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贡寮.隆岭古道(福隆段).旧草岭隧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44
标签:

本站已启用新留言板(针对个篇旅记)。不限主题或对版主的留言欢迎前往首页留言板。
首页留言板(含所有旧留言) 旧草岭隧道北口(福隆端)

今天再次陪着母亲来旧草岭隧道骑脚踏车,一行十一人。由于夏日太阳晚下山,大家决定晚点出发,所以下午近四点抵达福隆。

原本大家认为这个时间最理想,骑车过隧道,傍晚在石城海边眺望龟山岛,享受晚风吹拂。我呢?则想独走隆岭古道越岭至石城的隧道南口与大家会合。

不料事与愿违,到旧草岭隧道口,向商家租脚踏车,才得知草岭隧道只开放时间到下午五点为止。其实隧道口有公告牌,我来过几次,却没有特别留意这讯息。一个小时内要骑车来回旧草岭隧道,加休息停留,时间绰绰有余。至于想要古道越岭就有困难了。如果隧道已封闭,越岭之后,要如何回程呢?只好放弃原有的想法。

于是退而求其次,只爬隆岭古道的福隆段,爬到古道最高点的越岭鞍部,探访土地公,放眼太平洋,然后再循原路折返。这样我应该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五点以前回到隧道北口,与家人会合。


隆岭古道

上一次走隆岭古道,已是六年前的往事。当时旧草岭隧道南北口被砖块封死,隧道口一片荒芜,而隆岭古道也相当荒凉,我寻寻觅觅才找到古道入口,越岭之后,因觉得古道太幽寂,而不肯独走回头路。

因此选择走滨海公路,远绕三貂角,才回到福隆。足足走了十四公里、四个小时的公路,苦不堪言。

两年前,旧草岭隧道重新启用,整建为自行车道,旧隧道从此获得重生。对隆岭古道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这条具有两百多年的淡兰古道,也因此更适合健行踏青。从福隆越过隆岭至石城海滨,不必再原路越岭回来,更不必辛苦绕道公路,而可以走2.6公里的草岭隧道返回福隆,隧道步行时间约40~50分钟路程而已,且隧道内沁凉,宛如冷气房,使隆岭古道可以走出一条完美且特殊的O形路线。

一般的O形路线,多为左去右回,或右去左回的环状路线,而隆岭古道的O形则是上下相叠。去程翻山越岭,回程直走隧道。而草岭隧道建于大正13年(1924),隧道内老壁旧砖,古味十足,也算是一条历史古道。走隆岭古道,可以领略两种不同古道风情,也是很特殊难得的体验了。

以上是今天原本预定的体验,不过因未考虑草岭隧道关闭时间,只能择取重点,走一段隆岭古道而已。


内隆林古老土地公庙及古碑

从隧道北口福隆端的停车场出发,开车沿着外隆林街上行约百来公尺,遇岔路右转内隆林街,上行约五、六百公尺,抵达七星堆。当年,我曾在这处乱石堆附近寻找隆岭古道的入口。

由七星堆续行约一百公尺,右侧山腰有一间内隆林福德宫。以前来访时,却忽略了这座改建的新土地公庙,庙旁还保留了石砌的古老小庙,只是将旧庙庙门用砖块封闭而已。旧庙为何封门?大概是担心土地公走错间吧!?

小庙旁还有两块古碑。古碑已严重风化,文字漫灭,无法辨识,想必历史相当久远。我试着用树叶轻拭碑面,再用手指触摸,虽然不敢奢望能摸到“吴沙”两字,但仍有期待“吴化”或吴姓子弟的名字。不过字迹实在太糊模,触来摸去,一无所获。

嘉庆元年(1796),吴沙率领三籍移民入垦蛤仔难(噶玛兰),就是经过这里,然后越过隆岭。次年,吴沙病故,而由侄子吴化继承其志,逐步拓垦兰阳平原。吴沙是福建漳洲人,虽然带着三籍移民,共垦兰阳平原,但实际上仍以漳州人为主干。嘉庆十五年(1810)年大清帝国将蛤仔难收入版图,筹画设治的杨廷理统计了当时兰阳人口如下:漳人四万二千五百余丁,泉人二百五十余丁,粤人一百四十余丁,熟番五社九百九十余丁,归化生番三十三社四千五百余丁。

兰阳平原几乎是漳州人的天下。至今我在兰阳平原旅行,总觉得当地人的闽南语腔调熟悉,口音听来亲切,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吧。


内隆林土地公庙(新)。

内隆林土地公庙(旧)。

由内隆林福德宫续行约百来公尺,左侧有一座心斋桥,过桥后的右侧为隆岭古道的第一登山口。桥头“隆林古道”的指标。“隆林”是当地地名,分为内隆林与外隆林。隆林,应是由“隆岭”衍变而来。

若从第一登山口往上爬,则古道隔着隆隆溪与内隆林街平行,至上方处,古道与马路再度会合。由于时间不足,只好略过这段古道,不过桥,继续开车上行。内隆林街产业道路末段变为土石路,道路狭窄,前行约0.8公里,抵达道路终点。由心斋桥而来的古道,在这里与内隆林街再度交会。

往前走,民宅前的小道路,但有铁链阻路,禁止汽车进入。停车于路旁,步行往上,约三、四分钟,右侧出现小径,入口有隆林古道标志,颇多登山条。转入古道,即认出这是我当年曾走过的古道路径。

阔别六年,欣见古道欣欣向荣。当时走这一段路,杂草多,又有蛛蜘网,如今路迹明显,路况良好。沿途老榕枝干繁茂,像藤蔓般的弯曲横生,树枝多姿,盎然生长。古道泥径,气氛幽雅。

才约二十分钟的爬坡路,便抵达古道最高点的越岭鞍部。老榕前,原本已迁走的小土地公庙遗址,已重建一座石砌小庙,称为“石城仔岭水头土地公”。或许是土地公回来了,这条古道有人定期整理,更多的山友造访,山路才会变得如此明朗。

站在鞍部的棱线上,就望见蓝蓝一片太平洋了。石城仔岭,海拔280公尺,更低于草岭古道的垭口,成为早期移民入兰的重要孔道。“隆岭夕烟”被噶玛兰文人选为兰阳八景之一,有诗咏叹:

层层石磴绕青云,绿树浓阴路不分。
半面斜阳还返照,晴烟一缕碧氤氲。(注1)
昔日绿树浓荫,与今日景致相同,而古道沿途已不见层层石磴,如今只剩土石残阶而已。

石磴盘旋暮色苍,引人烟景入岩疆。
轻如翠带拖岚起,细与晴丝挂嶂张。
几担归樵寻出径,半林栖鸟抹斜阳。
来朝拂袖登高顶,雅近鑪头捧御香。(注2)

“来朝拂袖登高顶,雅近鑪头捧御香。”,所指应就是我眼前的这座石城仔岭水头土地公,那么这座庙的历史少说也有一百六十年了。


石城仔岭水头土地公。

鞍部棱线眺望太平洋。


草岭隧道

我的探访仅至越岭鞍部而已。循原路返抵登山口,开车下山,回到草岭隧道北口,时间刚好下午五点钟。

我准时归来,而却不见家人踪影。原来,草岭隧道虽说五点关闭,但管理员可不敢贸然闭门上锁,因为大多数游客都从福隆出发,所以必须先确认石城端的游客都已骑车回到福隆这边,才能关闭隧道。管理员得先至石城端一一劝离游客之后,先封闭石城端隧道,然后再回来封闭福隆端。

既然隧道还没关闭,于是我走进隧道里迎接家人。来过几次旧草岭隧道,都是骑自行车,这次落单,隧道慢走,体验又不同。在隧道里走了几百公尺,遇见家人分乘自行车,一辆接一辆的回来。我也跟着返回走。出隧道,时间尚早,在广场平台休息聊天。今天同行的三位小朋友,二岁的Baby Shu,三岁的杨妹妹,四岁的小东,意犹未尽,租车店老板娘热心,提供幼儿小单车让他们免费试骑。三人玩得不亦乐乎,大人则开心在旁哄闹。

离开草岭隧道,我们由福隆绕往宜兰,改走雪隧回台北。虽然路途较遥远,但滨海风景美,比走原路更尽兴。而每次开车绕经三貂角,我总会向人提起当年勇,当年自己如何独行四小时,走了十四公里的三貂角滨海公路。当年走到脚底起水泡,公路漫漫,似永无止尽,一路走,一路暗骂自己是笨猪头,如今竟成为可以向人“臭屁”(自夸)的往事。

看来中年人生要趁还来得及时,做点疯狂事,老年来时才有臭屁往事可以骄其儿孙,让孙子听得目瞪口呆的大声赞叹:“阿公真神勇。”

旅游日期:2010.07.13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七星堆。


心斋桥。


不过桥,续行内隆林街。


第二登山口,入口明显,石块有“隆林古道”标志。


路旁老榕枝干横生。


鞍部老榕及石城仔岭水头土地公。


返抵旧草岭隧道北口。


草岭隧道口,家人铁马归来。


草岭隧道口,家人铁马归来。


草岭隧道口,家人铁马归来。


草岭隧道口,家人铁马归来。


草岭隧道口,家人铁马归来。


草岭隧道口,家人铁马归来。


回程,路过乌石港,顺游兰阳博物馆。


兰阳博物馆(五点已关门),只游户外平台。

相关新闻
北市中山.鸡南山步道.文间山.剑南蝶园
台北坪林 .鬼子濑尖(大尾山步道).水耸凄坑溪步道
台北八里.挖子尾自然保留区
台北乌来.高砂义勇纪念园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