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組畫(一)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12幅,絹畫,長184釐米,橫98釐米,是設置在圓明園「深柳讀書堂」中的裝飾圍屏。圓明園是48年康熙大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宅園,原名為「鏤月開雲」,取之名以胤禛法號「圓明居士」,意為「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胤禛十分喜愛這座具有江南水鄉風格的園林式宮殿,曾做園景十二詠詩以贊之,並為園中二十八處風景命名;他特別欣賞這組向宮廷畫師訂制的繪畫藝術傑作,曾在上面提書其另一個雅號「破塵居士」。即位後又下旨將其從屏風上拆下,用墊紙襯平,制做成長幅畫卷,再配上卷杆,收入紫禁城中保存。

畫幅使用中國傳統繪畫工筆重彩,同時結合西洋畫法中的透視明暗技法,兼具中國畫平面寫實和西畫表現三維立體空間的特點。畫面中的園林景致是初期圓明園的實景,室內則有胤禎藏品之實物,內容表現的是皇宮貴族仕女閒適雅致的日常生活,例如品茶,賞蝶,沉吟,閱讀,觀花等,人物造型容貌端莊秀美,舉止貞靜幽閒,氣質儒雅清麗;不同的活動都配以不同的場景,擺設,構思巧妙,色彩和諧,恰如其分的渲染出人物特點和主題意旨,顯示出作者高度的藝術修養和令人讚歎的非凡技巧。特別是畫中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康熙,雍正時期清宮的室內陳設風格,裝飾器物和宮廷女子冠服、髮型、首飾等時尚妝飾,通過工整細膩的筆致,妍麗精美的設色,典雅緊湊的構圖,展現出清宮雍容華貴,精美絕倫,儒雅尚古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品味。



1.《觀書》



1-1 結髮巾

1.《觀書》

仕女手持半展書頁,沉吟瞬間。牆壁上掛一幅設色山水畫,下面是葉狀墨筆橫幅,摹寫宋代詩人及書法家米元章的「櫻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風半懶時。一種心情費消遣,緗編欲展又凝思」一詩,亦借此點出畫意;再下面是一幅青綠山水畫。所倚案幾上擺著幾冊書卷,花瓶,展開的書頁是唐代杜秋娘《金縷詞》;後景隔間的圓窗映襯出幾竿修竹,正將主人公文雅清麗的氣質和蘊涵的文學藝術修養透露出來。

時尚:

結髮巾(附圖1-1):人物髮上所罩之薄薄的紗巾,是一種小幅方巾,兩角繫結在髮髻上,成為同心結狀,起固定作用;餘幅則自然地披覆在頭頂,露出前額與腦後的垂髻,起著蓋頭和裝飾的作用。這種習俗產生於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愈益普遍,明清時期在各階層婦女中廣為流行。

2.《倚門》



2.《倚門》

一位秀美文靜的仕女半倚著園門觀賞庭院中的美景,前景中石台假山上製作精美的官窯花盆中種滿香蘭,月季等花卉,竹叢青翠茂密;園門內露出一角高臺屋宇,室中卷起的簾帳後有兩張黑漆描金圖紋繡墩(附圖2-2);碧綠的草地隨廻欄蜿蜒,也將畫面的意境延伸,使人仿佛感受到那靜謐蔥籠的無限春意。仕女頭帶的「攢珠勒子」上蝙蝠壽字紋和身著的深駝色暗福山,壽海,卍字元,如意雲紋絲綢衫(附圖2-3),有福壽如山高水長,吉祥如意美好的喻義。

時尚:



2-1 頭箍



2-2 黑漆描金圖紋繡墩


2-3 仕女身著深駝色暗福山,壽海,卍字元,如意雲紋絲綢衫

頭箍(附圖2-1):婦女頭飾的一種,是由宋代女子的「包頭」發展而來。最初以棕絲為原料,結成網狀,罩在頭上,避免髮絲散亂。明朝,改用紗或熟羅,綢緞製作,樣式由寬變窄,成為繫紮在額眉之上的一條窄帶,又稱「眉勒」。清代,頭箍得到各階層女性的廣泛青睞。貴族女子除了繡有精美複雜的圖案外,還會在上面鑲金嵌玉,如裝飾珍珠的叫「攢珠勒子」;氣候冷暖變化時,則戴厚薄質料不同的頭箍。冬季戴由貂鼠、水獺等珍貴毛皮製成,稱為「貂覆額」,夏季戴用輕紗薄羅做成,稱為「漁婆勒」;平民百姓女子則繡彩絲線點綴。

3.《縫衣》



3.《縫衣》

一位嫻淑秀麗的仕女端坐在黑漆描花方案前,借著青銅座紅燭正在縫衣,只見她蘭指輕拈,穿針引線,低眉落目,似乎又若有所思。古代女紅包括紡織、刺繡、縫紉等,屬於衡量女子「四德」:婦德(品德修養),婦言(說話謹慎合禮),婦功(家務勞動中各種技藝),婦容(容貌貞靜幽嫻,舉止端莊持重)中的「婦功」;因此,女子無論貧富貴賤,均以擅女紅為能事。前景中是象徵高潔自重的荷花盆景,軒牖外一隻紅色蝙蝠在撒滿月光的翠竹間飛舞,將禮義圓明,則鴻福至矣的祥瑞寓意巧妙地蘊涵在畫中。

時尚:



3-1 回心髻

回心髻(附圖3-1):為擰旋式,由於其造型與覆蓋著的缽盂相像,因此類似於缽盂頭。其梳法是將頭髮分成薄厚均勻的數股,然後似擰麻花般地把它們擰在一起,盤結回心於前額,再插入簪子加以固定。這種髮型高聳而不散落,顯得雍容大方並具有旋轉的靈動性。南北朝時此髮式在嬪妃及富貴女子中流行,《中華古今注》有「梁武帝詔宮人梳回心髻」的記載。明清時期,此種髮型在貴族女子中倍加盛行。(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