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为:中美关系──从交往转向交锋

陈有为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25日讯】 撞机事件给中美关系留下了很深的伤痕,并会影响到今后的发展。首先是使两国增加敌意,关系徒然降温,其次是双方加深了互不信任与对对方战略意图的疑虑。第三是美国亲台反华势力由此而更加力主支援台湾对抗中国,美国国会要求增加对台军售的压力也因此会增加。

  中美两国关于撞机事件的谈判已经结束。

令人意外的是,第一天双方摆开阵势似乎要激烈争执一番,气氛相当紧绷,第二天会谈就使僵局有所缓解。中方坚持“责任完全在美方”而不再追究;美方一度扬言飞机不还就不必多谈,第二天反而表示会谈“很有成效”。成效何在?双方都讳莫如深,世人不得而知。

当机立断明智抉择

  但人们如果把眼光从场内转向场外,注意到布希不迟不早,恰恰在此时此刻宣布不向台湾出售宙斯盾舰,美国商务部长表示将继续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关系”(PNTR)待遇以向北京示好,同时又传出台湾无意购买宙斯盾舰的阿Q式表态消息。而中国总理朱镕基则认为中美关系不至于“悲观”,这就暗示着中美之间大概已经有所默契,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虽然飞机还在中国手里,美国今后仍要进行侦察飞行,看来双方已把分歧搁置一边,就飞机归还以及美机侦察飞行如何防止发生类似事件达成协定。因此,作为整个撞机事件的这场风波,即使还拖了一个尾巴,基本上可以说是过去了。

  其实,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无可避免的结局。

  因为对于此次事件的事实、责任与处理方法,中美双方持有完全对立的观点和立场。中方认为是美机违法进入中国专属经济区海域,撞毁中国战机,非法降落中国领土,要求美国承担责任。美国则拒绝对方指控,反而认为事件是中国飞行员的鲁莽行为所致,只要求中国归还飞机,其他一切免谈。

  中美双方的这种纷争,既无法消除分歧,也不可能通过国际仲裁来解决。撞机事件不像美国轰炸中国使馆那样证据确凿,无可置疑。任何一方要强使对方认错和承担责任,是不可能的。如果继续较劲,甚至进一步对抗而引发更大危机,那就必然会因小局而影响全局,使中美关系受到严重损害。

  古话说:“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史记》)。中美双方经历震荡如此之大的风波,能够当机立断,适可而止,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这场纷争,应该说是以大局服从小局的明智之举。

后果严重伤痕很深

  但不可否认,这次事件给中美关系留下了很深的伤痕,并会影响到今后的发展。

  首先是使两国增加敌意,关系徒然降温。美国公众不问事情的原委和是非,对中国扣留美国人机极为不满,表现出一股前所未有的排华情绪。有人在电视上扬言要拒买中国货,赶走中国人。

  在中国,由于政府抑制公众上街游行抗议,人们只能通过网上发泄强烈的反美情绪,甚至出现了要杀美国飞行员与布希总统以解心头之恨的吼声。这种现象,是自从尼逊访华以来中美两国关系30年来所从未有过的。

  在官方范围内,美国议员取消原定的访华之行,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到任招待会除了三名前任美国驻华大使之外,没有任何一位国务院官员出席。尽管《华盛顿邮报》的代表在北京见到了江泽民,《人民日报》与华盛顿交换访问的代表团在这敏感时刻来访,美方只能安排一名副国务卿会见。两国的军事交流更不可能在这种气氛中恢复进行。

  其次,这次事件使中美双方加深了互不信任与对对方战略意图的疑虑。

  在北京看来,美机对中国沿海进行情报侦察,不但威胁中国安全,而且是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明证。但在美国看来,进行全球范围的间谍飞行侦察,是它这个超级强权不容置疑的特权。现在中国竟然敢在全世界面前使它威风扫地,说明中国国力还没有和美国旗鼓相当就不惜向美国挑战,一旦中国真的成为一个能和美国并驾齐驱的新兴强权时那还了得。多年来竭力鼓吹“中国威胁”的美国某些势力,因为撞机事件而加强了他们的论据和影响。

  第三,过去台海危机只发生在两岸之间,美国并非当事者,这次事件则是中美之间的直接冲突。美国亲台反华势力由此而更加力主支援台湾对抗中国,美国国会要求增加对台军售的压力也因此会增加。陈水扁近日对中国大陆的调子升高,显然是因为从撞机事件中得到了鼓舞。

  这次事件过后,中美关系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美国对台军售已经拍板。

  即使不卖宙斯盾,比起克林顿时期也加了码,这会引起北京什么反应?允许李登辉访美,是否有意让北京难堪?如果中美关系还是那麽磕磕碰碰,布希是否还能按原定计划访问北京,和中国领导人笑脸相迎,举杯共贺?这些关乎中美关系的大问题,现在都是未知数。
小布希不是老布希

  布希上台不过百日,对华政策尚在拟议和形成之中。但这次事件已经反映出布希政府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表明它对华政策的主旨和不同于前任的特点。这就是加强与日本韩国等盟国的合作,不以中国作为美国亚洲政策中心;把中美关系看作是“战略竞争关系”而非“战略伙伴关系”,强调相互关系中的安全因素;废除克林顿的对台“三不”政策,为了阻止中国对台使用武力而力图增加对台湾的军事援助。

  中国对布希当政颇有疑虑,担心他会改变克林顿比较务实的对华政策。因此北京推行怀旧外交,一再出动资深外交官去登门拜访,想求老布希的人情,让老爸来对孺子谆谆教导一番,以便子承父业。

  殊不知小布希不是老布希,老布希也支配不了小布希。从竞选到上台,小布希的对华政策,压根儿就不是老布希那一套。他起用的人马是带有雷根思想与色彩的人马,实行的政策是美苏对抗时期雷根实行的强硬政策。在后冷战时期,小布希和他的班子所信奉与实行的是美国至上主义,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加强全球独霸地位,压制世界上的一切对抗势力。

  作为白宫首脑,布希受到美国右派保守势力的牵制。如今搭上布希这趟政治列车,企图影响其施政策方针的,包括共和党的极右势力、军工企业的巨头、反对环保的石油财团(因为石油消费是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习惯于冷战思维的军政要员、具有强烈反共反华色彩的国会亲台势力,以及顽固维护美国自由民主价值观念的形形色色社会团体。

  更重要的是,由于布希对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根本外行,外交决策与执行的大权就难免落在他的重臣和幕僚,特别是切尼手里。因为他历任白宫主任、国会议员、国防部长,深黯权力运作,信奉实力政策,策划过入侵巴拿马,出兵伊拉克,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经是他顶头上司,鲍威尔过去是由他提拔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早在今年1月中旬布希入主白宫之前,笔者主持“华府中国论坛”讨论分析布希新政府的内外政策时,就指出“布希组阁明显地反映出切尼的影响,他将来可能扮演一个类似内阁总理的角色,对布希政府面临的内外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名向来没有实权的副总统,切尼竟然打破惯例,在手下另建一个类似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的小型班子,把安全事务的决策权抓到自己手里,使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重要角色贬为副阁员级官员。人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白宫开会时,赖斯只能坐在后排,不能与切尼、鲍威尔等人同席,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对华政策面临考验

  这次撞机事件,布希最初表现十分强硬,正是出于切尼的主意和安排。那是把过去对付衰败了的苏联那一套办法,用来对付今天正在兴起的中国。虽然后来布希因为碰壁而再向老爸旧部斯考克罗夫等人求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对华政策将会回到老布希当年对华政策的轨迹上来。

  这主要是因为,从80年代末以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保守势力擡头对美国内外决策产生更大影响(这一点可以从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经常受到牵制反弹看出来),美国军方竭力要求在后冷战时期重振军事实力,以及由于中国国力迅速膨胀而改变了亚太地区力量对比与战略态势,引起上述美国保守势力的关切与惊恐。

  虽然参加此次会谈的美方首席代表声明,美国并未把中国当作敌人,但是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3月下旬在向白宫的一次汇报会中强调:“当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而俄国较弱时,太平洋将是美国今后最有可能进行重要军事行动的战区”,为此主张美国必须“重新制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在欧洲地区威慑苏联为主的防务政策”,主要是调整战略部署,改变军事装备结构,减少远端与体积大的装备如远端轰炸机和航空母舰,而加强近程武器的研制配备。

  随着中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增长和美国安全战略的进一步调整,将来美国在军事上实行战略东移和兵力南移,以及外交上对中国进行外线包围的的可能性正在增长。

  在美国这种整体格局和决策构想中,尽管中美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两国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但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趋势,肯定将会从交往转向交锋,至少交往交锋兼而有之,也就是“寓遏制于交往之中”,少不了会有摩擦冲突。

  布希这种对华政策究竟是否合理可行,在美国国内也是有争议的。最近,基辛格表示,撞机事件不应成为中美对抗的理由。纽约外交政策委员会的扎戈里亚教授(中美台三边关系第二管道的美方成员)向美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提出,布希政府应当重视美中关系,不能让它受到撞机事件的严重损害。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哈定,也认为布希的亚洲政策引起人们的不安,把中美关系定位为“竞争关系”不好。如果中美两国发生冲突,亚洲国家将很难在两大之间作出选择。

──原载《联合早报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张万年再责美霸道 (4/24/2001)    
  • 中美关系绕过险滩 (4/24/2001)    
  • 中共:美若售台纪德舰、神盾舰 中美关系面临毁灭性冲击 (4/21/2001)    
  • 美商务部长暗示﹕将努力延长中国PNTR待遇 (4/19/2001)    
  • 江泽民妥协露底牌 小布什败中取胜 (4/19/2001)    
  • 江泽民外访 美国卫星间谍大探秘密交易 (4/19/2001)    
  • 朱镕基﹕中美关系前景不悲观 (4/19/2001)    
  • 中国指美国对撞机事件的说法非常不负责任 (4/17/2001)    
  • 中日关系也出现摩擦 (4/17/2001)    
  • 裴敏欣 : 从撞机事件看布什的对华政策 (4/17/2001)    
  • 高凡: 撞机事件和中美关系 (4/17/2001)    
  • 里戈新闻分析:及早归还侦察机有助于中美关系全局 (4/17/2001)    
  • 纽约时报﹕中美关系 (4/16/2001)    
  • 明日谈判美将提三要求 (4/16/2001)    
  • 美国民意支持大陆入世申奥 (4/15/2001)    
  • 【纪元专栏】 张伟国: 徐俊平叛逃与江泽民的责任 (4/15/2001)    
  • 美近七成人赞同布殊处理撞机 (4/15/2001)    
  • 美国的中国症候群 布什深受其苦 (4/14/2001)    
  • 你找丈夫我找妻:美公民薛东华致函中国公民阮国琴 (4/12/2001)    
  • 中美关系无恙碰撞陆续有来 (4/12/2001)
  • 相关新闻
    美近七成人赞同布殊处理撞机
    【纪元专栏】  张伟国: 徐俊平叛逃与江泽民的责任
    美国民意支持大陆入世申奥
    明日谈判美将提三要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