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谢田:美国量化宽松中国缘何吃紧

谢田(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人气 1

【大纪元2010年11月20日讯】首尔G20峰会闭幕,而汇率问题无解,准备留待明年法国峰会去解决。这应该不出人们的预料,从副部长级会谈的激烈交锋,就可以看出会议仍然会浮于表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韩国总统李明博据说为了会议夜不能寐,这也是峰会首次在G8国家之外召开,会议不能产生实质的效果,的确非常可惜。

《首尔宣言》要求各国不要故意将货币贬值,主张由市场决定汇率,并提高汇率的弹性。在经常项目收支(贸易平衡)的问题上,各国针锋相对,分歧难除。宣言以间接的方式向中国等贸易顺差过度的国家提议改善汇率制度,这简直就是水中捞月和与虎谋皮。


G20峰会前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其成为批评的对象,也使中国感到吃紧。图为峰会的工作晚餐。(Getty Images)

量化宽松引发的疑虑

峰会之上和之前,美国的量化宽松引起了许多国家的疑虑,但只有中国反应强烈。按理说,量化宽松的后果--通胀,是美国政府最担心的事。但从目前看来,美国尚无通胀的迹象。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皇帝不急太监急,急成这样,看来是戳到痛处了。但这是中国百姓的痛,还是上层集团的痛?值得人们探讨。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是央行在通常的货币控制方法如利率调节失效,银行利率、贴现率或银行同业拆息率接近零的情况下,采用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办法。虽然它被称作电子的“印钞票”,其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开动印钞机,而是在央行自己的账上记一笔“无中生有”的钱,然后用这笔钱来从商业银行购买公债、债券和商业债券,使商业银行能腾出钱来、刺激经济。量化宽松不一定总是有效,日本央行十年前试图用量化宽松来克服日本国内的通货紧缩,就没能成功。

量化宽松如果有害,首当其冲受害的,应该是美国民众。量化宽松如带来通胀,市场会立即反应,美国民众的生活必然受到影响。但到今天为止,美国还没有明显的通胀。通胀虽然一直蠢蠢欲动,但相反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也一直没有消失。

反映最剧烈的是中国

对美国量化宽松反映最剧烈的,反倒是太平洋对岸的中国。针对美国启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中国央行、银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连夜开会商讨对策,外汇管理局也立即出台阻止热钱的措施。中国言辞激烈地谴责美国政府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也拒绝了要求各国将经常账户的结余控制在本国GDP4%之内的建议。

宽松政策不构成危害,一个可能,或许是因为美元就是应该贬值了呢。美国已经享受了几十年的坚挺美元,但如今美国民众寅吃卯粮,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金融、制造业和房地产的泡沫又相继破灭,美国吃点苦头,经济低迷一段时间,正好可以使保守主义的生命哲学抬头,人们也可以在危机中反思人生。美国做为世界警察,在抗击邪恶的共产主义专制、弘扬正义方面,做得差强人意,应该是经济和福祉下滑的另外原因。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其他国家在有意无意的帮美国消化过剩的美元。是谁在这样“帮助”美国呢?欧洲和日本自顾不暇,其他国家各自吃紧,也无意增加美元资产。有趣和滑稽的是,在拚命的、持续增加美元持有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那个把美国恨到牙痒痒的共产中国。

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外汇储备的弊端,中国学者虽然也认知其不合理性,知道它的“罪恶”,但认为中国不得不维护“罪恶”。这种在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时,罔顾社会的普遍利益的做法,实在令人遗憾。后共产党时期,这些知识分子当追悔莫及。

美联储内的反对声音

美联储的策略被许多国人认为是美国的“阴谋”。量化宽松不是阴谋,是公开的决策,而且被广泛预期。其实,就在美联储内部,也有反对的意见。托玛斯‧杭尼格(Thomas Hoenig)是堪萨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长期以来,杭尼格一直是美联储内强烈的反对声音,今年他是公开市场委员会具有投票权的成员,他当然也没有放过这个可以发声的机会。

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是真正控制利率和货币供给的机构。对联储会的利率政策,杭尼格已经六次投下反对票,不同意维持低利率,认为它会导致另一个资产泡沫。诺贝尔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说,正是因为杭尼格等区域行长的强烈反对,才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人不敢实施更加积极的刺激措施。

杭尼格是从爱荷华州一个玉米小麦农场上长大的孩子,一直保留了量入为出的秉性。杭尼格代表的方向,正是美国社会需要回归的、传统的、保守的社会规范。可惜的是,他在中央银行中的决策者中还是少数派。

同心同德的世界有多远

相对于美国的量化宽松,中国采取的是“极度宽松”。中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承认,中国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的规模只有美国的1/3,却超发货币四十多万亿,实际上是没什么权力指责美国的。

如奥巴马所言,美国对全球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持续位居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市场,是其他所有国家、尤其是中国成长的最大动力来源。对美国的世界金融地位戚戚然的中国学者,指美元货币在全球使用,发行权却掌握在美国手中。所以,美国是在凭借国际货币体系“中心国”的地位,建起了金融霸权。但人们应该意识到的是,将自己的货币全球流通,美国也承担巨大的风险。在美元做为世界货币的战后五十年,这个体制维持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如果不是美元,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货币包括欧元,可以承担起这个责任。而今天的世界,也不可能回到金本位的体制上去。

中共官员指责美国引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现在又让世界为其损失买单。其实,是中国自己要买单。买单的方法,是把出口企业创造的财富抢了去,不用来买美国优良的资产和产品,而是用来买美国的债券。给美国买单的过程,也是中共特权阶层中饱私囊、损公肥私的过程。

如果说2009年的匹兹堡峰会上,G20接替G8闪亮登场,各国还同心协力、面对出笼不久的金融危机,还有点“共度时艰”的意愿的话,首尔峰会让人们看到,由于专制的作梗,世界离“同心同德”的境界,其实是更远了。◇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99期【商管智慧】栏目(2010/10/28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gb/201/8750.htm

新纪元PDF版订阅(US$10一年52期)

相关新闻
【新纪元】谢田:学位门触动人们心中哪根弦
【新纪元】谢田:中国经济的数据需要保密吗
【新纪元】谢田:新黄海海战的经济民意背景
【新纪元】谢田:年轻美丽的空姐与社会进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