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就被拒之招聘门外:是时代要求还是短视

人气 45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6日讯】如今,翻开报刊杂志,打开电视,在各种人才招聘会上可发现,“35岁以下”甚至“30岁以下”成了许多企业招聘员工的一个“撒手”:不管你的学历有多高,学识有多深,经验如何丰富,过了35岁或者30岁,对不起请你另谋高就,年龄这道坎儿挡住了许多有志于再次开创人生辉煌者的的脚步。那么,35岁该不该被拒之就业大门之外?

求职者:35岁找工作真难

这两天,35岁的黄先生一直闷闷不乐。面对再就业,一向对自己颇为自信的他困惑了,35岁、30岁,难道成了再就业不可逾越的一道坎儿?

黄先生很早就想换一个工作环境,正好有家颇有影响的公司招聘,黄先生就兴冲冲地前去报名。然而左等右等,迟迟不见考试通知,就去电话询问,对方说,我们的招聘早就结束了,录用的人已开始上班。黄先生颇为不满地说:你们的工作是怎么做的?怎么连考试都没有通知我?后听对方解释说只招30岁以下的人。黄先生先是纳闷,最后感到愤怒,没想到以前多发生在女同志身上的经历,竟然落在了他这个有着高等学历的青壮年男同志身上,这让他大失脸面。他说,原以为年龄大、经验丰富会是一个优势,没想到优势变成了劣势。不得其解的他日前投书本报问:企业
这样做有没有法律依据?

类似黄先生遭遇的人并非他一个。34岁的李女士对用人单位的年龄难以认同,她说,虽然在容貌、精力、接受新知识方面比不过更年轻的人,但自己比他们更有社会经验、更有责任心、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为什么要把我们排除在工作之外呢?

前不久,在国展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2000多家用人单位近一半在招聘员工时明确将年龄卡在了35岁以下。大多数单位明确规定:男性35岁以下,女性25岁以下。年龄大了不好找工作原来只是女性的事儿,而如今超过35岁的男性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

企业:时代决定了职业的年轻化

对于为什么把招聘员工的年龄卡在“35岁或30以下”这个问题,记者日前询问了几家正在招聘的高科技企业。他们的回答几乎同出一辙:很多新型企业如通讯、网络等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30岁以下的求职者普遍接受过这些方面的培训,知识结构相对完善,上岗之后能够很快胜任工作并被委以重任,不用再接受额外的培训。

一家外企的人事部负责人说,外企的工作很紧张,强度大,要求员工有承受压力的能力和身体条件。有的职位还需要高频率、高效率的出差,整天飞来飞去,东奔西跑,35岁以下的人不仅身体条件能够胜任,家庭负担也相对要小一点。

在某企业人事部门任职的杨小姐说,现在很多单位的管理者都比较年轻,有的只有二十多岁,招进来的人如果学历很高,又是个“老同志”,管理起来会有诸多“不方便”。制定这个年龄杠杠也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的,年轻人虽然学识经验不足,但可伸缩性大,适应能力强,三五年就会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对公司的连续性发展,如管理、技术、产品开发和企业文化,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年轻人意味着企业的将来。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成本资源”的时代,“人才成本”是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25岁和35岁的人才成本是绝对不一样的,除非做到金字塔顶的管理层。但塔顶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要做“塔底”的基础
工作。

陈先生是国外某著名企业任要职的年轻管理者,他认为:在华尔街绝对有一个年轻化的倾向,因为这么多的新投资突然放在高科技上,高科技是建筑在熟练的技术上。今天的技术只能今天教,经验一文不值,经验只意味着你的技术已经老了。在高科技时代,如果你25岁离开学校4年,你的技术已经老了4年。我今年虽然只有27岁,但我强烈地感到了后浪推前浪的压力。

专家:招聘的低龄化是近视行为

对单位用人的“低龄化”倾向,人力资源专家陈爱华教授分析,二三十岁是职业的青春期,这时的人成熟而又灵动,是干事业的大好时期。但是,重用年轻人不等于只用年轻人。对一家单位来说,一个完整的人才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让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能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既充满活力又少走弯路。

招聘时限定年龄对企业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教授认为,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非常普遍,用人单位这样做非常不明智,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不对某个职位作出具体的分析就限定年龄是一种统计歧视。35岁以下的人可能在某些方面会有优势,但具体的职位还要具体分析。限定了年龄的,应该在职位说明书中分析出年龄和职位是什么关系,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在年龄方面采取歧视对企业来说未必就好,如果错过了优秀人才,企业将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人才专家认为,在我国,35岁以上是一个宠大的人才群体,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宝库。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角度讲,35岁的应该是一个工作的人群。据国家人事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四大类关键性人才严重短缺:一是高层次人才,包括高级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二是高新技术人才,包括信息、生命、新材料、新能源、再生能源、空间、海洋、环保和软科学等八大领域人才;三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四是高级金融保险人才。而这几大类严重短缺的人才,正需要有学历、有经验、年富力强的35岁上下的中青年担任。  
(摘自中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调查显示北市近七成学生有生活上的困扰 (6/16/2001)    
  • 台湾女性就业民调:三成愿到中国就业投资 (6/16/2001)    
  • 旅法华人从业领域拓宽 就业刮目相看 (6/15/2001)    
  • 《财富》:全球三大最佳城市在哪里? (6/15/2001)    
  • 总裁跑进大学预订人才 复合型人才最“吃香” (6/14/2001)    
  • 调查显示中国市民最想找个”好饭碗” (6/14/2001)    
  • 双目失明又何妨 英内政大臣造就传奇 (6/13/2001)    
  • 加州失业率维持4.9% 新增工作机会仅3200个 (6/10/2001)    
  • 东南九龙兴建环保城 (6/9/2001)    
  • 惊传云南思茅劳改农场武装大暴动 近2万军警镇压 (6/7/2001)    
  • 大陆国有企业八类人员原则上不得安排下岗 (6/7/2001)    
  • 美高科技业工作需求创五年最低 明年前景不容乐观 (6/7/2001)    
  • 美国高科技公司依然形势严峻 (6/5/2001)    
  • 市场普遍预期Fed月底再降息一码 (6/3/2001)    
  • 大学生就业情况有所改善﹐中大毕业生最吃香 (5/30/2001)    
  • 张俊雄:经济成长率低是全球趋势﹐将增加就业机会 (5/26/2001)    
  • 扁越洋谈话宣示四大振兴经济方向 (5/26/2001)    
  • 张俊雄:政府民间应共创就业机会 (5/26/2001)    
  • 行政院再投一百多亿,望增加八万个就业机会 (5/22/2001)    
  • 美联社﹕NMD无助美国就业机会 (5/21/2001)
  • 相关新闻
    美联社﹕NMD无助美国就业机会
    行政院再投一百多亿,望增加八万个就业机会
    张俊雄:政府民间应共创就业机会
    扁越洋谈话宣示四大振兴经济方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