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中国通胀威胁全球贸易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4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萧惠文编译报导)美国和欧洲正奋力拉抬经济的同时,中国却面临着相反的问题:竭力思考如何提振增长,而又能避免通胀失控。17日(上周日),人民银行再次下令各大银行提高准备金。这是中国经济过热的最新迹象。此举实际上减少了银行的可用于放款的资金,也是一个试图冷却经济的做法。

据《纽约时报》报导,通胀高涨已危及中国作为世界低成本工厂的地位。一旦中共当局抑制通胀的措施使经济受挫,将连带导致包括通用电气(GE)、智利铜矿等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前景黯淡。

内部威胁

在中国国内,通货膨胀也威胁了社会稳定,特别北非和中东独裁政权成为抗暴的目标以后,北京为此感到特别担忧。

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院(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经济学家瑞哈特(Carmen M. Reinhart)说:“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一大问题,实际数字比官方公布的更糟。”她表示,北京正陷入经济拉锯战中,试图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同时又能控制通胀。

中共当局15日表示,食品价格正在飞涨,中国消费物价指数已上升5.4%(其近3年来的最高增幅)。过去6个月来,北京紧缩了银行的放款,并调高了放款利率(不鼓励放款)及存款利率(鼓励存款)。17日更决定把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20.5%,为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共当局还增加农业补贴,以遏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并试图禁止部分中国企业将消费产品涨价。这些动作却正好与美国政府相反。在美国,通货膨胀很低(上个月的通胀年增率是1.2%),他们辩论的焦点是:在已知的赤字规模下,要用多少资金刺激经济。欧洲的通胀也很低,部分政府还实行严厉的紧缩措施来削减预算缺口。

但分析师说,中共这种经济管理的结果好坏参半,虽然经济增长已经开始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调整为适度增长,但通胀却变得越来越糟。例如,尽管中共北京一直承诺要打击房地产市场,并在未来数年花数十亿美元建造经济适用房,但住房价格却持续攀升。

在上海市中心,平均一套住房至少要价50万美元,即使在成都这样的中部二线城市,一套标准住房的价格也是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的25倍。

分析人士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太依赖于房地产开发和政府对公路、铁路和其他数以十亿计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这些都是引起通胀的开支项目。中共15日表示,2011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5%,其中房地产投资猛增37%。

全球商品和食品价格等一些通胀因素,可能远远超过中共北京以外的影响。随着全球石油价格上涨,汽油价格也在大幅上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对燃料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汽油价格已从2009年每加仑3.82美元上升到接近每加仑4.5美元。

与此同时,食品价格的上涨正以各种方式显示出来,包括速食连锁餐厅的价格提高,此外,康师傅1月份也对其市面上流行的方便面提价10%。

经济泡沫的威胁

中共当前的经济刺激政策开始于2009年初,当时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北京拿出5,86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并创下国有银行超额信贷的记录。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当地政府的巨额投资项目,确实恢复了经济增长。然而,即使在当时就有人关注到物业价格的飞涨,但仍然出现了银行贷款毫无节制的扩张和地方政府积累了巨额的债务。

令一些专家担心的是,泡沫终将破灭,并将导致大型国有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涌现,这些大型国有银行一直是19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融资者。

部分经济学家则开始怀疑,高通胀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为了鼓励市民消费,北京等多个城市政府都要求雇主提高工资。

为了减少城乡贫富差距,中共当局已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高工资抬高了生产成本,从而导致更高的产品价格。一些专家说,工资上涨可能是未来几年推动通胀的不可避免的一股力量。

这种转变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国内消费者,而且对出口的影响可能甚至更大。随着工资和生产成本的提高,沿海加工厂要求运往海外的商品要涨价。这意味着美国、欧洲和其他买家不得不为这些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或者去别处寻求较低成本的供应商。在某些情况下,零售商以出口商认为太低的价格下订单。

瑞士信贷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说:“我听到许多中国出口商拒绝来自沃尔玛和其他西方零售商的订单,我已经关注中国经济很长时间了,却从来没听说过这事。”

许多分析人士说,政府将不得不拿出更多调控措施来放缓经济增长,例如限制贷款、继续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给这种教科书式的方法来控制通胀,但到目前为止,效果好坏参半,并不被普遍看好。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说: “通货膨胀的根源是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刺激政策。”经过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后,要杜绝通胀是不容易的,“这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相关新闻
外电:中国工资上涨带动全球通胀
产油国乱局致油价高涨 中国通胀更难控
陶冬:中国通胀升温 第二波将至
华尔街日报:中国通胀输出到全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