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100个妙听闻(12)

董典波、黄晓林

人气 5
标签:

效用 你要萝卜,我爱青菜

◎妙听闻

兔子和猫无意间争论起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兔子抢先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胡萝卜,那股清香味儿,特别是秋天的胡萝卜,吃起来还甜滋滋的。我一说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这个意见,他说:“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比鱼更好吃的东西了。你想想,那鲜嫩的肉、柔软的皮,嚼起来又酥又松。只有最幸福的动物,才懂得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好东西。”

他们两个都坚持己见,争论了好久还是无法解决。最后只好找猴子来评理。

猴子听了他们的意见,都不同意。他说:“你们都是十足的傻瓜,连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都不知道。我告诉你们吧,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桃子!”

兔子和猫听了直摇头,说:“我以为你要说别的什么,没想到你会说桃子,那玩意儿毛茸茸的,有什么好吃的?”

兔子、猫和猴子对不同的食物各有偏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这就是效用的作用。

经济学这么说

效用(utility),是指消费者从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所有满足,例如人们在饥饿时会产生食欲,消费食品就可以使食欲得到满足。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中获得的幸福或满足的尺度。

有了这种衡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降低时有所依据,也因此,我们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好处时就有了衡量标准。

虽然效用是心理满足程度,无法衡量,但我们可以从每个人的行为中“看”出效用来。比如一个消费者在买一本书之前,先要看一看它的内容,至少是目录、介绍、前言、后记之类,还要看一下它的定价,衡量是否值得买。

若他对这本书的评价(即这本书对他的效用)小于定价,他是不会掏腰包的,只有等于或大于时才会买。每个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效用)不同,最终会有人买,有人不买。

经济学依赖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人们做选择时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

正如俗话所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抽烟,那么香烟对于他而言效用就很高,但对一位不愿意闻烟味的女士来说,香烟就是效用很低甚至是负效用。

很显然,在做决定的时候,瘾君子自然会把香烟视为至宝,而女士们可能更钟情于化妆品或衣服之类的东西。

知识链接

偏好(preference) 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列。偏好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

总效用(total utility)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当消费的商品量增至某一数量时,总效用会达到最大限度,继续增加商品消费量,效用就不再增加甚至会减少。

负效用(negative utility) 和效用一样,它的衡量标准因人而异,指某种商品或劳务给人们带来的不舒服或痛苦的感受。@(本文结束)

摘编自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经济学的100个关键词》 脸谱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经济学人:2010年北美几乎人手一台电脑
【新纪元】减少温室气体 须对中国采严格措施
瑞典好汇:2010投资展望(一)
圣地亚哥大学前校长:舞蹈节目非常完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