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化

“钓鱼岛属中国铁证”北京1325万拍卖

【大纪元2010年12月21日讯】“国家缺这点钱吗?”被海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钓鱼台属于中国铁证”的清朝古籍《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钱氏抄本原件,12月20日在北京一场扶贫拍卖会上以1325万元高价拍出,据悉,拍卖所得将大部分捐献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消息一出,引起民众强烈质疑。

据南方都市报报导,竞买方吴先生非常低调,在竞价成功后迅即离开拍场。吴先生表示:“只是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文献,不想让它落到别人特别是外国人手里。”中日因钓鱼岛主权争拗不止,这部被视为“钓鱼岛属于中国铁证”的手稿备受关注。

据悉,《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浮生六记》在流传中曾佚失最后两卷。2005年秋,山西人彭令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偶然购得清代钱梅溪的手迹原件《记事珠》。经国内权威专家认定,《记事珠》中的条目《海国记》,应当就是《浮生六记》遗失的卷五《中山记历》。

《海国记》章节《册封琉球国记略》手稿原件,描写1808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清朝使臣册封琉球国王的航船在钓鱼岛附近祭拜妈祖的典礼,文中清晰勾勒出文稿成形时期中国国界的钓鱼岛段真实样貌。日本主张拥有钓鱼台主权理由之一,是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 1884年“发现”该岛,但沈复在《海国记》亲历钓鱼岛的记载却在 1808年,比日本还早了 76年。五年来两岸顶级专家已再三确认该手稿是《海国记》。

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原司长鹿守本认为,这个原件是(有手翰留下的)古代名人于1840年以前亲笔书写有“钓鱼台”或“钓鱼岛”三个字,唯一流传至今的墨迹。

尽管目前业界仍有一些人士对这个手抄本是否与《浮生六记》有关尚持保留意见,但抄本自身具有的价值却是有目共睹。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认为,该原件首先是清代书法家钱梅溪的手稿,艺术价值较高;其次,能广泛传递“钓鱼台(岛)自古属于我中华”的重要历史信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拍卖消息引发民众嘲讽﹕“太搞笑了? 把这也当文物拍卖? 卖国贼!”“几个月后因‘保管不善’原因丢失,几个月后《海国记》出现在日本,是不是很有讽刺意味啊!”手稿发现五年来价值一直飙升,去年12月,有日本人致电古籍主人彭令,开价 1,000万元。

钓鱼岛背景

钓鱼岛本是无人岛屿,与附近七小岛统称为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基隆东北102海里处,明、清两朝即划为中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但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马关条约》将台湾及钓鱼岛割予日本。二战后,美国要求日本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钓鱼岛连同冲绳则成为美军基地。1971年,美国将冲绳归还日本,而钓鱼岛的归属则一直悬而未决。

1968至1969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指出,钓鱼岛列岛海底附近二十万平方公里是一大油田。从此各方展开争夺。自70年开始,港台和海外华人多次发起轰轰烈烈的宣称主权的保钓运动。但都未能阻止日本占领钓鱼岛。

1978 年,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上修建灯塔。97年5月,日本国会议员西村真悟与追随者,携带日本国旗登上钓鱼岛。2005年2月,日本称,政府将接管钓鱼岛 灯塔所有权,由海上保安厅负责管理并定期登岛检修灯塔。09年2月起,日本海上保安厅派遣可搭载直升机的PLH型巡视船常驻钓鱼岛海域。

长期以来,对于海洋主权争端,中共奉行的是1982年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政策,日本则实现了“事实主权”。邓小平1978年访日时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留待子孙后代去解决。

中国问题专家李天笑指出,中共早已默认了日方霸占钓鱼岛,并一贯打压民间保钓。中共在08年签订东海协议时就完全未提及钓鱼岛的主权,而承认与日方“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实际上是放弃了“大陆架延长线”原则和同意了日方主张的“中间线”,这同时也就是把在“大陆架延长线”上的钓鱼岛划给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