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成语典故:得意忘形

【释义】意思是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比喻浅薄之人稍稍得势或得志,就忘记了自己所应有的常态。

【例句】抢劫犯们正在得意忘形的瓜分抢劫来的钱财时,警察却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近义;反义】得意洋洋 自鸣得意;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又名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 人,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幼年便失去父亲,家境清苦,勤学成才。他写的《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很著名的。

据说,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球上黑的多。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待不受欢迎的人,就用白眼看他,对自己喜欢的人,就换了青眼。阮籍的好朋友,除了嵇康之外,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一共七人,经常聚在一起。他们曾聚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大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阵。人称“竹林七贤”。

在七人当中,阮籍是最疯疯癫癫,哭笑无常的。但阮籍不论在什么时候(即使在喝得醉醺醺的时候)都保持着一种良好的风度,只是在得意时,却会忽然忘记保持风度。因此《晋书》上说他:“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为“得意忘形”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