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

老师!您快来上课啦

因为担任公民科教师,有机会认识学校里的国三生,然而和她们相处的半年时光里,几乎都是在“急忙”的状态下度过的。

“老师,下一节我们要拍毕业照,不能上公民,好可惜,如果您有空,一定要帮我们补课,因为我们太喜欢上您的课了。”这是中午路过时,三年级的小花说的一段话,虽然是小抱怨,听在心里却非常窝心。

由于假日喜欢到云林各地采访一些社区、名产还有名店,便利用时间剪辑拍摄内容,拿到班上播放,分享当周主角的故事,再配合课本的内容讲解,很快的大家都能够了解“机会成本”、“比较利益原则”等,这些从来没看过的名词。

目前教育部推动E化电子书的上课模式,让教师们利用电脑上的资料,即时的传送知识给学生们,上课生动活泼,同学们也就不再那么排斥上课,不过不愿意接受这种工具的老师们,有的申请退休,有的边上边骂,无法快乐的接受、活用它们,学生们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不管年纪如何,应该找找自己为什么不能接受新式上课模式,如果怕心重的话,是不是更应该积极去克服?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很快地就能摸清老师的个性,当然教师们也能感应到班上的回馈。“发现问题就处理这问题”,老师会遇到这种事都不是偶然的,也该利用机会让自己提升。

记得民国84年刚拿到教师证时,就到附近高职学电脑,很快地克服打字的怕心,把这种学习当作是激励自己向上的因子,现在能够迅速处理学生或是上课资料,都归功于当年学了打字。

去年10月买摄影机,原本只是想拍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区和具有特色的农业项目,直到今年7月学校开始E化研习,才了解花这笔钱就是为了这个做准备,对E化的怕心自然就少了。

走在校园,常有学生跑来说:“老师,等一下要放昨天在301班播放的影片哦,我们也要看。”不管当周我到哪里看了什么,或参与什么,都把它记录起来做成影音档,因为用嘴巴说,不如让他们看到影像描述来得确实感人。

上起课来没有秩序问题,学生知道一吵,老师能讲、能播的就有限了,连“最有名”的问题学生都保持安静,聚精汇神地看着,那神情完全看不出是训导处的常客,当下我会当着全班的面,大力鼓励一下,发觉只要感动了她,这孩子善的一面被激发出来后,她的改变会是持续而长久的。

一般国中生坐了45分钟,一听到下课钟声,不管老师喊下课了没,马上冲出教室,因为我是付出假日休息时间,制作在地影片,他们感受到我的用心,所以每堂课都是过了下课时间,直到不能再拖延为止。

不是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而是我在社区游走学习,感染了那些无私、用心的人,为社区付出的正能量,所以面对自己的学生时,也想传达这分力量,让学生有朝一日,面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时,能借着这些在地故事做出好的选择。

记得阿晨国二时,几乎常听到广播叫她到训导处,因为她又惹祸了。利用她得到西洋剑第二名的机会,我跟导师说,想拍西洋剑社团的影片,让阿晨当主角。拍了2 个小时,快速剪辑后,传给社团指导老师和全班同学。阿晨好不得意,还一直跟我道谢,因为奶奶和远在大陆的爸爸都看到了。而且大家也发现,原来练西洋剑是这么的辛苦,而阿晨拿着西洋剑的神情是多么的动人。好多班级看了影片,认识阿晨原来也有这么棒的一面,对她的印象因此大为改观,老师不过是举手之劳,孩子的改变却显而易见。

一年多来,不只我被采访故事中的主角改变了,面对孩子、学生的态度也更正面了,两个儿子受到影响,无形中心性一直提升。前几天原本晚上8点半以后是他们运动的时间,大儿子居然跑过来说:“妈妈,与其我和弟弟在客厅丢球,不如我们一起来打扫,这样妈妈可以少做一些,弟弟也可以学会做家事。”

“老师,您赶快来上课啦!”班上的北极熊在叫我了,各位看官,下回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