭小子什么啊!背后真正的心思却是,“傻小子,你还不快来!”

不论是相思之苦、相约的欢乐、幽会的紧张,所有新人类的爱情故事,老祖宗都感同身受了。国内首开“爱情社会学”的台大社会系教授孙中兴觉得,一言以蔽之,“诗经要说的就是感情教育嘛!”

古老的情歌展现出爱情的一派自然天真。包括之后魏晋南北朝、明清各时代的民歌,大量的情歌总是不断地以大自然的意象来比喻爱情。“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爱情是这样发乎天性,顺乎自然的脉动。正如“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强调的“一生爱好是天然”,不须刻意苦修,不来自意志的驱策,两个生命便得真性交感。

生者死,死者生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当“经典”的爱情发生时,主人翁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明代小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的故事中,男主角秦重素来平静的心灵,如同雷劈“准准的呆了半晌,身子都酥麻了”,不就是现代所谓的“来电”?

浪漫爱一旦发生,经常是这样天雷钩动地火,失魂落魄、死生以之。唐人小说《倩女离魂计》里,女主角倩娘自幼和表哥青梅竹马,然而父母将她另许他人。倩娘便因此一病不起,然而她的灵魂却跟着表哥而去,两人一同生活了五年,直到回乡后,灵魂才与躯体合一苏醒。倩娘为爱而灵魂出窍,听起来似乎是个灵异故事,但是前台大中文系教授乐蘅军认为这个故事为浪漫爱做了一个精彩绝伦的譬喻,因为“人生若真情欠缺,虽生犹死,否则,也是形全而神亏。”乐蘅军在“浪漫之爱与古典之情”一文中叹道。

灵魂出窍在浪漫爱的故事中,不过是初级班,在明朝《牡丹亭》故事中,杜丽娘因为思慕梦中情人柳梦梅,就抑郁而终;然而她却又在柳梦梅捡到她的画像,鬼魂与之相亲爱而又起死回生。作者汤显祖在序文中直陈爱情是可以超越生命形式、超越时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故事一出,即在明清两朝家传户颂,扬州女子金凤钿读成癖好,以之殉葬;娄江女子余二娘读到断肠而死……

原载光华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一期,有删节


    相关文章
    

  •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是哪一个? (3/20/2001)    
  • 只要你有好心情 (3/19/2001)    
  • 法国人大骂奥斯卡 (3/19/2001)    
  • 千年之谜辉煌揭晓——雷峰塔地宫开启始末 (3/19/2001)    
  • 港二台主持曾被投诉态度轻浮 (3/19/2001)    
  • 爱情与阴谋–库尔尼科娃炮制绯闻内幕 (3/19/2001)    
  • 《观察家报》调查:英国人都在想什么? (3/18/2001)    
  • 林志炫:《花房姑娘》唱完很开心 (3/18/2001)    
  • 白冰冰开口唱探戈 (3/17/2001)    
  • 网恋付出的成本是什么? (3/16/2001)    
  • 伟仔嘉玲 绯闻车轮转 (3/15/2001)    
  • 邱立本: 拒绝禁锢的文化符号 (3/14/2001)    
  • 雷峰塔千年地宫:一谜未解又添新谜 (3/14/2001)    
  • 2001年全球娱乐圈最被关注的爱情 (3/14/2001)    
  • 永不褪色的爱情–追忆好莱坞世纪情侣 (3/14/2001)    
  • 席琳-迪翁喜得贵子 (3/13/2001)    
  • 刘嘉玲梁朝伟缘分到头 (3/12/2001)    
  • 周慧敏:你是如此难以忘记 (3/12/2001)    
  • 是许仙还是许宣-千年雷峰塔历史掌故考(1) (3/11/2001)    
  • 婚姻启示录4:爱情与婚姻的牢靠系数 (3/9/2001)
  • 相关新闻
    婚姻启示录4:爱情与婚姻的牢靠系数
    是许仙还是许宣-千年雷峰塔历史掌故考(1)
    周慧敏:你是如此难以忘记
    刘嘉玲梁朝伟缘分到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