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病﹒ 富病﹒ 穷富病

房宁 

人气 6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29日讯】 其实许多人都明白,如今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出了不少毛病。但是,生活中到底出了哪些毛病?我们往往在云里雾里看不大清楚。

终于一位智者、一位使徒般的跋涉者,历时十年穿走于黄河上下,匍匐于中原大地,在城镇、在乡间,在地方官员的厅堂里、在普通农民的炕头上,他“望、闻、听、切”,观察、体验、咀嚼生活,逼近生活的真相,诊断生活中的病症。十年积蓄,一朝吐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终于一本洋洋60万言的日记体社会考察报告《黄河边的中国》奉献于一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人的面前。

作者曹锦清教授为我们如实描述了“黄河边的中国”,即中国人口、土地资源、市场资源最为广大与集中的地区──中原地区的当代社会风貌,堪称一幅社会全景画。

20多年来,处于改革幵放“前沿”地带的人们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生活的面貌确实发生了很大改变。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当年我在北京近郊的东北旺公社上地大队插队落户。这里虽地处京畿但毕竟是农村,与近在咫尺的城市有着质的差别。而今天这里已经变成了闻名遐迩的信息产业基地,号称中国的“硅谷”,国内外最前卫的高科技企业纷纷进驻,区内已是道路纵横,广厦林立,原来的田园农舍踪影皆无。作为曾经落户于此的“原住民”所感受到的变化之大,用天壤之别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三年前在上海过中秋节,应朋友之邀上“东方明珠”赏月。黄昏时分,大上海渐渐沉入暮霭之中,栉比鳞次的高楼却浮出于暮霭之上,直通天际。俄顷,华灯初放,与月色交辉,浮光跃金,灿烂一片。浦江夜景比曼哈顿更显辽阔,浦江夜色比新加坡更为疏朗。怪不得克林顿的女儿到了上海都感到“很奋”。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全貌,这衹是“黄浦江边的中国”。

曹先生所见的和为我们展示的“黄河边的中国”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农村应当说也有了发展变化,但基本限于能“吃上白馍”。一些地方竟依然保留着终年不吃菜的习惯。“一般农民虽然盖起了新房,但里面空荡荡的,没有几样值钱的东西”。多数农民生活的目标与样式仍然没能超越延续了千年传统 ──“一生积累,衹为了盖房、娶亲这两件事”。

曹先生甚至不辞繁琐地为读者记录了一份普通农民一日三餐的食谱:“早饭:面荡加红薯,农忙时节加馍。通常无菜肴,或有一点自制咸菜。中饭:面条。面条分两类:一是红薯粉制的面条,一是小麦粉制的面条。晚饭与早饭相似”。看来广大农民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穷病”。

“穷病”尚未治愈,“富病”却不期而至。所谓“富病”即“饱暖思淫欲”之病。这些年来信奉“唯物主义”的我们总把“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俗套挂在嘴边,但又得到多少实证呢?倒是曹先生走访的那位深谙民情的老孟道出了一些实情──“既富之后,吃喝嫖赌之风大盛”。广为流传的民谚形容干部中不少人“早上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而农村中“鸡叫不论更,男女分不清。猫狗争着养,公婆扔出门。”的民谚也不胫而走。不少先行富裕起来的农民沉溺于赌博,原本比较朴素保守的乡镇、县城如今也有了光怪陆离、拥红依翠的逍遥去处。河南某县的刘县长更把“唯物主义”精彩诠释为“唯财物主义”,更似揭示出了某种真谛。这位县长追问道:“举世若狂,围着金钱转,何能独独叫有权的大小官吏守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而甘居清贫?”

这几年,人们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河南这地界上老“出事”。看过《黄河边的中国》,你就不会对河南总是出事感到奇怪了。河南恰好处于“黄河边的中国”与“黄浦江边的中国”的交接、交汇之地。一边是欣欣向荣、日渐富裕的沿海幵放地带。这里幸运的人士们早已告别了穷困,搭上了“先富裕起来”的头班车。这里的人们见面的时候早已废弃了原先常用的问候语“你吃了没有”,代之以“你发了没有”?而另一边,在河南的农村,有的农民在农忙季节还喝不起“酱粥”。先富的人们与贫困的人们,“黄浦江边的中国”与“黄河边的中国”反差如此强烈,怎能让人无动于衷呢?!况且中原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标语“谁致富,谁光荣﹔谁贫穷,谁无能”,可谓触目惊心、振聋发聩,绝不容你再知足常乐、安贫乐道。于是,中原大地上的“贫富病”便大肆流行起来。

“穷富病”者,穷而急富之病也。曹先生经年“潜行”、“匍匐”于中原的田野、乡村,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沸腾于民间与人民内心的竞比之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求富之心更为迫切,此乃“人性”,本无须倡导。但多年来,各级政府竟不遗余力、层层加码,大搞“官逼民富”。现代传媒也着力“启蒙”,威力强大的电视为淳朴的乡民制造了城里人的“现代生活”图景,更是引得人们怦然心动、趋之若骛。如果留意的话,在《黄河边的中国》里常有这般情景:农家堂屋里半裸的挂历女郎占据了原来属于吉庆有余的年画的位置﹔依门而立的农家女精心涂抹着指甲油,想“把自己打扮得像城里人一样”。但是,不独曹教授,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客观上,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法在城市中找到属于她们自己的生存空间”。于是,“这批‘既回不了乡村’又‘进不了城市’的新一代农家子弟将在何处‘安身立命’?”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巨大的而且还在继续加剧的地区差别,与日俱增的心理冲击与压力,彻底地唤醒了黄河边的人民,他们被激励、受刺激,他们既兴奋、又焦虑。人之欲望能实现者若十之八、九,大致可以满足﹔人之欲望能实现者若仅十之一、二,则必然大失所望,甚至郁悒成疾,溢于外,则为盗为窃、为诈为骗,破坏社会秩序﹔积于内,则为烦为忧、为苦为恼,损害身心健康。如此这般,怎能无事?

孔子云:“富之,教之”。现在全民求富已是蔚然成风,甚至已成社会的“共同理想”,但究竟何为“富裕”?恐怕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富裕并非运用财富指标,譬如:人均 GDP多少多少,即可充分衡量。除去客观指标外,还有主观方面的指标。什么是“好生活”?好的生活标准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 既然在看得见的将来我们还不能移居另外的几个“地球”,既然黄河边注定是我们的家园,恐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挣、会花”,至多是我们生活中一半的内容。

重建我们的信仰,重新定义幸福,确立新的价值观念,也应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努力追求的。在建设我们的物质的家园的同时,我们的精神的家园更需要精心耕耘。

摘自《思想格式化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俄计划出售2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配额 (5/19/2001)    
  • 中国人的精神正迷失在富裕的丛林中? (5/19/2001)    
  • 富婆疑遭不测 胞妹被捕 (5/18/2001)    
  • 菲佣进军深圳 (5/4/2001)    
  • 如此漠视人民生命:“夺命高压线”惊现成都小镇 (5/1/2001)    
  • 林焕光表示: 因有局限本港无法全面落实国际公约 (4/30/2001)    
  • 印尼惊弓华人离开首都避乱 (4/28/2001)    
  • 李嘉诚吁港人怀抱危机意识 (4/21/2001)    
  • 【纪元特稿】“高薪养廉”还是“中薪护廉”﹖ (4/19/2001)    
  • 王治郅年薪实得3万 叹美国生活入不敷支 (4/17/2001)    
  • 北京一个女中学生的悲剧 五天抢劫换来四年刑 (4/13/2001)    
  • 美国康乃尔大学将在卡达设医学院 (4/10/2001)    
  • 《新财经》:中国10大富豪 (4/7/2001)    
  • 【纪元特稿】顺口溜与标语口号批判之五 (4/7/2001)    
  • 周晓:中国要走美国式资本主义道路 (3/23/2001)    
  • 中国官方首次富人调查(四):中国人富裕的秘密 (3/23/2001)    
  • 首次调查高薪一族 大陆富人阶级未定 (3/22/2001)    
  • 中国官方首次富人调查(三):中国人的富裕轨迹 (3/22/2001)    
  • 方明: 托尔斯泰论生命 (3/21/2001)    
  • 百万富翁透露五大“致富”法宝 (3/17/2001)
  • 相关新闻
    百万富翁透露五大“致富”法宝
    方明: 托尔斯泰论生命
    中国官方首次富人调查(三):中国人的富裕轨迹
    首次调查高薪一族 大陆富人阶级未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