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交通要地人潮多 商家多是亿元户

人气: 78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2年04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谢平平台湾台中报导)现在行经中正路,最显眼的是某太阳饼店的招牌,占据了角地的商店,像极伸出大大的手臂,向路人热情的拥抱。这里曾是台中市最繁盛的地段,月租金超过上百万台币,柱子旁的一个小摊位月租金也要3万到5万,而当时北区的一栋不到20坪的2层透天才50到60万上下,一碗阳春面不要10块钱。

在中区经营店家超过50年的店家老板娘回忆起当年的盛况,不愿多讲,只说即使现在的台中市重大公共建设都往西移动,位在中区的台中火车站仍是台中市的门面,再怎么说,也不应该沦落到这般景况,没有出走的店家多半是自住的民众,现在以服务老客户为主。

老板娘说,有许多当年就读一中、女中、台中家商的学生回来探亲,大家都惊讶现在的中区怎会如此萧条,即使到了台中公园,似乎也找不回当年那般盛况。

繁华时 林青霞曾驻足

1961年(民国50年)完成的综合大楼百货商场(日据时代的行启纪念馆)是第一栋钢骨结构大楼,拥有中部第一部的手扶梯,当年十分神气,成为外地人来台中市必访之地;而太府建设的天龙名店开幕时,请到林青霞与秦汉共同剪彩,盛况空前。

1977年底开幕的华华百货设有中部首座透明电梯,隔年,台北中信集团总经理徐小峰挥军南下,接手改为大大百货,重新开幕时,请到当年知名影星“小王爷”陈丽丽剪彩,热闹非凡。

大大百货并不像现在的百货公司有独栋建筑、服务台、文化教室、生鲜超市、美食街等设施或规划,它只是位于台中市青果合作大楼的地下2楼、地上3楼的百货商场,但在当年多是木造、砖造建筑中,上千坪的卖场加上钢筋建筑,已是了不得的规模。

曾经蝉联地王(中正路、自由路)店面数十年的二代经营者何澄祥记得,当年自家楼上的一块广告招牌月租金30万,1987年在民族路、继光街创业的陈永围当年4坪大小的店面单月租金就要4万元,这还算是比较差的地段。

除夕夜 摊贩就能进账30万

陈永围记得,当时联福面包隔壁鞋店的门口摊位一个除夕夜就有30到40万的进账;之后他租下三商百货隔壁的4楼透天,约有300多坪的使用面积,3个月的房租100万。

依据店家的描述,因为火车站、客运总站都设在这里,因此聚集南、北两路客人,人潮络绎不绝,店家从早到晚都有做不完的生意,中区也发展出功能齐全的各式店家,足以应付各种客源;刚刚进军台湾的速食业者也到中区来分一杯羹,例如:温蒂、肯德基、明治、比大营等,摩肩擦踵都不足以描述当时的盛况。

中区整整繁荣了将近30年,当时在中正路上靠近继光街的4层透天店面都值上亿台币,遥遥领先其他地段。

停车位不足 成为发展致命伤

随着台湾的经济起飞,1970年代,福特汽车、Toyota开始在台湾设立生产线,轿车慢慢成为民众的另一种代步工具,而当初日本政府在规划市中心时,并没有想到汽车将带来巨大改变。因此,当时中区五大百货公司虽然年营业额惊人,却都没有规划停车位。

当中区的商业鼎盛之时,停车位的缺乏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1986年(民75),已有报导指出中区停车不易,将损及其发展性;1980年(民69)成立的全国饭店、来来百货都因为规划有大量的停车位,逐渐成为民众转向消费的新兴商圈。

1987年(民76),市政府为了疏散中区车潮,将中正路、中山路等改为单行道,却让中区商家叫苦连天,因为人潮少了很多。出身中区的逢甲商圈主委王朝艺分析,改单行道可以快速疏散人潮,但对商家而言,人潮就是钱潮,此举反而成为中区商家的致命一击。

1970、1980年代,中区曾陆续发生几次严重大火,出动了中部军、宪、警上千人力、直升机抢救,且多在百货公司;王朝艺认为,影响最严重的一次是卫尔康大火,其死伤惨重,震惊全国,市府开始严格取缔不合消防法规的店家,予以断水断电的处分。

雪上加霜的是,网路谣言“幽灵船”指称下一个起火点为第一广场,这栋原本是年轻人最爱的娱乐场所顿时弥漫着恐怖的气氛,连带中区的各公共场所人潮逐渐减少,民众明显转往北区的三民商圈。

慢活形态兴起 起死回生有望

现在的中区仿佛喘了一口气,当年的人声杂沓已是他日黄花,许多拥有好手艺的老店家依旧开店营业,曾经进驻百货公司的代表性美食依旧让人垂涎;在店里,会发现仍有最新流行式的衣服、鞋款;火车站前有汉方饮料、连锁书店、背包客旅店、新兴商务旅馆,走到大型生鲜超市、诚品书店也只要10分钟;现在的中区有着慢活的步调,市政府如果再加把劲,中区的转型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李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