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物

亿进传产蜕变通路 柯崑龙:感恩无所求

【大纪元2010年12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明训台湾台南报导】“很多工厂都已经到大陆发展,我再过去,也是排在最后,那时我想,我为什么要跟人家走同样的路?如果我是最后一个,何不转个身,我就成第一个了!”“亿进寝具生活馆”董事长柯崑龙谈起事业中遇到的最大危机,当年外销订单一落千丈,库存积压,厂里近200多位工,一星期开工3天,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在关键时刻,柯崑龙走了自己的路,没有到大陆设厂,他“向后转”,出口转内销,成立了“亿进寝具生活馆”,开展寝具门市直营,另创事业高峰。

“亿进”以寝具制造起家,经历了外销成长期、衰退期,后来转型发展门市,从87年第一家门市成立,至今“亿进”已是拥有24家门市、南台湾最大的寝具专卖店。

进年来,市场上因大陆劣等产品充斥,鱼目混珠,消费者没有保障;品质优良的台湾产品则逐渐跃上舞台,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在这方面,“亿进”100%台湾制造、经营的角色,成为“MIT”领域中的佼佼者,不但公司产品深获消费者喜爱,其经营理念更受到政府高度肯定,马总统甚至于99年5月亲临“亿进”,表扬其根留台湾,追求创新的经营模式。



亿进寝具生活馆董事柯崑龙。(亿进寝具提供)

“亿进寝具生活馆董事长”柯崑龙年轻时是一名平凡的布行业务员,婚后有了家庭,开始积极思考人生何去何从的问题。“难到就这样过一生吗?”他给自己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柯太太原本帮人做缝衣代工,而她的兄长(即日后隆美窗帘创办人)从事布料买卖生意,由于先生和兄长都熟悉布料周边产业,机缘之下柯太太开始自己缝制床单,因为手工好,人见人爱。“她把床单吊在竹竿上,客户看了喜欢,就买走了,她的生意很好,收入比我这个天天拿公事包的上班族还好。”柯董笑着回忆说

于是柯停掉业务工作,卖起太太的布料加工品。

柯董夫妻育有3个孩子,创业之初,儿女还小,养家育儿之外,夫妻一个忙缝制,一个跑市场,白天忙碌,晚上还经常得加班,赶着隔天货运出货。为了省些运费,他自己也骑车载送一部分货品。“我跟太太说,再叠高一点没关系、再压一压、背后还可再塞紧一点,反正尽量能堆就堆,能省就省。”柯董回忆,他骑着摩托车,从台南到屏东,沿途兜售,一天经常可以卖个几百件,有时刚到家,就又有电话进来追加订货。

经济起飞 外销生意兴隆

忙的时候,连小孩也得当“童工”,柯崑龙女儿、目前是亿进行销副理的柯佳妏说:“那时家里经济情况不是很好,没有足够的空间,父亲经常地板拖一拖,铺上一层牛皮纸,在地上就画起枕头版来了,我蹲地上,帮父母拉、按着布的一角,固定好,他们好裁。”

几年间,夫妇生意非常好,订单日益增多,名声也传到贸易商耳中。事隔多年,柯董仍不免感慨:“那真是人生的机会,命运就是这样,随时有转折。”朋友问他,要不要接外销生意,柯崑龙答应了。“第一笔订单约一、二十万元,当时公司上下很兴奋,也很紧张,好像世界大战一样。”

当时正值台湾经济起飞,“亿进”光是外销订单就应接不暇,民国80年亿进扩大规模,设厂于台南市安平工业区,占地2000坪 。“那时经常赶货,半夜得看守装在货柜车准备出口的成品。”顶峰时期,亿进制造的寝具销往22个国家,每个月出口近50个货柜,年营业额达4、5亿。

强烈责任 化危机为转机

以制造起家,拥有百余人的外销工厂,却在85、86 年间东南亚、大陆廉价劳工兴起以及台币升值到25 元之际产生的危机,让“亿进”原本满载、超载的订单,一夕之间骤降下来,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当时也有考虑是否到大陆发展,然而我心想,去大陆还不是跟在人家后头,先机早以失去,况且,厂里1、2百个员工,这1、2百个家庭怎么办?难到就这样抛下他们吗?”

茫然、踌躇之际,有一天,柯崑龙邀吃喜酒,他坐在宴会棚帐下,突然来了灵感:“我何不也架个棚帐,卖看看?附近的邻居、亲朋好友、老顾客人人都知道我的东西是自家工厂生产的,一直也对我很肯定,卖一些,就减少一点库存压力。”

于是“亿进”搭起拍卖场,办了第一个特卖会。“那一年过年期间,生意非常好,每件990元的产品,收1000,找10元,找钱都来不及,那一天竟创下了百万业绩。”柯佳妏回忆。

卖场之路虽然让“亿进”有了一线生机,但也让一家人及员工吃了不少苦。“一次买卖场可能是一到两个月,有些离家远的,都睡在卖场。有时赶场,这个场卖完,拆下棚架,马上打包之后,连夜又赶到另一个地点搭建新的卖场。”

有一回,来了台风,整个棚架翻了过来,“那么多棉制的寝具用品,就在风雨中,结果当然是泡汤,真的是心血泡汤,但还能怎样?也只好雨水中夹着泪水,收拾收拾,继续下一个目标。”



亿进特卖会拍卖场。(亿进寝具提供)



亿进工厂。(亿进寝具提供)

培育人才 共创百年企业

特卖会的成功让“亿进”决定不跟随别人的脚步“钱进大陆”,而是“向后转”,走出自己的方向,回归内销生意。几年的时间,“亿进”在南部县市举办了53 个特卖会,不但解决了资金、库存、员工问题,更重要的是,透过这几十场的特卖会,“亿进”广泛地建立了消费者的口碑,而且零售通路慢慢成型,奠定日后的门市之路。

回首这一段事业起伏历程,柯崑龙有感而发地说:“老天爷让我在最艰难的情况下,还能重新站起,几个儿女也都很争气、很成才,慢慢得接下公司的经营;还有,我们一家人住一起,儿孙满堂,我已经很感恩、很满足了,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

柯董除了带领“亿进”在经营型态上成功蜕变,也培养了许多新一代的管理人才,带领公司在各个领域持续发展。“我的角色就像船的舵手一样,我只掌握方向,至于实际的航行作业,也该放手给年轻人了。”

柯董也表达了自己对“亿进”未来的期许:“人家说百年企业,我走过了30 年,完成了1/3,希望下一代能更加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柯董的开店宝典

投石问路

87 年,第一家“亿进寝具生活馆”直营门市成立。柯崑龙不吝分享他的成功之道:“我成立门市不是漫无目的,也不是简单看一看地理位置、交通、人潮,我是每家都先以卖场形式试卖,真的有市场,我才成立。”他把这样的经营策略称为“投石问路”,先从实际的运作中确实了解成功的可能性有多高,才决定投资设点与否。

以店养店

当“亿进”直营门市从第一家增加到五家时,柯崑龙已经看到一个方向:门市将一间一间不断扩充。如何落实呢?柯董另一个成功的理念是“以店养店”──每家店每天提拨1,000 元作为开新店的基金。他强调:“这是稳扎稳打的策略,而不是看到生意好就猛开,不要寄望无法掌握的投资。”

柯董的服务观──得人意就会进步

“亿进”,从字面上看来好像是“亿万钱财滚滚进来”的意思,然而这不是创办人柯崑龙的理念,“亿进”企业早在30 年前建立时,就意味着消费者导向的服务观。柯董事长解释说:“‘亿’”是‘人’和‘意’的结合,‘进’”是‘进步’,得人意就会进步。”

柯董的用人哲学

“蟹身再大,如果没有蟹脚帮忙,一样寸步难行。”董事长柯崑龙以闽南语谚语,肯定了员工对“亿进”的贡献,同时表达他对这些员工的感谢。“老板再能干,也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没有职员支持、付出,公司也不可能成长。”

谈到用人,柯董再次以闽南语谚语说明他的理念:“荏荏马,嘛有一步踢。每个员工都有他们的专长,能够善用就是公司的资产。”他管理公司非常严格,“我有事找部属,他们来到办公桌前,一定是必恭必敬的立正站好。员工跟随老板多年,都了解他的为人,要求严格是为了让公司更进步。

很多人一路跟着他,就是在公司最困苦的时候,依然没有离去,所以早年一起打天下的元老级员工,现在很多都还在公司。在“亿进”服务超过30 年的杨景贸经理说:“董事长是以身作则的领导人,再苦、再累的工作,他都可以和员工一起做;他的威严看似难以亲近,其实他对员工很照顾,很会为员工家庭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