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专栏】张锦华:呛声社会与思辨民主

张锦华(台大新闻所副教授)

人气 8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3日讯】民进党最近推出一则广告,征求“呛声新世代”政党广告创意,由于广告内容中出现屠杀六百五十万人以上犹太人的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引起德国民众与有识之士的强烈抗议,民进党决定撤下广告,似乎已将这个危机事件处理完毕。

不过,这则广告所隐含的危机,其实并不仅是不当处理历史上残害人民的独裁者,更深层的危机则是偏差的民主价值观。前者可能造成民众对人权的漠然、对正义的冷感、以及对历史的扭曲;而后者则可能意涵着我们当前民主品质的发展危机。

“呛声”是一个酷世代的新语汇,大概意指的是勇于发声、敢于挑战吧。但是这是不是仅是一种不耐与急切的个人意见?也许具有反抗威权的力量,但是由于缺乏公众的讨论、专业的思辨、它本身是不是另外一种独断?

近年来在电视新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各式“呛声”抗争:医院前撒冥纸、丢鸡蛋、烧稻草人、“罢机”抗议班机延迟、四处搭棚、围路、抗争污染、反对垃圾场兴建、或阻断沙石车横行…,这其中可能都富含对抗颟顸权力的勇气,代表小老百姓权力意识的觉醒;但是,一个社会的运作,如果必须指望“呛声”的民众抗争,却缺乏细致专业的民主决策过程,我们显然很可能沦入一个恶性循环:粗糙的政策带来呛声的抗争,而仅有呛声的抗争,也无法产生细致专业的决策。

民主社会的运作确实有赖于民众的自由发言、参与公共事务,但是九0年代以来,学者们亦均指出民主品质的提升有赖于“思辨”(deliberative)的特质,指的是在决策之前的形成意见过程,个人或群体都应思考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案。亚理斯多德曾说过:我们思辨(deliberate)的是达成目的的方法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当代哲人哈伯玛斯和汉娜.锷伦等人均对民主社会的公共沟通特质作了很多讨论。他/她们主张民主社会的公民不仅是平等的个体,也必须是具有理性沟通能力的个体:他们愿意超越个人利害来讨论公共利益、愿意在沟通辩证后改变原有的意见,亦即审慎思辨后,可容纳新的资讯、新的视界和新的作法。

我们都希望台湾拥有专业的政策、安全优质的公共空间品质…,如何做到呢?我们会站起来大声抗争,或是跟着别人起哄,但是我们能够坐下来反省自己是否能超越个人利益、是否能慎思明辨、是否能尊重专业吗?

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意识是不同的,柯林顿政府成功的让美国政府脱离惊人的赤字和经济迟滞的困境,小布希在面对经济发展着有绩效的柯林顿政府,则喊出了悲悯同情,终于赢得选举。而我们在民粹式的呛声民主过后,下一阶段需要的应是审慎思辨的民主内涵了吧。

(原载台湾大纪元周报第18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奴才难翻身 (11/28/2001)    
  • 引用希特勒及卡斯楚? 民进党文宣部:误会,误会 (7/13/2001)    
  • 民进党拟推出“去你的共产党”海报 寄赠江泽民 (7/8/2001)    
  • 音乐MTV台节目 出现民进党缩写 中共命停播 (7/8/2001)
  • 相关新闻
    音乐MTV台节目 出现民进党缩写 中共命停播
    民进党拟推出“去你的共产党”海报 寄赠江泽民
    引用希特勒及卡斯楚? 民进党文宣部:误会,误会
    章天亮:慈悲与惩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