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组画(一)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12幅,绢画,长184釐米,横98釐米,是设置在圆明园“深柳读书堂”中的装饰围屏。圆明园是48年康熙大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宅园,原名为“镂月开云”,取之名以胤禛法号“圆明居士”,意为“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胤禛十分喜爱这座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式宫殿,曾做园景十二咏诗以赞之,并为园中二十八处风景命名;他特别欣赏这组向宫廷画师订制的绘画艺术杰作,曾在上面提书其另一个雅号“破尘居士”。即位后又下旨将其从屏风上拆下,用垫纸衬平,制做成长幅画卷,再配上卷杆,收入紫禁城中保存。

画幅使用中国传统绘画工笔重彩,同时结合西洋画法中的透视明暗技法,兼具中国画平面写实和西画表现三维立体空间的特点。画面中的园林景致是初期圆明园的实景,室内则有胤祯藏品之实物,内容表现的是皇宫贵族仕女闲适雅致的日常生活,例如品茶,赏蝶,沉吟,阅读,观花等,人物造型容貌端庄秀美,举止贞静幽闲,气质儒雅清丽;不同的活动都配以不同的场景,摆设,构思巧妙,色彩和谐,恰如其分的渲染出人物特点和主题意旨,显示出作者高度的艺术修养和令人赞叹的非凡技巧。特别是画中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康熙,雍正时期清宫的室内陈设风格,装饰器物和宫廷女子冠服、发型、首饰等时尚妆饰,通过工整细腻的笔致,妍丽精美的设色,典雅紧凑的构图,展现出清宫雍容华贵,精美绝伦,儒雅尚古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



1.《观书》



1-1 结发巾

1.《观书》

仕女手持半展书页,沉吟瞬间。墙壁上挂一幅设色山水画,下面是叶状墨笔横幅,摹写宋代诗人及书法家米元章的“樱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风半懒时。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一诗,亦借此点出画意;再下面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所倚案几上摆着几册书卷,花瓶,展开的书页是唐代杜秋娘《金缕词》;后景隔间的圆窗映衬出几竿修竹,正将主人公文雅清丽的气质和蕴涵的文学艺术修养透露出来。

时尚:

结发巾(附图1-1):人物发上所罩之薄薄的纱巾,是一种小幅方巾,两角系结在发髻上,成为同心结状,起固定作用;余幅则自然地披覆在头顶,露出前额与脑后的垂髻,起着盖头和装饰的作用。这种习俗产生于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愈益普遍,明清时期在各阶层妇女中广为流行。

2.《倚门》



2.《倚门》

一位秀美文静的仕女半倚着园门观赏庭院中的美景,前景中石台假山上制作精美的官窑花盆中种满香兰,月季等花卉,竹丛青翠茂密;园门内露出一角高台屋宇,室中卷起的帘帐后有两张黑漆描金图纹绣墩(附图2-2);碧绿的草地随回栏蜿蜒,也将画面的意境延伸,使人仿佛感受到那静谧葱笼的无限春意。仕女头带的“攒珠勒子”上蝙蝠寿字纹和身着的深驼色暗福山,寿海,卍字元,如意云纹丝绸衫(附图2-3),有福寿如山高水长,吉祥如意美好的喻义。

时尚:



2-1 头箍



2-2 黑漆描金图纹绣墩


2-3 仕女身着深驼色暗福山,寿海,卍字元,如意云纹丝绸衫

头箍(附图2-1):妇女头饰的一种,是由宋代女子的“包头”发展而来。最初以棕丝为原料,结成网状,罩在头上,避免发丝散乱。明朝,改用纱或熟罗,绸缎制作,样式由宽变窄,成为系扎在额眉之上的一条窄带,又称“眉勒”。清代,头箍得到各阶层女性的广泛青睐。贵族女子除了绣有精美复杂的图案外,还会在上面镶金嵌玉,如装饰珍珠的叫“攒珠勒子”;气候冷暖变化时,则戴厚薄质料不同的头箍。冬季戴由貂鼠、水獭等珍贵毛皮制成,称为“貂覆额”,夏季戴用轻纱薄罗做成,称为“渔婆勒”;平民百姓女子则绣彩丝线点缀。

3.《缝衣》



3.《缝衣》

一位娴淑秀丽的仕女端坐在黑漆描花方案前,借着青铜座红烛正在缝衣,只见她兰指轻拈,穿针引线,低眉落目,似乎又若有所思。古代女红包括纺织、刺绣、缝纫等,属于衡量女子“四德”:妇德(品德修养),妇言(说话谨慎合礼),妇功(家务劳动中各种技艺),妇容(容貌贞静幽娴,举止端庄持重)中的“妇功”;因此,女子无论贫富贵贱,均以擅女红为能事。前景中是象征高洁自重的荷花盆景,轩牖外一只红色蝙蝠在撒满月光的翠竹间飞舞,将礼义圆明,则鸿福至矣的祥瑞寓意巧妙地蕴涵在画中。

时尚:



3-1 回心髻

回心髻(附图3-1):为拧旋式,由于其造型与覆盖着的钵盂相像,因此类似于钵盂头。其梳法是将头发分成薄厚均匀的数股,然后似拧麻花般地把它们拧在一起,盘结回心于前额,再插入簪子加以固定。这种发型高耸而不散落,显得雍容大方并具有旋转的灵动性。南北朝时此发式在嫔妃及富贵女子中流行,《中华古今注》有“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的记载。明清时期,此种发型在贵族女子中倍加盛行。(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