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

君主的知命与不知命

历史上有知命的君主,也有不知命的君主。他们各有不同的作为与表现,在历史上的功过与是非,也有天壤之别。

知命君主

公元前六一四年(鲁文公十三年),邾文公根据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想把都城迁到绎地,就让史祝占卜。史祝是古代负责占卜吉凶祸福的官吏,帮助朝廷释疑解惑。

占卜的结果,史祝呈报说:“这次迁都,有利于民,有利于国,但对君主不利。”朝廷的官员们纷纷议论,多数主张不迁都,以免对君主不利。邾文公说:“迁都对民众有利,对国家有利,从长远来看也就是对我有利。上天生育民众,又为他们安排君主,目的就是要有利于民众。既然迁都于民有利,我一定会赞成。”

邾文公在位已有五十一年,年事已高。大臣们说:“根据占卜所示,如果暂缓几年迁都,君王的寿命即可延长。您为什么不停止迁都呢?”邾文公说:“人各有命,人贵知命。君主真正的命,不在于寿命,而在于命分,就是使命。寿命的长短,人自己不知道,也控制不了。但迁都对民众有利,我去做了,就是做了件大好事。也尽了我的责任,这是命分。”

果然迁都之后,于国于民,都很有利,但邾文公也去世了。全国人民都悼念他、感戴他、敬仰他。当时有识之士都赞誉他是知命之君,就是说他知道君主的使命是什么。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邾文公不迁都,或反对某大臣提出的迁都议题,他就在这个安乐窝里长住不动,他能够永远活下去吗?他不迁都,不做有利于民众的大好事,他迟早仍然会死。所以,一个人想不死是不可能的。

死的价值,或轻如鸿毛、重于泰山,或遗臭万年,或流芳百世,是可以努力去选择的。邾文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并为当时和后世的人们所敬仰。

不知命君主

公元前五八一年(晋景公十九年),晋景公因为滥杀无辜,夜夜恶梦缠身,心力交瘁,就请来相士桑田为他疗治。桑田对他直言相告:“您吃不上新麦了,准备安排后事吧!”晋景公听不进真话,就把桑田赶走,另外再请名医诊治。

眼看六月已到,新麦收割上来了。晋景公马上把桑田叫来,说:“你看我今天就能吃上新麦了,等我吃了新麦以后,就杀死你!”可是,就在他拿起筷子端起碗的时候,一阵腹痛,急着要上厕所。结果倒在厕所里死掉了,最终还是没能吃到新麦子。

晋景公身为一国之君,其使命是为本国民众谋福利,怎么可以滥杀无辜?相士的话,忠言逆耳,听之有益,不听也罢。但君主不应与相士计较,并要置人死地而后快,实在是心胸过于狭窄,恶毒犹似虎狼,真是不知君主使命是什么啊!

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一县之长,凡是身为官员之人,都应该有使命感、责任心,都应该为老百姓做好事,不做坏事。千万不可步晋景公的后尘,自私自利,妒忌残忍,导致祸国害民,自毁前程。

--转载自明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