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消息

财经评论:下一个危机是粮荒

【大纪元2011年02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专栏作家威廉.皮赛克(William Pesek)近期在《彭博社》撰文“罗比尼指下一个危机是可怕的粮食,发人深思”。他说,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都在谈论,日本长期的通缩将转为通胀。然而,这全都拜小麦、玉米、咖啡等商品行情飙涨所赐,做到了拥有数万亿美元流动准备的日本央行所不能之事。

不过,这个粮价逆转通缩的经济效果,比不上它对世界各地社会的影响,其中尤以亚洲所受的影响最大。

当今这个形势与几个月前判若两别。那时,例如去年10月,喋喋不休的话题都围绕着华尔街一旦陷入困境,亚洲是否会受到拖累。现在,雅加达、马尼拉与新德里当局都有各自版本的次贷危机要解决。

也难怪成功预测美国次贷风暴、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比尼(Nouriel Roubini)会夸张地说,粮食与能源成本攀高,助长新兴市场的通胀,其严重程度足以推翻执政当局。埃及的穆巴拉克就证明了这个观点。

作者认为,现在去考虑粮价上涨的副作用很重要。联合国承认,2010年全球进口粮食金额高达1万亿美元,贫穷的国家进口的金额较2009年增加20%。而这个增加才刚刚开始,因为近期的乳制品、糖、谷物等的成本都创下新高价。

这个问题还会引起另一个危机:负债。作者认为,亚洲国家的领导人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会不惜大幅拉高补贴,并降低进口税,导致财政负担加大。因此,罗比尼担心区域政治的危机。

而且,粮价飙涨的时间来的很不巧,因为此时全球人类的体重都在增加。据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 统计,2008年全球的肥胖率较1980年增长一倍,10%的人类有过胖的问题。

亚洲的饮食西方化,可能是粮价成本高涨的其中一个原因。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收入增加、人口增长、都市化,亚洲地区的主食已慢慢增加肉类与乳制品。

作者指出,与2008年不同,这次的粮食危机比较像是长期性问题,较不像景气循环所致。未来四年,光是亚洲地区就有会增加1.4亿人口要喂饱,再加上其他地区增加的3亿人口,导致粮价的飙涨成为唯一的处方。

中国的人口规模庞大,表示他们将吃进大部分全球的粮食供应。如果人民币升值,他们的购买力会比世界其他各国还强。届时,贸易紧张将难避免,粮食的补贴也会失效。粮价会跟随消费量增长,喂饱人民肚子的花费也将水涨船高。

中国的气候改变也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严重的干旱让中国的冬麦歉收,也凸显了13亿人口与其牲畜的饮用水问题。它提醒人们,水可能是下一个石油,不用多久,全球各国政府将争相抢夺水资源。

作者指出,持续飙涨的粮价将使中共央行面临的通胀问题更加复杂化。印度、印尼、菲律宾,甚至较不开发的巴基斯坦与越南等国,也都将面对相同的问题。这对亚洲的牛市将成为一个方便的检验。

例如,全球人口第四大与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尼,粮价高涨已使人们无法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也加大了贫富的差距。同样,在人口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的菲律宾,也出现相同问题。

对那些每天靠只几块美元过活的贫穷家庭,粮价的波动更难以承受。如果你用一半的收入喂饱自己的肚子,今日将很难付出房租,或处理医疗的支出,更别谈教育的投资了。

作者最后建议,这些国家的政府必需降低粮价飙涨的冲击,即使让标准普尔或惠誉国际等信评公司调降国家评等,也应在所不惜。否则,他们将面临比选民荷包缩水,或股民投资不利的更严重的政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