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伐利亚小镇艾尔森多夫

黄芩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8月15日讯】在6月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展上,艾尔森多夫镇(Elsendort)镇长法特梅耶尔先生只身穿梭在各展位,向人们分发有关他们镇《21世纪规划和乡村重建》的传单,期间他巧遇大纪元记者。当记者问他为何一人到慕尼黑太阳能展打拼时,他笑了:“我不像慕尼黑的市长有大批市政公务员为他做事。我的镇很小,每个人都应该为镇子的事务尽力,难道做镇长的就不该亲力亲为吗?这是我的工作。”

记者原本想跟他多聊几句,但他说,自己还没完成当天的任务,还要去其它展位发传单,他邀请记者有空到他们镇上参观。他站在下个展位平静地等着被接待的身影,透着巴伐利亚乡下人的淳朴与平和,不禁让记者想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小镇,于是找了个好日子,记者和一位同事一起拜访了他的小镇。

镇长和小镇 领导就是服务


艾尔森多夫镇的镇长法特梅耶尔先生(摄影:黄芩/大纪元)

马特怀斯˙法特梅耶尔(Matthäus Faltermeier)镇长看上去很质朴,纯朴的笑容,真挚的目光带着巴伐利亚特有的乡土气息。坐在他家的花园里,周围是种植啤酒花的农田,喝着饮料,伴随着夏日里习习的小风聊天。


镇长家的花园(摄影:黄芩/大纪元)


花园里的天然浴室(摄影:黄芩/大纪元)

花园里的天然浴室(摄影:黄芩/大纪元)


德国农民的家里比城里人还干净(摄影:黄芩/大纪元)

法特梅耶尔先生今年62岁了,原来在宝马一家工厂任职,并被选为镇议员,所有的镇议员都是兼职,不挣钱的。7年前老镇长退休,经过选举他当上了镇长。但如果再兼职,则很难胜任新的工作量,所以他跟宝马工厂提出提前退休。虽然退休金拿得少了,但加上当镇长有些补贴,刚好和原来的收入持平,可以安心做镇长工作。

法特梅耶尔先生的“领地”艾尔森多夫镇由9个小村子组成,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3位居民,共有20多个不同的民间团体,85%以上的人信仰天主教,其次为基督新教,还有少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镇长的日常工作大多是解决居民生活中的问题,比如邻里之间有矛盾啦、有人想改建家园或是村里的哪条街道坏了要整修、要扩建诸如此类的事情,人们就会找镇长谈他们的想法、建议等。


艾尔森多夫镇由9个小村子组成(摄影:黄芩/大纪元)

乡村开发

聊着聊着,话题就落到了上次在展会他分发的那张《21世纪规划和乡村重建》传单上,听上去话题够大的,但是却和小镇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艾尔森多夫镇的地理位置很好,地处慕尼黑、纽伦堡、英格斯达特和雷根斯堡之间,离慕尼黑机场只有30公里,高速公路就从村边经过,交通四通八达,具备良好的条件打造新兴工业区。所谓的“乡村重建”指的就是开发乡村,建造新兴工业区,但同时又要保证不能产生环保问题。

从2002年10月开始,艾尔森多夫镇就作为一个示范区镇,与巴伐利亚州农业部、林业部、发展和环境部共同开始了这个开发项目,一方面发展艾尔森多夫镇,另一方面还要解决由于生产、消费、贸易和城市发展带来的环保问题。所有发展步骤都要经过镇上居民投票决定。

发展项目的具体做法是将艾尔森多夫镇的24万平米的土地拿来建造工业居住混合开发区,只合0.24平方公里的土地实在不算多,但对总面积只有32平方公里的小镇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小事情。目前这些土地中还有15万平米尚未售出,其中工业区土地价格为每平米40欧元起价,居民区为78欧元每平米起价。价格相对慕尼黑来说,实在便宜,慕尼黑工业区大约在每平米300~1700欧元之间,民宅大多为每平米600~800欧元。


定期挨家送货上门的本地啤酒商(摄影:黄芩/大纪元)


村子里居然还有旧的王宫(摄影:黄芩/大纪元)


村景(摄影:黄芩/大纪元)


村里的教堂(摄影:黄芩/大纪元)


希望建成国际性的新工业区

目前已有德国、西班牙的大公司在艾尔森多夫镇的开发区购置了土地。“我们不希望所有的公司都是巴伐利亚或德国的,能建成一个国际性的工业区是我们的理想。希望有更多其它国家的大公司和企业对这里感兴趣。”法特梅耶尔镇长介绍说,“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那些大公司的家属可以在我们这里盖民宅,这里的价格也是非常优惠的。比方说慕尼黑的价格比我们要贵将近10倍。这里的幼儿园条件设备非常好,小学的设施也很健全,中学离得也不远。在慕尼黑、纽伦堡和雷根斯堡都有很好的大学。”


西班牙公司(摄影:黄芩/大纪元)


村里的小学(摄影:黄芩/大纪元)


设备完善的小学体育馆(摄影:黄芩/大纪元)

至于记者提到的工业区有可能造成污染的问题,镇长的回答是,他们严格挑选要在这里购置土地的企业,只接受污染少的企业,比如汽车公司的仓库、物流公司、大公司供货仓库和服务公司等等。所有森林面积一点儿都不能动,不能用来开发成新工业区或住宅区。


果园后边的森林,根本上不会被用来盖房子。(摄影:黄芩/大纪元)


新开辟的住宅区(摄影:黄芩/大纪元)


农民的家(摄影:黄芩/大纪元)

乡村“俱乐部”

中午时分,镇长邀请我们去品尝当地特产—巴伐利亚白香肠。在镇上的餐馆里,我们遇到了镇上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看来大家中午都会在此用餐。小饭店更像是一个乡村俱乐部。

先遇到的是心宽体阔的神父,他十分健谈,得知我们来自中国,于是话匣子打开了。他曾到过中国3次,从未事先订过酒店,都是只身到处走。他到过最小的村庄,也坐着船顺长江而下。他希望尽可能多的认识中国人,的确在中国他交了许多朋友,他觉得这种旅行能更加了解中国,比参加旅游团要好得多。


在村里的饭店遇到侃侃而谈的神父(右)(摄影:黄芩/大纪元)

两年前他去重庆,看到大量房屋拆迁,老百姓不愿意搬走,但政府非得让他们搬走。第二年再去同一个地方,已经全都是平地了。神父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结论:“其实老百姓对这种搬迁一点兴趣都没有,这些地方拆迁之后,在原地建起来高楼大厦。比如说上海,他们把上海这个庞大的城市建得像个人工雕琢的三维空间一样,但那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上海在幕后。在我看来,共产政权粗暴地对待民众,从不将民众放在眼里。”

之后,和餐馆老板合作的肉类加工厂老板友好地让我们参观了他的加工车间和外卖店,还赠送肉罐头给我们品尝。回到餐馆,又进来了两位当地小报记者。我们旁边还有一桌人看上去和村里人衣着举止不太一样,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镇上银行的老板和他的朋友们。


肉店(摄影:黄芩/大纪元)


肉类加工厂和外卖店的老板(摄影:黄芩/大纪元)

就这样,当一大瓷罐白香肠端到面前时,我们已经跟村子里大多数有头有脸的人照过面了。香肠刚端上来,就很吸引人。据他们介绍,这种四到五英寸长、一英寸粗的小香肠由剁碎的小牛肉和烟熏猪肉为主要原料制做而成,调味料有香芹、肉豆蔻、小豆蔻、葱、姜、柠檬和洋葱。

香肠要在沸水中加热大约十分钟,上菜时香肠放在一大碗沸水中,使它不会太快地冷却下来。这种香肠通常蘸着不太辣的甜芥末吃,主食是八字形面包。镇长和神父给我们示范如何把肠衣剥下来,看着他们利落地把肠衣剥下,我们也兴致盎然地开始动手,怎知看着容易,做起来困难,好半天才笨手笨脚地把肠衣弄下来。塞一块香肠入口,很绵软鲜美,又不腻,有点儿后悔只订了两根。


端上桌的白香肠装在大瓷盆里(摄影:黄芩/大纪元)

设备完善的幼儿园和学校

离开小餐馆,镇长亲自开车带我们到其它几个村庄和新工业区转了转。一路上他介绍了已在此安家的公司和家属区。公司和公司之间相隔很远,其间地带都是一片片绿色田园,种有果树、麦子、玉米和啤酒花等。镇长指着远处成片森林说,这些森林我们无论如何是不会去动它的。


啤酒花(摄影:黄芩/大纪元)

啤酒花(摄影:黄芩/大纪元)

最后我们来到小学和幼儿园,镇长打开了学校体育馆,完全是按照比赛用篮球场的规格建成的,跟大学里体育馆没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小一些,所有设施应有尽有。建体育馆的将近200万欧元费用有一半是国家拨款,另一半是由各个民间团体筹备。农村小学体育馆设备如此精良,真让人惊叹。

学校旁边是一所幼儿园,建于1976年。2000年增建了目前的主要建筑,全部使用木料,质地非常好,房间里也很明亮,孩子们有足够的室内空间玩耍,幼儿园后花园很大,和小学连在一起。中学要到另外一个村子里上。幼儿园一共有十几位保育员,分成上午班、中午班和全天班,托儿费用根据时间长短每月48~75欧元不等。


幼儿园(摄影:黄芩/大纪元)

幼儿园(摄影:黄芩/大纪元)


幼儿园(摄影:黄芩/大纪元)

幼儿园(摄影:黄芩/大纪元)


眺望艾尔森镇最大的村庄(摄影:黄芩/大纪元)


历代镇长的照片(摄影:黄芩/大纪元)

历代镇长的照片(摄影:黄芩/大纪元)

当我们告别了法特梅耶尔镇长,路过圣母玛丽亚雕像时,暗自思忖,不知这个乡村的质朴民风还能维持多久。如果把现有待卖的15万平方米土地都给了国际大公司,那些多元文化会不会对这个小镇带来很大的冲击?小镇未来的走向如何?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不过让人欣慰的是,那片树林他们不会去动,希望这里纯朴的民风也能够和这片树林一样,无论有什么变化,都能保存下来。


村里信天主教的人最多,图为玛莉亚雕像。(摄影:黄芩/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巴伐利亚新法  私立学校担心财政问题
巴伐利亚蓝白旗与红白旗之争
德国巴伐利亚乡土一周新鲜事(2010/7/4-7/10)
德国第99届瓦格纳歌剧节隆重开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