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加宁:WTO和中国国有企业

米加宁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0日讯】 加入WTO是中国继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的第二次对外开放,它将使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为开放的发展中大国,并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分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但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政府将越来越难于用政府的直接手段来支持和保护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生存。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早已被演变成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政府的作用将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尤其不能替代企业干预市场竞争或起到某种替代作用。中国国有企业很大的问题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管理低效、经营粗放以及体制痼疾,现在正需要外来的力量使这些问题得到彻底根治。加入WTO以后,实际上为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得政府可以重新调整和定位与企业的关系,特别是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

首先,那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与市场经济规则格格不入的政府干预和管理手段都将不得不取消,从而有利于中国政府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水平。第二,在彻底取消计划经济形态下的政府关怀后,那些与我国资源禀赋不符的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将不具备自我生存能力,必然会面临困难,这些也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有效退出这些领域的机会。因此,加入WTO将有利于中国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从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比较优势原则来发展国有经济。可以说,”入关”既是对中国国有企业体制的一个重大冲击,又为一部分国有企业提供了再生的机遇。它将强制性地推动我国企业进行改革,所以这将是一股对整个中国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力量。所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将会背负更大的压力来面向世界,来和国际接轨,来淡化中国特色,来强化国际惯例。

对于那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控制权还无法退出的国有企业,则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管理。我们知道,一国的总体技术水平决定于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所以要提高总体的技术水平,必须先提高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所谓提高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主要是提高每个劳动力能够支配的资本的数量。资本来自经济中剩余的积累,所以要更快地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就必须更多地创造剩余。这就要求在国有企业中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来处理好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关系,把国有企业确实转化成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为了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也为了满足加入WTO的有关要求,我国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为经济活动提供稳定、透明的法律制度框架和政策环境。这也需要在中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上重新定位。

改革开放前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对企业和市场的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法律制度不健全,人治大于法制,这种政府管理的惯性将在加入WTO后得到根本性的纠正。因为这种制度环境十分不利于企业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不能实现自主经营。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目标,就不能再依靠单纯的行政手段和直接控制,而是要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以间接调控为主。

加入WTO之后,政府那些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调控手段必须彻底放弃,放弃对市场的不适当干预,放弃对一些行业的垄断。可以说,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并不在于关税减让和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而是对我国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所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做出重大的改革和调整。一方面, 它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压力,是个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对我们的改革事业也是个巨大的推动力量。把握得好,可以使长期困扰我们的若干体制改革难点顺利克服,特别是在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上,加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环境的建立,改变沿袭已久的计划经济思维和不尊重法制的陋习,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规则相一致,入世的规则即是一视同仁。保护政策少了对国有企业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面对”入世”的冲击,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首先要在观念上进行调整,以适应入世的变化。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和企业的经营者面对的不再单纯是市场问题与技术问题,还将面临大的经贸环境。言外之意,就是国有企业今后的发展要纳入大的市场经济这个体系而且还要按照这个规则来办事,除了要建立最起码的法人制度以外,企业的经营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这三个机制需要更加完备,使企业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这是企业入关后非常突出的一点。再则国有企业入关后面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这个调整最关键的部分是技术创新。

我国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的大企业有一定差距。随着国外大企业到国内投资力度的加大,它们为国有企业在新的起点或者说更高的起点上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们存在差距比较大的是我们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政府要在制度安排上进行重大的调整,这样才能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那种特殊的关系。

——转自BBC ,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亚洲华尔街日报:大陆为入会 危机总动员 (7/20/2001)    
  • 刘军宁:新三角—WTO、PNTR与互联网对中国的制度影响 (7/18/2001)    
  • 王丹:我“已经不是反对派了”吗? (7/17/2001)    
  • 墨报指墨西哥为中国大陆入世之唯一障碍 (7/13/2001)    
  • 韩德强:中国加入WTO是”双输” 还是 ”双赢”? (7/11/2001)    
  • 专家观点:加入WTO大陆IT产业面临七大变局 (7/7/2001)    
  • 林信义预言 两岸11月“同一会期”入 WTO (7/5/2001)    
  • 台湾与中国 最快十一月加入WTO (7/5/2001)    
  • 大陆11月份入世仍有一些分歧 (7/3/2001)    
  • 中国11月入WTO十拿九稳 (6/23/2001)    
  • 陈劲松 : 加入WTO,北京不断让步 (6/19/2001)    
  • 欧盟与中国就中国入世举行谈判 (6/19/2001)    
  • 美众议员布朗力批中共恶劣人权 (6/18/2001)    
  • 经济学家厉以宁:大陆金融业面临三大问题 (6/15/2001)    
  • 大陆已同意入世后设8.5%的农产品补贴上限 (6/15/2001)    
  • 厉以宁称入世后大陆银行应实行混业经营 (6/15/2001)    
  • 凯利警告中共莫阻挠台湾加入WTO (6/13/2001)    
  • 中国国内航空公司:仅仅“做大”是不够的 (6/12/2001)    
  • 大陆网上TOEFL报名之困惑 (6/8/2001)    
  • 美中就中国加入WTO谈判没有进展 (6/6/2001)
  • 相关新闻
    美中就中国加入WTO谈判没有进展
    大陆网上TOEFL报名之困惑
    中国国内航空公司:仅仅“做大”是不够的
    凯利警告中共莫阻挠台湾加入WTO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