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悉尼竞选重镇-班尼龙选区介绍

人气 4
标签: , ,

【大纪元7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睿综合报导)班尼龙选区(Bennelong)覆盖了悉尼下北岸58 平方公里,包括所有的莱德(Ryde),小部分霍恩斯比(Hornsby)和帕拉玛塔(Parramatta)地区。它覆盖区域沿着帕拉玛塔河,从格拉迪斯维尔(Gladesville)的亨特斯山,(Hunters Hill)边界到额明顿(Ermington)的银河路(Silverwater Road),向北延伸到兰科夫河和M2公路。从东到西,它包括格拉迪斯维尔(Gladesville)部分地区,以及莱德(Ryde),伊士活(Eastwood),埃平(Epping)及嘉灵福德(Carlingford),比克罗夫特(Beecroft)和额明顿(Ermington)的部分地区。选区内有麦爵理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和麦爵理工业园。

班尼龙的名字是总督亚瑟.菲利普(Governor Arthur Philip)在悉尼首次驻扎时,按照当时结识的一位土着居民的名字命名的。班尼龙选区创建于1949年,迄今有3名议员:约翰.克拉默(John Cramer)爵士(1949年到1974年),直到他退休后,霍华德成功当选。1977年至 1983年间,霍华德担任财相;1985-1989年和1995-2007间他成为自由党领袖; 1996-2007年间,他当选澳洲总理,是澳大利亚第二任期最长的总理。当霍华德第一次赢得了班尼龙席位时,他的家就在沃斯通克拉夫特(Wollstonecraft)选区。

1977年班尼龙选区重新划分,不断向西移,先后在1993年失去兰科夫(Lane Cove),2001年失去了亨特斯希尔(Hunters Hill)。向西部的移动让自由党失去了最有力获得投票的选区,班尼龙逐渐地由不同社会背景的地区所取代,人口结构也随之变化。像伊士活区曾是自由党传统的选区,但越来越多不同民族的人口来此定居,亚裔人口的不断壮大。三十年来的这一变化慢慢地削弱了班尼龙自由党的掌控, 最终导致霍华德 2007年大选时败北,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既失去政权又失去议席的澳大利亚总理 。

自2007年,该选区席位属工党议员麦克莘.莫克尤(Maxine McKew)。霍华德被前澳洲广播公司记者麦克莘.莫克尤击败,她的胜利成为工党支持者在大选中的标志性时刻。2007年在班尼龙选区,绿党在大选的取向最终决定霍华德失去了自己的座位。

现在,班尼龙选区是自由党在悉尼最想赢回的席位。而工党的候选人当初的获胜概率与自由党只有1.4的微弱之差,今次大选能否获胜依然是难以预测,班尼龙选区也是两党竞争的主要地区。

目前,该区的候选人分别为:代表工党的候选人麦克莘.莫克尤(Maxine McKew),前ABC的著名记者;代表自由党的候选人约翰.亚历山大(John Alexander),前澳洲著名网球明星;和代表绿党的候选人林赛.皮特斯(Lindsay Peters),一位有着数学博士学位、从事软件开发管理的犹太难民的后裔。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澳洲纽省教育部长承诺更换学校取暖设备
澳洲“Cabcharge”被控恃强凌弱
澳纽省一公墓扩建 挤走悉尼花卉市场
中铝携手力拓开发世界级铁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