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物价差别大 经济学者很吃惊

人气 19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6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高紫檀报导)近日,中国大陆通货膨胀继续加剧,物价冲高令公众不满,有网友发布微博对中美消费及物价进行了对比,此博文得到广泛转发。这条博文还引起了经济人士的共鸣,经济学家简天伦表示,中国普通民众收入比美国低得多,但消费的产品比美国贵得多。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共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此外,商品流通中的费用过高也对商品价格起到了助涨作用。

美国商品比中国的便宜

网友在这条微博写道:中国,工资5,000元,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一次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一次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牛仔裤20美元,买辆车30,000美元。虽然数据未必完全准确,短短几句话仍道出了中美物价及消费的巨大差异。

经济学家简天伦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曾经也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结果令他很吃惊。以购买力和人均收入水平来说,中国物价明显高于美国,甚至在价格上,很多美国的商品都比中国的便宜,甚至在美国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也比在中国便宜得多。

他举例:“2007年在中国配了一个老花镜,价格是220元,同等质量的在美国商场只要10美元。”

“中国的房价不用说了,北京、上海的房价都比纽约曼哈顿的房价贵得多,一套6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子,质量一般,都可以卖到200万人民币左右,不可想像。”

简天伦说,中国收入比美国低得多,但中国国内消费的产品,常常比美国贵得多,现在很多人都注意到这个现象。

大陆知名财经评论人士时寒冰去年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简天伦的结论。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去年,时寒冰到美国旅行,特别对中美物价的差别进行了半个月的走访对比,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国内一套3万元左右的阿玛尼西装,在美国只要500美元就可以买到;国内标价4.6万元的劳力士手表,在美国不到4,000美元。

在美国,一杯咖啡只要2美元,看一场电影只要10美元,分别占美国人平均月收入的万分之六和千分之三。而在中国,同样的比法得出的数据是百分之一点三和百分之三点五,相当于美国居民负担费用的45倍和12倍左右。

在中国售价为1,500元左右的箱子,美国商场通常标价70多美元。

通过这次为期半个月的走访,时寒冰最终的调查结果是:除非涉及到人工服务,比如理发,或涉及知识产权,比如图书音像外,美国商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即便“MADE IN CHINA”的商品,常常也比中国便宜50%以上。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高流通费用是主因

对于中国商品价格比美国商品价格贵的原因,简天伦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中美商品价格差的主要原因,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费用也起到了助涨作用。

简天伦分析,最近几年,中国大陆银行贷款急速增长,尽管中国的GDP比美国少得多,但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超过美国20%多;长期以来中共以低估人民币推动出口,产生巨额外汇顺差,以致外汇储备年年攀高。为了维持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央行以基础货币增发来对冲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大大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再加上近年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大量以卖地收入为担保借钱投资,截至2010年底,地方债高达10.7万亿人民币。

他说:“这些方面导致大量货币供应,从而使市场货币流动性泛滥,加剧通胀,推高了物价。”

简天伦表示,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共多年来财政收入增速都远超国家GDP增速,年增长达20%以上司空见惯,实质是税收非常高。

他举例: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比如有什么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流转税,导致一些产品的最终端价格有50%甚至70%是税收。”

简天伦说,再一方面,中国的物流费用也很高,大陆有媒体报导,1公斤货物从广州运到上海,比从广州运到美国更贵;从上海运到贵州,比从上海运到纽约更贵。而且商品进入商场、超市还有入场费,抽成费,商品展示费,堆头费,海报费,新商品推广费等等巧立名目的费用,这些费用有时占到零售商营业额的30%以上。

简天伦认为,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国民众收入比美国低得多,但消费的产品比美国贵得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也对中国青年报举例说,在目前中国商场里出售的100元女性化妆品中,会有14.53元的增值税,25.64元的消费税以及4.02元的城建税。单这三项,就占整个女性化妆品零售价格的44.19%,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间接税收,保守地说,政府税收对女性化妆品的最终价格至少“贡献”了50%以上。

再比如,一块在内地售价为2,700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将包含17%的增值税392元,30%的消费税692元,还有11%的关税……他表示,顺着这个逻辑推演,就知道这种价格的高企是如何转嫁给消费者的了。


网友张贴美国感恩节前超市的广告(网络图片)

相关新闻
中美真实生活之比较全面篇
全面比较:中美两国人民的生活成本与待遇
外电评论:中国经济大跌价
【新纪元】谢田: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内外解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