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周晓辉:生活在民国时期的上海真的比现在艰难吗?

【大纪元2011年07月21日讯】不论在当代中国还是在民国时期,上海都是引人注目、引领时尚的繁华都市。但是对于现在生活在上海的人而言,抱怨成了家常便饭,因为房价高、物价高而工资却很低。而这样的抱怨声我们却很少从抗战前的上海人那里听到。不妨做个简单的对比。(抗战后上海沦陷,物价上涨,实属非正常时期,暂不拿来做比较)

资料显示,10年前上海职工平均月工资是1200-1500元,如今则是3896元,增幅为2到3倍,而房产10年间却平均涨了10倍以上。以一个月收入为3500元的单身上海人为例,如果需要租房,则一室一厅的租金为900-1200元/月,二室一厅的至少1500元。一日三餐按每日20元计算,一个月600元;另付水电煤气电话网络等600到700元,交通费300元,社交费用300元,基本所剩无几,更遑论买什么动辄每平方米3、4万的高价房了。这其中还没有考虑看病、赡养老人等的额外支出。

随着近几年物价水平的持续升高,对于诸多上海普通市民而言,负担是越来越重。比如:大米2块多一斤,猪肋排48元一公斤,青菜每斤4元,芹菜每斤5元,蕹菜(最差的菜)2.5元一斤,葱10元一斤,大蒜头12元一斤,韭菜4元一斤,南瓜2元一斤,山芋2元一斤,番茄5元一斤……幼儿园、小学、中学的赞助费从一万到十万不等,大学学费一年从五千到一万不等……

上海官方承认,物价等因素造就了大批新城市贫民,形成了“上海式贫困”。具体表现为:物价上涨使衣、食支出总量明显偏低;住、行等基本生活开支不断增长;医疗、教育支出增加且占比例越来越高;低保家庭实际支出呈现透支,家庭抗风险能力不断降低。也就是说,上海的穷人越来越多了。

再来说说民国时期的上海。根据上海总工会的资料显示,清末至1927年前,上海经济发展比较正常,物价虽逐步上涨,但幅度不大,相对稳定。工人工资在每月6到12元之间,1920年的月工资以9元左右者最为普遍,普通店员月工资在16到30元之间,而职员则是工人工资的一倍或几倍。

随着国民党基本统一全国,上海经济有了更快速的发展。1927年至1936年,上海处于繁华时期,物价总体涨幅不大,基本处于稳定时期。这一时期工人工资总的水平要高于1927年以前,工人每月工资提高到了14到30元,职员工资仍然在同业普通工人的一倍以上。中学教师工资水平一般高于普通职员,月收入达100-200元,大学老师更高,小学教员工资收入则与普通职员接近。

而此时的物价低廉,1912年,上海最高市价每石米9.47元。1925年,最高市价每石12.67元。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和《上海工人运动史》披露,1927年在上海,二号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 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 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 1尺0.107元。(注:原文中的“石”,应为两百斤,但也有人说是120斤;1包面粉,应为44斤)

《银元时代生活史》也有类似记载:20年代的上海,老刀牌烟1包3个铜板,剃头8个铜板,绍兴酒1斤1角钱,臭豆腐干1个铜板买两块。拿了1块钱稿酬,请6、7个同学去吃茶,茶资8个铜板,生煎馒头、蟹壳黄等各种小吃也才花去20多个铜板。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则提到,1929年,每块银元兑换两三百个铜板,一两个铜板可以换一只鸡蛋。

至于租房价格,上海的石库门一层楼,有电灯、自来水,月租10块钱;住客栈,每一铺位3角5至6 角;纱厂宿舍,月租2到5元不等,两层楼可住10人,自来水由厂方提供,有的还供电;带家眷者,两家分租一层,费用不过1元多;最好的宿舍,为砖瓦结构,铺地板,长宽500立方尺,容积5000立方尺,有厨房、路灯和下水道,月租6至9元;此外,工人也可租地,结庐而住,半亩地年租金200元,21户人家分摊,平均下来每户每月8毛钱,当然,环境极差。

当然,上海彼时的房价也算高的,但同今天的国人不同的是,购房人一旦买房就拥有房基地。曾经看过一个民国老中医的回忆录,他曾花了2万5千银元买了一幢二层小楼,底层5间,二层4间,包括一个小院子,占地约半亩。粗略计算了一下,当时房子的价格为7400元/平方米。作为高薪阶层的教授五年左右就可买得起这样的楼房。而这在当今的上海是完全不可以想像的,这样的小楼现在至少要六百万人民币,有多少教授忙活五年就可以买得起呢?

再看学费。当时中国的大学分为公立和私立的两种,私立大学有教会办的,也有私人办的,因此学费也略有不同,公立的每年在22-40元,私立的在45-120元。比如上海国立商学院、医学院学费一年20元,住宿费12元;私立的复旦大学和光华大学,一年学费为100元。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一个普普通通的年收入120元的工人,养活一个4口之家,并供子女上大学,并非是什么困难之事;而那些高收入阶层,如教授、高级职员,更是生活得十分惬意。

试问,现在的上海人有多少可以轻松地过日子呢?上海如此,中国其它地方也大致差不太多。如此看来,谁能说现在的日子就比“旧社会”的生活幸福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