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准诺贝尔奖” 被埋没40年

人气 543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9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宇综合报导)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领取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The Albert 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成为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科学家。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不过在过去40年中,她在青蒿素的发现中做出的个人贡献,并没有得到中共官方的承认,而是被淹没在集体成就中。

评委:中医造福人类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赞扬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他们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教授在颁奖仪式上也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屠教授发表获奖感言时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她说,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中医药,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她呼吁开展全球性合作,使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在人类的药物史上,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青蒿素列入世卫基本药品

拉斯克奖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视频上介绍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教授遍阅古代医学典籍,察访民间药方,拜访全国各地当时尚在世的许多老中医,选出了2,000个与抗疟有关的方子,经过筛选后集中针对200种中草药的380个可能的方子进行研究,后来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得到灵感,找到了青蒿素。后来又历经无数次失败,成功发现了提取青蒿素的办法,从此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方法,使世界数亿人受益。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墙里开花墙外香 研究成果40年在国内未获认可

屠呦呦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在中国国内,她没有什么名气。相较于现在中国科研领域的诸多学者科学家,她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但她数十年来默默耕耘,使世界数亿人受益,终获国际同行认可。

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已经40年了,尽管一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荣誉,至今81岁仍在默默的工作,她一直在研究青蒿素。

青蒿素挽救了大量疟疾患者的生命,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全世界应用,但在国内却一直未得到公认。对此,李连达说,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曾引起争议,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但在国内,这一杰出的科研发现一直被认为难以确定成果归属而没有得到公认。诚如她在获奖感言中首先感谢自己的团队一样,一项科研成果,一定是团队的结晶,然而屠教授付出的艰苦努力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却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她的成果却被埋没40年。

李连达说:“一项成果,40年得不到公认,我想,对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都会觉得不公平。”但屠呦呦没有在意这些,她对青蒿素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

李连达这样描述屠呦呦的率真直言:“她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或个别谈话也好,她同意的意见,马上肯定;不同的话,就直言相见,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关于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由有“现代广告之父”之称的美国广告经理人阿尔伯特•拉斯克和夫人玛丽•拉斯克于1946年创立,以表彰在医学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在世科学家、医学研究者和公共服务人员或机构。自创立以来,共有300多位科学家获奖,其中80位最后获诺贝尔奖。拉斯克奖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外界普遍认为,屠呦呦离诺奖仅一步之遥。

(责任编辑:贝利)

相关新闻
科技战激烈 多名中国医学研究人员被拒入美
梁朝伟再获殊荣 拍戏受邀留名德国城市金书
外籍教授几乎被“清零” 分析:学术也是政治
周星驰首拍综艺 宣传片获赞“背影都有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