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代代相传 客庄永续黑猪产业

发现六堆新经济系列报导(2)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27日电)客家人有句俗谚“贫穷莫断猪,富贵莫断书”,屏东科技大学客家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教授曾纯纯说,小农式养猪是早期客家人重要经济来源,也是客家人能保存台湾本土黑猪的原因。

早期的六堆客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猪舍,即便现在养猪的人少了,但在客家庄里,仍不难见到与三合院、一条龙 (客家建筑型态)相连的猪舍。

台大动物科学技术系副教授姜延年表示,台湾本土黑猪大多在客家地区饲养,桃园猪也是在客家地区被保存下来,这和客家人“保留传统”的保守个性有关;在大陆有名的“太湖猪”,在江浙太湖地区被保存下来,早期这个地域也有许多客家聚落。

台大动物科学技术系副教授朱有田则说,黑猪耐粗食,勤俭纯朴的客家人以厨余饲养黑猪,符合客家勤俭精神。另外,就是客家人对“黑猪风味”的坚持,让台湾本土黑猪在客庄给保存下来。

屏东内埔乡养猪户谢旭松所养的“六堆黑猪”是父亲留下来的。谢旭松说,六堆客家人养猪,用来栽培子女,每家户少则养有1、2只母猪,多则10数只,母猪生下的小猪养到30、40公斤,就卖到桃园、新竹和苗栗的客家地区。

谢旭松说,客家人个性保守,多是小农式养猪,不像闽南人做事比较大手笔,以企业式养猪,这也是客家人没有弃养本土黑猪而大规模改养洋 (白)猪的原因之一。

他说,本土黑猪可以吃厨余、抗病力佳,从小猪开始就喂养厨余,节省不少成本,这也让六堆人保存台湾本土黑猪;像是白猪与大黑猪 (洋猪与本土黑猪杂交种)根本没办法吃厨余,一吃就拉肚子。

还保有“六堆黑猪”的内埔猪农温有庭到现在还是以半厨余半饲料喂猪。他说,本土黑猪的养成比白猪要多半年,肉质熟成度高,老一辈的客家人都觉得喂厨余的黑猪风味比吃饲料的黑猪要好。

温有庭说,食用黑猪肉是一项饮食传统,对于“黑猪风味”很坚持。


黑猪耐粗食,勤俭纯朴的客家人以厨余饲养黑猪,符合客家勤俭精神,图为目前仅存于屏东内埔乡和竹田乡的台湾本土黑猪。(中央社) 

曾纯纯表示,黑猪随着客家移民,从大陆原乡逐渐走入台湾社会,早期客家人务农维生,种稻、蕃薯、大豆和瓜果,农作物副产品也是猪食之一,黑猪在客家耕种文化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黑猪是客家人祭祀的祭品,拜天公或义民爷需要以黑猪来献祭。直到现在,六堆忠义祠的春、秋祭,还是以本土黑猪祭拜,北部义民庙的神猪比赛,也是以黑猪竞赛。

曾纯纯在研究调查中,就发现高雄市杉林区有1户养猪户养了100多头的黑猪,专为提供六龟地区的客家人祭祀用。

黑猪耐粗食、吃厨余,抵抗力比白猪强,让黑猪在口蹄疫后得以翻身,也让六堆黑猪得以保存到现在。谢旭松就是在口蹄疫后发现黑猪的身价,而接下父亲的养猪业并且扩大饲养,同时联合南部黑猪养猪户,成立产销班。

即便黑猪翻身,但“六堆黑猪”仍面临濒临绝种危机。朱有田表示,目前六堆地区还保有的本土黑猪只剩100多头,如果不想办法保留,将步上美浓猪后尘,因杂交消失。

他表示,要让“六堆黑猪”能够保种下来,就是利用“六堆黑猪”所兼具独特的文化与风味优势,发展“六堆黑猪”产业,让具有强烈客家色彩的“六堆黑猪”,如同时下的香草猪、自然猪、上荷猪和台糖安心豚等品牌一般,创造独特的口碑。

曾纯纯和谢旭松谈起早期的客庄养猪,小时候的情景再度被唤起。曾纯纯说,“我们希望唤起六堆人这样的成长记忆,黑猪做为客家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希望六堆子弟能对过往传统黑猪文化重新认识,推广‘六堆黑猪产业’,借着客家庄保存台湾纯种黑猪及黑猪文化。”

朱有田和曾纯纯已着手与谢旭松打造“六堆黑猪”产业。谢旭松将联合产销班员,以推出“六堆黑猪”冷冻肉、香肠和客家咸猪肉等踏出第一步。这是学界为了动物种源保种与文化保存,共同与猪农激荡出的地方文化产业开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