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留学生,作别中国的是是非非

标签:

【大纪元3月24日讯】近年来,出国留学已成为不少志向远大的中学生的热门选择,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则为抢夺生源纷纷向我国少年留学生敞开了大门。

于是乎,你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长长的“考托”队伍中,竟有不少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身影;外国教育机构在华的展览会场,更有许多父母和学生前来咨询;“留学海外,共创未来”,“早早出国留学,更快实现理想”——报纸、电视等媒体隔三差五频频出现的出国留学广告,使得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愈加迫切。所以,全国各地的自费中介组织门前,可谓门庭若市,场面火爆。一批批带着梦想和憧憬的中年人领着子女索取资料,打探行情,恨不得一夜之间使自己的子女成为留学生——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前不久,在北京国贸大厦举行的首场“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开馆仅一个小时,就有上万人拥入展厅。此后不久的“美国教育展”更是高潮迭起,场面拥挤得令人窒息,由于每隔几秒钟才放进一批人,导致保安与人群发生激烈冲突,而在场外,每份近20元的宣传品供不应求。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总计达32万多人,且近几年留学生的年龄大有向未成年人蔓延之势。据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据,1995年至1996年度发放104份中学生留澳签证,1998年至1999年度则升至620份,两年时间骤涨数倍。在经济发展先行一步的广东省,留学生低龄化更为普遍,中小学生留洋今年达万余人,占全省自费留学比例的50%,年龄最小的留学生才5岁,到新西兰上幼儿园。

所谓“小留学生”,是指持F—1签证在美国中小学就读的外国学生。此风源于80年代的我国台湾省,不少人将子女送到美国,免费享受其公立学校的中小学教育。1996年,美国修订移民法案,严格限制持F—1学生签证的外国学生在公立学校的小学、初中就读,此后,台湾赴美的小留学生明显下降,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内地小留学生的赴美风气又逐渐兴盛。

归纳起来,家长认为出国留学的好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开阔眼界,锻炼人才,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的科学文化;二是目前的大学升学率仍远远低于西方,且国内应试教育的弊端令人生畏,而孩子在国外的选择空间大,比较容易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三是西方经济持续发展,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打工容易,相比之下,我们这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逼得家长未雨绸缪,早早将孩子送出去,进可攻——办移民,退可守——回祖国。

住在北京亚运村“贵族”公寓里的张恒夫妇才50多岁,可他们早在两年前就把已有30多年工龄的国家公务员给辞退了,用不着在乎千把块一个月的工资了。张恒与夫人过去在单位一直是“贫困户”,因为别人有高学历、高职称,他们是高中生、中专生,所以什么都吃亏。为了让下一代出人头地,夫妇俩在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积蓄资金,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后来他们把孩子送到澳大利亚读高中、读大学。三年前,孩子大学毕业,任某外国公司驻京的中国总代理,年薪近百万元,房子、车子样样齐全,还特意给父母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洋房。苦尽甘来的张恒夫妇每每谈起他们当年的“英明决策”和现在孝顺的孩子时,总是充满了自豪和得意。

正是这种望子成龙或者出洋学子更易成“龙”的巨大诱惑,加上国内高考竞争和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广大中小学生的家长们对在上大学前就把孩子送去出国留学的热情越来越高。

●缘何涌动留学热潮

在中学生中涌现出国潮背后,我们应该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愈来愈多的家庭基础较好的中学生会选择到国外读书求学呢?

究其原因,除上述因素外,湖北省一家专事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负责人指出:一是外语学习需要大环境。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外语能力是个重要因素,在国内学习外语大都是僵硬的语言。如果条件允许,让孩子走出国门,学到的是地道的外语。二是时间上的因素。在国内的三年高中,高一、高二是学知识,到了高三就是“炒冷饭”为高考作准备。如果选择高二时去国外,可以节省时间,加上国内的普教优势比较明显,所以在国外对课程深度可以适应。三是国内的大学教育水平滞后,教学方法落伍,这是留不住学子的关键。知识的更新速度,国外有绝对优势,国内不少大学所传授的知识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据武汉一重点学校老师反映,他的一位学生,1999年考上了北京某大学读建筑设计专业,但是学校传授的知识不及他自己收集的先进,读了一年,就退学去了国外。看来要留住学生,当务之急就要尽快调整我们大学的知识结构。四是“洋人”抢占中国生源。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资源已相对过剩,且正把投入少、见效快的教育当作重要产业来抓,因而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视为招收留学生的重要源地。而中国经济形势持续看好,广大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五是留学服务机构推波逐澜。有权威人士指出,时下一些国内留学咨询、中介机构为了从中渔利,换取好处,所以便不择手段为小小少年能够留学“积极”穿针引线,由此,推动了中学生出国留学市场愈加红火,很是热闹。

一家自费出国服务机构的宣传材料——致中学生的一封信,读来真可令人热血沸腾。

人的一生将作出无数激动人心的决定,唯有这一时刻能如此神奇地改变你的人生,帮助你实现追求卓越的梦想——这就是出国留学。“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人总要渴望无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为使你的人生装扮得更美好,为使你的生活过得更富有,为使你的知识学贯中西,进而驰聘世界,朋友,请走出国门,求学海外吧!这将是你理想的选择!我们将帮你美梦成真!

关于留学,我国的政策是充分尊重中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但有一条制约。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为6、7岁至18岁左右;不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心智也不成熟,因此世界各国普遍不允许、不支持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出国留学。我国也不例外,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发文规定,公民必须接受中小学义务教育,任何留学中介机构均不得办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留学业务,否则属违法行为。

但一些留学中介机构,正是看中了这一有利可图的资源和捷径,竟敢置国法于不顾,明目张胆地为中学生办理出国服务业务。据上海的一家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王先生透露,近两年,中学生出国留学的生意十分火爆,他们每年都要送上百个孩子到欧美留学。一年下来,他从每个学生身上就要赚取3万元左右的管理服务费。这样一算,仅从这些孩子身上,他们一年就要净赚两、三百万元,不能不说丰厚。此外,一些长期与他们联系紧密的外国学府,还要投桃报李地以“考察访问”和“了解留学孩子情况”等名义免费请他们到国外旅游。如此算下来,国内这些“帮你出国留学,实现心中理想”的服务中介机构所干的差事,可谓是“熊掌和鱼”都捞到了!

于是,近年来此类机构大有急剧膨胀之势,以武汉为例,有业内权威人士介绍,目前全市从事留学咨询、中介、服务的机构已接近50家。此外,还有一些涉外旅游、贸易、经济和合作交往等部门与单位,也利用各自的渠道、种种的名义,偷偷做一些大、中学生出国留学的生意。据了解,为了取得合法的身份,仅去年以来,武汉市有关部门就又接到了办留学业务活动的申请达30多家。

●教育消费外流百亿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人望子成龙,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几千年来的至理名言就是“学而优则仕”。在这种思维影响下,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逐年递增,目前已超过住房支出。全国政协委员、教育学家游清泉曾大声疾呼,教育是最有潜力的消费领域。

洋人的大鼻子更是早早地嗅到我们的这种教育需求,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英国首相布莱尔曾对大学校长们明说,你们要看好国外尤其是中国这一市场。

据美国教育基金会国际业务负责人透露,自费留美一年约需2万美元,而美国学生一年学费不到2000美元。尽管这位人士一再宣称美国大学主要是看中了中国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但国外学生的支出每年给山姆大叔带来90亿美元的收入毋庸置疑。早在1998年,老美的传媒就披露,高等教育已成为排在军火、电子等行业出口创收的第五位。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万成人出国留学,按每人每年需花人民币14万元至18万元打算,则我国民间留学投资一年就有40亿元流向国外,而少年留学则比这一数目还要大,仅广东省中小学生去年留学就花掉10亿元。近3年来,出国留学的少年连续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接近5万人,到2005年将超过10万人。有位准备把女儿送往新西兰留学的女士算过一笔账:女儿读完高一后到新西兰,5年半后大学毕业,各种费用至少在6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到新西兰留学还是比较便宜的。但10万少年是什么概念?就是约百亿美元教育消费白白流出国门!

百亿美元,多么可观的数字!但老百姓不管你这些。市场经济给了他们选择的权力。“货比三家”嘛,你教育搞的好,我就让孩子在国内上学;搞不好,就送孩子到国外读“洋书”。自然,哪个划算,哪里对孩子成长有利,这笔账老百姓心里有数会算。

请听两位准备送孩子到国外留学家长的心声——某女士自称承包了一所大学的食堂,说起话来风风火火的,她说:“我们的那个大学有什么事我不晓得,白的进去,黑的出来。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的一进大学都会了,餐桌上到处倒的是剩饭,大操场角落里丢的是避孕套,一说要考试了,就抱着书死记硬背,你说这要小孩读的啥书!现在我花几十万元送伢出国,只当是放长线。在国内我就是花再大的功夫,把他培养成大学教授又怎样咧?一年的收入也只几万,甚至更少,但我的小孩出去一趟,在国外就不一样,名牌大学毕业生和高学历的人才,其收入是相当高的。不是有报道说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呆了10年,回国时带回了200万美金,等于1700万人民币!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挣那么多钱,减一半行不行呢?也就是说达到我现在送他出国留学投资的十多倍收益。”

在做建材生意的汪先生,带着女儿四处咨询后,深有感触地扳起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国内读5年中学,学费、生活费一年也要好几万,高考一落榜,又得复读,一年不又花一两万?升学率只那么高,就算上了大学,四年下来又得五、六万吧?毕业了,到处找工作,单位不好,效益不好,当爹当妈的还得贴钱。你看看,二三十万块钱丢在水里还响都不响,那还不如现在勒紧裤腰带,再多花一点钱,干脆把孩子送出去算了,在国内上贵族学校还不是不便宜。

上述情况说明,少年出国留学,不仅带走的是教育消费市场,更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中的乱收费问题。难道这些还不该引起我们深刻反思?

●背景资料

◆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年间全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共约15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即1950—1965年间,则为一万余人。1978—2000年间,中国各类出国人员达36万左右。

◆有资料表明,中国留美人员最多近20万,日本10万余人,加拿大约6万人,澳大利亚6万人,德国、英国1万余人,其余西欧诸国及俄罗斯各有数千人。

名词典故——留学生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我国唐朝,是由日本人创造出来的。

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因“遣唐使”是外交使节,不能久留,无法较多地探讨中国的文化,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同时派来了“还学生”和“留学生”。所谓“还学生”是指不办外交,专门学习的青少年,但他们在“遣唐使”回国时须一同返回日本,而“留学生”则不受此限制,可以较长时间留在中国学习。

此后,凡是留居在外国学习的学生便统称为“留学生”。

摘自《大地》〔2001年 第04期〕


    相关文章
    

  • 女学者高瞻北京被拘:舆论大哗 留学生胆寒 (3/24/2001)    
  • 爱尔兰留学生双尸案 拘捕华籍青年疑犯 (3/23/2001)    
  • 俞敏洪:自己三次出国未成,却把6万人送出国门 (3/23/2001)    
  • 中国留学生为何不归国? (3/22/2001)    
  • 杀害台湾女留学生魏燕芬的凶嫌在大陆落网 (3/22/2001)    
  • 赵毅衡:中国留学生与中国研究 (3/22/2001)    
  • 台湾籍女留学生自杀不成变植物人 (3/22/2001)    
  • 19岁生命沉没黑色池塘 沈阳家人至今未获凶信 (3/20/2001)    
  • 牛津大学亚裔留学生投诉校方种族歧视 (3/19/2001)    
  • 中国留学生、一对花季恋人爱尔兰遇害详述 (3/19/2001)    
  • 两名中国留学生在爱尔兰被害 尸体已被大火烧焦 (3/18/2001)    
  • 大陆每年两万人留学仅7000回国 (3/12/2001)    
  • 民营企业“弱智” 渴望归国留学人员共同创业 (3/11/2001)    
  • 华盛顿大学台湾留学生传车祸 (3/9/2001)    
  • 五名亚裔美国遇车祸 华裔留学生一死二伤 (3/9/2001)    
  • 魏燕芬法国命案 已掌握重要线索 (3/7/2001)    
  • 留学生日本遇害追踪:刘苏秦家人泪眼见亡女 (3/6/2001)    
  • 一中国女留学生在乌克兰基辅遭枪杀 (3/5/2001)    
  • 在日遇害女留学生死因确认 其家人今天将飞赴东京 (3/3/2001)    
  • 中国两留日学生遭日本校方非法遣送回国 (3/3/2001)
  • 相关新闻
    中国两留日学生遭日本校方非法遣送回国
    在日遇害女留学生死因确认 其家人今天将飞赴东京
    一中国女留学生在乌克兰基辅遭枪杀
    留学生日本遇害追踪:刘苏秦家人泪眼见亡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