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真言:中国人应该明白的事(续四十一)

【大纪元2012年07月22日讯】长期以来,中共利用其控制的 舆论宣传工具持续不断的向中国民众强力进行一言堂的愚民欺骗洗脑宣传,太多的中国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对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诸多历史及 现实事件,认识糊涂,或是偏激片面,或是认识不清,或是根本就不知道,陷在中共刻意营造的错误泥沼中不能自拔,严重的影响了对事物的客观 判断而不自知。本文拟就当今及历史上被中共或是扭曲或是掩盖的诸多历史事件中的部分大事的如实解读,帮助你廓清迷雾,恢复良知。

关于“封建”与“封建社会” (一)

什么是封建?什么是封建社 会?相信不少人会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认为这是一个毫无必要提及的常识性问题。而实际上,这是一个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道路的不同的选择,都如此有关。不同的选择当然会有不同的结果,而有的选择是生与死的选 择,是天堂与地狱的选择。封建与封建社会问题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你,你却可能不知道,你更不会知道,你的不少人生选择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 基点上,你被一个错误的观念支配了几十年而不自知。

很多人意识不到,在其它国家 的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中国就与众不同,很多问题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问题、事物都被中共邪党强行赋予了政治色彩,把简单的问题政治化了。 在中共邪党治下的中国几乎所有的问题都突出政治、政治挂帅。这是一个以政治为核心的国度。这个政治就是维持中共邪党的专制独裁统治,中共 邪党称之为“大局”。中共邪党要求全党全民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所谓的“大局”,以服务“大局”为中心,什么都比不上“大局”重要。为 了这个罪恶的政治“大局”,可以不顾基本的历史事实,肆意歪曲篡改历史,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说起来,不过一个纯粹简单的 学术问题,实在没必要绕来绕去地解释上这么多,但如上所言,在中国这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一个学术问题。政治问题又被称作意识 形态问题,所谓意识形态就是马列观,就是中共的意志。这是一个全世界唯共产党国家独有的专词,唯共产党国家才有的标尺,是衡量是否与共产 党保持一致的标准,在绝大部分共产党国家,尤其是中共极权统治下的中国,这是每个人日常社会生活中自觉规避、自觉服从的东西,人的所思所 行都首先要以此先行检验,合则行,不合则废。可悲的是,这已经成为共产体制国家特别是中国大陆人的生活习性,成了一种与生俱在的习惯。没 有人去醒思这是一个绝对不应该存在的扭曲人性的邪恶东西。六十年中共邪党的专制独裁统治,中共邪党成功的以马列毛思想改造了中国文化,改 造了中国人,成功的以党文化全面替代了中国传统文化。今天中国人一切思维的方式及内容,都是党文化的东西,全无传统文化的影子。而绝大部 份人又不自知。这也是大部分中国人认识不到封建问题重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很有必要多说几句,点醒被愚弄多年、已失去基本分辨能力的 国人,你对绝大部分社会与历史问题的认识都是偏颇和错误的,包括本文的主题。这当然不是你的错,而是中共邪党的灌输之罪。但是,因不明真 相而造成的损害与灾难却只能由自己来承担。中共邪党绝对不会为此承担半点责任。

“封建”与“封建社会”问 题,是一个悖谬至极的问题,是一个被极度妖魔化了的问题,这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并不新鲜,大多人都心知肚明。但是,一般国人却不清楚。改革 开放以来,许多大陆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影响下,开始挑战传统的 “五阶段论”,奴隶社会非人类历史必经阶段以及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奴隶社会的观点已成众多学者的共识。但是,中国有无封建社会,或者说,秦 以下的中国社会是否属于封建社会问题尚未解决。问题的阻力不是因为封建问题的模棱两可难以区分,而是执政者也就是中共当局的阻挠。社会发 展五段论早就是一个伪问题。但对一般民众而言,甚至于对中共体制内历史学术圈子之外的中共中下层来说,都无异于石破天惊,好比1+1=3一样令人错愕。几十年的愚民教育,封建问题早已是铁板钉钉,天经地义,根本就毋容置疑。无论是教 科书、工具书还是学术、舆论媒体都言之凿凿,不容置辩。中共对世人的欺骗并不是专对一般普通百姓,还包括它体制内的中下层,甚至是高层, 中共的“此件发至省军级”、“此件发至县团级”、“此件传达至全体党员”等规定,就是中共欺骗民众的明证。“封建”与“封建社会”问题, 不是一个普通的简单的历史与学术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问题对中国人生活的叨扰很不一般,它的影响面之大、之深重,无出其右者。几十 年的浸淫,封建问题之毒早已侵袭到中国人的骨子里去了。此毒不除,不仅毒化压抑中国人的当今,更重要的是它会危及到中国人的未来!这不是 像中共邪党一样有意夸大其词、妖言惑众、危言耸听!及早归正与澄清对于“封建”及其相关问题的扭曲认识,彻底解体封建问题的负面影响,对 于今天的中国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缘起

关于“封建”与“封建社会” 问题,是一个涉及中国社会诸多社会事由的基点基调问题,举凡许多政治问题、学术问题及民众生活问题的是非标准与此直接相关或有连带关系, 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几十年来,对中国民众影响巨大、深远,印象极为深刻。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这个为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问题是一个被 中共邪党刻意歪曲的概念。正确辨识、厘清、归正封建问题的是与非,不仅仅在于可以还历史真实面目,打碎套在民众身上的精神枷锁,从思想上 解放民众。更重要的是可以彻底否定中共革命的合法性与虚妄性,让民众认清中共邪党的流氓本质,及早抛弃中共,结束中共邪教对中国长达六十 多年的非法独裁统治。

对“封建”与“封建社会”问 题较早提出质疑并专门论述的是大陆学者何新,他在1986年发表的 《中国古代社会史的重新认识——从近年出版的两部史着看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危机》一文中,认为:“近三十多年来,当代中国史学一直被束缚 于一种历史公式之中。这就是‘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社会(共产)主义制’这个著名的五 阶段社会发展公式。这一公式来自本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史学,是当时的苏联史学家根据他们所误解了的马克思的思想而构造的(参见拙文《马克思的历史观与社会五阶段公式》,《晋阳学刊》一九八二年第四期)。产生这一历史公式的理论背景,一是古典进化论的单线演化模式,一是十九世纪欧洲史学中流行的欧 洲中心主义。这一历史公式假定人类社会发展只应当具有单一的发展和演化模式,实际上就是以欧洲道路作为标尺的模式。然而,对于亚、非、拉 地区的大多数民族和国家来说,由于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欧洲是那样地不同,它们不仅从未走过欧洲式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且也从未经历过希 腊、罗马以及中世纪欧洲那种奴隶制、封建制的道路。但是三十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学却一直在做两件事。第一是试图尽可能地削足适履,扭曲、删 改、修正中国历史,以便把它塞进这个历史公式的框架内。第二就是在‘历史规律’的名义下,将这个公式神化成不允许怀疑和批评的神圣教条。 由于这种历史公式论的束缚和影响,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就总是寻找似乎能够验证那种历史公式的共同点,有时甚至把根本不 同的社会特点也误认或论证为相同的。这样一来,不仅中国历史被曲解了,非中国的世界历史也被曲解了。”

何文的发表,不啻一声惊雷炸 响,冲破了三十多年来一直被严严包裹的关于封建社会研究的史学黑幕。1990年,大陆学者冯天瑜出版了《中华文明史》一书,在书中的“中国‘封建’制度辨析”一节,也对秦以后封建社会说提出质疑。之 后,1993年著名学者李慎之在致青年学者的一封信中对何新和冯天瑜 的观点表示了赞赏。他说:“滥用‘封建’这个词原来正是政治势力压倒‘知识份子的人文精神’的结果。因为时下所说的‘封建’以及由此而派 生的‘封建迷信’、‘封建落后’、‘封建反动’、‘封建顽固’……等等并不合乎中国历史上‘封建’的本义,不合乎从feudal, feudalism这样的西文字翻译过来的‘封建主义’的本义,也不合乎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封建主义’的本义,它完全是中国近代政治中为宣传方便而无限扩大使用的一个政治术语。”(《“封建”二字不可滥 用》,载《中国的道路》,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并提出“循 名责实、正本清源,是所望于后生”。这封信振聋发聩,仿佛一把利剑在封建问题的黑幕上扯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广为 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掩盖了几十年的封建问题终于见到了天日。中国人由此知道了原来中国的所谓封建社会说是一个中共邪党胡编出来的四 不像的怪胎。

在这以后,质疑中国“封建社 会”说这不中不洋的假洋鬼子的文章陆续见诸报端,学者黄敏兰、叶茂等人曾经撰文作过综合介绍。这其中,黄敏兰、方兢的观点清晰锐利,侯建 新《“封建主义”概念辨析》影响较大。美籍华裔学者赵冈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也针对秦以后属封建社会说和封建地主制理论撰写了一系列的批 评文章。

使这种质疑达到高潮的是学者 冯天瑜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006年推出的40万字专著《“封建”考论》。它把秦以后属于封建社会的观点称为“泛封建观”,批评它既不符合“封 建”的“古义”和“西义”,亦“与马克思封建社会的原论相悖”,实乃概念之误植。该书的出版,像一把天降重锤彻底击碎了笼罩在封建问题上 的意识形态囚笼,使封建社会问题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令普通民众首度全貌知悉了这个遗毒几十年、至今仍散发着毒素的怪胎的丑陋。2007年该书又扩充到52万字由武 汉大学出版社再版。该书出版后,引来一片叫好,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史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或誉为“今年学术书界最重大的创获”,“概念史跨 文化研究的成功尝试”,或称其“破解一则现代寓言”(以上转引自李根蟠《我为什么要写文章讨论“封建”名实问题》,“封建”名实问题学术 研讨会发言之一,2007年10月),等等。2006年10月武汉大学召开“封建社会再认识”讨论会,该校党委书记亲自出马“高度赞扬”冯氏,一些著名学者 也为之站台。2008年12月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召开“封建与封建社会问题”讨论。同时,冯着的一些内容也被抽出,以论文 形式分别在《史学月刊》、《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秦以后中国社会封建说摇摇欲坠。在此形势下,2007年10月,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等不得不专门为此举办专场学术讨论会“封建名实问题与马列主义封建观”论坛,对封建及封建社会问题进行准官方意义上的讨论,以应对冯着造 成的冲击和被动。之后,2009年,各种期刊及网络上讨论封建与封建 社会问题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封建与封建社会问题终于走出学术象牙塔,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此为“封建”与“封建社会”问题 的源起。

关于秦以降两千多年的中国传 统社会究竟是否封建社会,六十多年来,大陆学术界及民间多有争议,鉴于中共的高压独裁背景及马列主导的话语强势,国内无论是学界还是民间 对此问题的探讨,具有相当的忌惮,并不能直截了当的直指问题的核心,很多是瞻前顾后,罔顾左右,浅尝辄止,留有相当的余地,不敢揭示问题 的实质。中共建政前三十年自然是肯定占据主流,而后三十年,特别是近些年则以否定居多。综观争论双方的所据,基本都是围绕封建概念的名实 之争,单纯陷在封建问题中谈封建,忽略了封建问题的发轫缘由,也就是马列关于社会发展五段论的根本目的。封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问题,而 是马列关于社会发展五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五段论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换句话说,没有五段论就没有封建问题,五段论是封 建问题的前提与原由。单纯的封建问题,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是,马列关于社会发展五段论的封建问题就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这一问题 颇类似于达尔文的进化论问题,但两者不同的是,进化论的初始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是马恩与共产党利用了进化论,使之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政 治问题。而封建问题则不然,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政治问题,是马恩明确为阶级斗争理论提供依据支持的,封建问题是整个国际共运史的焦点与核心 问题,是支撑与支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石。近些年来,随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马克思加入魔教及共产党的前身基础实 乃欧洲秘密黑社会组织“光照帮”的深层次背景的揭示,关于该问题的历史真相已比较清楚,并不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因而难以定夺。如果能够打 破禁忌,放言直抒,直面问题的实质,相信正义之声定会对舛误流毒几十年的所谓封建制度的伪说予以彻底否定。

在中共邪党的话语体系中,封 建问题包括:专制、压迫、剥削、奴役、地主、阶级、阶级斗争、封建主义、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反动落后、黑暗……等等,一系列 罪恶、消极、负面因而应予彻底消灭的东西,这一切统统是中共闹革命、砸碎旧世界的理由,是中共造反的依据。惟其如此,革命才具有正当性。 中共的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建立在所谓反封建的基础上,如果封建问题不存在,所谓的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就无从谈起,革命就没有理由,就失去了合法性。所以,中共才在四九年建政后的教科书中公开的全面系统的造假,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混 淆是非。如把所谓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事、农民战争作为教材的重点,大幅渲染,努力强化农民起事的必然性、正当性、必要性,还美其名曰:农民 起义,进而让人感觉共产党的所谓农民运动、所谓秋收起义等也是正义的、正当的、合法的,是历史的承接与延续,是历史的必然,都是封建统治 阶级实行压迫的结果。为此,历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乱、杀人不眨眼的土匪,统统被作为正面形象、正面人物来定义;把所谓的革命 叫作解放,把党家军叫作解放军,把占领地叫作解放区,把推翻国民政府的三年内战叫作解放战争,等等。“文革”期间,中共党魁毛泽东为了给 自己发动“文化大革命”搞乱中国、搞垮中国的胡作非为制造理由,曾有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造反有 理。这里的“理”指的就是封建。毛泽东的归纳十分精当,“造反有理”的确是马列理论的最本质的概括,封建与封建制度等都是中共邪党闹革命 建立所谓新社会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中共合法性的重要砝码,是中共发起暴力革命的最大依据和借口,以此推翻了亚洲第一个民选政权——中华 民国政府,建立起非法的中共政权。如果借口不成立,中共的所谓革命就是非法的、反动的,失去了正当性,其后的中共政权及其一切也就都是非 法的。这就是封建与封建社会问题的根本——证明共产党搞阶级斗争闹革命及中共非法政权的合法性、正当性。这就是中共几十年来一直无视秦朝 “废封建、立郡县”的白纸黑字的存在,拒不为封建问题正名的根本原因。

但是,假的总归是假的,纸终 究包不住火,海外华人媒体《大纪元》系列社论《九评共产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讲清了中国共产党是个什么东西,彻底扒下了中共邪党的伪装, 充分暴露了中共邪党的真实面目,封建与封建社会问题也到了应该归正的时候了。

封建问题的正本清源具有重大 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它不仅涉及到中共革命的合法性问题,涉及到对中共历史的定位问题,涉及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合法性、必要性问题, 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当今社会人们包括政治信仰、宗教信仰问题在内的一系列价值观的是非标准衡定,是一个事关中国人的未来、事关中国人生死存 亡的重大问题,值得每个人引起重视。因为与之相关的诸多信仰问题,皆建立在对封建伪说否定的基础上。随着这一问题的归正,许多历史与现实 问题将被颠覆,以中共马列邪教为主导的是非价值标准将彻底坍塌,人们将重新面对信仰问题,重新作出信仰选择,由此将引起一系列社会状态的 改变,而这种改变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大变局的重要依据。

二、“封建”与“封建社会” 概念探源

“封建”问题可能是有史以来 中外学术界一个争议分歧最大最多的问题,近百年来一直未有停息,有关“封建”问题的论述古今中外林林总总,参与学者之多,著述之丰,头绪 之纷乱,无出其右者。追根溯源,马克思主义实乃滥觞。唯物史观语乱天下,祸害无穷,是为纷争源头。然马列俱已作古,其遗毒却要我等收敛肃 清。本文本着正本清源之大义,客观尊真之原则,尽量广览博阅、穷究细研、披沙拣金,务求梳理归拢精当有秩,腴而不烦,既兼顾各方,又要义 突出,不彰显要,不泯异议。

关于中国的“封建”,世界史 专家日知先生概括为:“在先秦典籍中,‘封’与‘建’单用者多,‘封建’连用者很少,……。秦汉帝国之后,‘封建’问题是同‘郡县制’对 举而论议的。‘封建’,作为历史、社会中心问题而引起注意,只是近一世纪事。”(《中国的“封建”与西欧的“feudalism”辨析》,姚礼明,《学术界》(双 月刊)总第122期,2007年第1期)在《“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 百年来的误译》(《世界历史》1991年第6期)中指出:“欧洲中 世纪的feudalism,译为‘封建主义’、‘封建制度’等, 是中国古典‘封建’的误译,已有一个世纪了。古典中国的‘封建’和不少‘封’,是说殖民建邦,封邦建国,今后应复其原说,不让西欧中世之feudalism说强加于古典中国的‘封建’。”他还说:“问题的中心,Feudalism问题,只能是中世纪的问题, 这个问题无关于欧洲古代,也无关于中国古代,用古典中国很少见的‘封建’与之对译,不对。”“总之,古代中国爵等称谓自有其来源与特定情 况,属于古典时代,以欧洲中世的用语译之,将是‘驴唇不对马嘴’!”此 说基本容括了“封建”问题之由来及学术界之基本态度。

关于封建,有四种涵义,简言 之即古义、西义、马义及中义。

古义:所谓古义即中国古代封 建之义。古代封建的涵义指的是“封邦建国”。《说文》中说:“封,爵诸侯之土也。”“建,立朝律也。”在“封邦建国”含义上使用“封建” 一词,始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 戚以蕃屏周。……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此处所记是三 千多年前的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周武王灭殷商之后,建立了周朝。为巩固政权,周武王实行分封制,把王室周围的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 等,封他们为侯,建立起众多的诸侯国,对周王室形成拱卫之势。当时一共“封建”了71个诸侯国,其中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姬姓)诸侯。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周有天下,裂 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所以,封地建诸侯国,就是封建。清代 《皇朝文献通考?封建考》对中国古代“封建”结论为:“列爵曰封,分 土曰建。建国之制,不可行于三代以后;而三代之初,亦既不胜其弊。”

西周诸侯国建立后,诸侯实际 就是在自己的封地上代行周王之权,在自己的领地上有完整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有自己的军队和臣僚,领地可世袭。有的诸侯统治有方,开疆 拓土,人丁兴旺,渐成一方霸主;有的诸侯统治无能,逐渐依附、衰落,成为蚕食、鲸吞和瓜分的对象。数百年后,诸侯坐大,西周王室渐丧失中 央权威,中原大地诸侯争霸,狼烟纷起,始入战国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鉴于周王朝分封诸侯之弊,废封建、置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交 通、文字等,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推行皇权帝制,欲“百代都行秦政制”,而“封土建国”制度从此一去不返。其后,西汉、西晋、隋唐 及明清虽有短暂少量封侯,但均为封而不建,有封建之名却无封建之实,如西周意义的封建再无出现。

秦之后到唐代柳宗元的《封建 论》,到黄宗羲,再到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之的“封建”利弊之争,“封建”本义始终未变。同时,汉字文化圈中的古代日本江户时期及明治维 新间,也曾围绕“封建”问题展开论争,但“封建”概念“封邦建国”的涵义从未动摇。其他如朝鲜、越南也同样如此。

民国著名学者张荫麟1941年撰《中国史纲(上古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7页),其第二章这样界说封建社会:“封建”一词常被滥用。严格地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 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这社会里,凡统治者皆是地主,凡地主皆是统治者,同时各 级统治者属下的一切农民非农奴即佃客,他们不能私有或转卖所耕的土地。照这界说,周代的社会无疑地是封建社会,而且在中国史里只有周代的 社会可以说是封建的社会。

西义:西义指的是西方欧洲中 世纪的封建概念。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为英文feudalism,对此,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六卷的解释为:“一种以土地占有权和人身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封臣以领地的形式 从领主手中获得土地。封臣要为领主尽一定的义务,并且必须向领主效忠。……在这样的社会里,那些完全履行正式义务的人,并不具有抽像的国 家或公务的概念,而是由于同他们的领主有私人的和自愿的联系,接受以领地形式给予的报酬,这些领地可以世袭。……”(中文版,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280页)这是一个比较权威性的概念表述。通俗地讲,欧洲的封建具有三方面特征:一,这是一种以土地分 封、人身依附为核心关系的社会制度;二,分封的主臣双方是一种私人契约关系而非国家的君臣关系;三,分封的双方之间没有今人所认为的剥削 关系,而是一种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因而不具有斗争性。

西义的封建概念分狭义与广义 两类,狭义的解释即如上述,以封土封臣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政治制度,这与中国的古义比较接近、类似。狭义论以20世纪前期的比利时历史学家冈绍夫为代表,强调其法律政治特征。“一套制度,它们创造并规定了一种 自由人(附庸)对另一种自由人(领主)的服从和役务—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领主对附庸提供保护和生计的义务。”

广义论以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 克?布洛赫为代表,侧重其社会经济特征。布洛赫这样阐述欧洲封建主义 的特征:“依附农民;附有役务的佃领地(即采邑)而不是薪俸制的广泛使用—薪俸制是不可能实行的;专职武士等级的优越地位;将人与人联系 起来的服从—保护关系—这种关系在武士等级内部采用被称作附庸关系的特定形式;必然导致混乱状态的权威分割;在所有这些关系中其他组织形 式,即家族和国家的存留—在封建社会第二阶段,国家将获得复兴的力量—这些似乎就是欧洲封建主义的基本特征。”(布洛赫:《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446页)这明显超出了狭义封建论的概念。

构成狭义封建主义的两大基石 是采邑与附庸。而布洛赫的封建主义是两个层次的:在上层为附庸,在下层则为农奴。布洛赫的广义封建主义,把人身依附关系作为贯穿始终的基 本特征。无论狭义还是广义都把采邑作为最基本特征,因为一切关系都是在领地基础上产生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领地谈封建无异于无 源之水、无根之木。

马义:所谓马义,指的是马恩 而不是列宁关于封建概念的涵义。马恩与列宁(不是马列)关于封建概念的阐述并不相同。马恩关于封建的概念,主要是指西欧的封建制度,兼有 东欧及亚洲的封建制度内容。而列宁是一种泛化的封建观且主要体现出阶级斗争的思想,是为其阶级斗争理论作依据的,已失脱了学术的意味,成 了政治的工具。

马恩关于封建的言论有多处, 其所指也不尽相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中 有一段话:“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在《资本论》第一卷 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1867年)中,他说:“在欧洲一切国 家中,封建生产的特点是土地分给尽可能多的臣属。”在《所谓原始积累》一文的一个注解中,提到:“日本有纯粹封建性的土地占有组织和发达 的小农经济。”(以上都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II》,人民出版 社,1972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1853年)中,指出:“在亚洲,从很古的时候起一般说来只有三个政府部门:财政部门……军事部门……公 共工程部门……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在东方,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大,不能产生自然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 政府来干预……”。他对印度社会进行了分析,并引用了一份官方报告,说明当时印度存在着关闭自守的村社制度,同时指出“这些田园风味的农 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

从以上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 看到以下几点:一、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模式所依据的是欧洲地区的模式,而且是一种单线发展模式,而不是多模式的综合,因而对其它地 区不具有普遍意义,不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特性;二、马克思主要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封建制度;三、欧洲国家的封建特征是分封土 地;四、亚洲国家日本有封建形态,印度不明显,亚洲国家的社会形态具有明显的“中央集权”与“东方专制制度”特征。不难看出,马克思没有 提到中国的具体情况,更没有确指中国属封建主义,在泛指的亚洲中,“中央集权”与“专制制度”是迥然不同于欧洲的。就王权来说,欧洲是分 散,亚洲是集中;封建与专制恰是一对矛盾,二者水火不能相容。马恩的论述还有更多,限于篇幅不再多引,冯天瑜的专著《“封建”考论》介绍 比较详细。

马克思的封建观主要建立在对 欧洲中古社会的认识上,并未过多演绎于其它地区,而且马克思还批评对于“封建”概念的任意延伸和滥用,强调封土封臣、人身依附(包括封臣对封君的依附和农民对领主的依附)作为封建社会的特征,并且表示,君主专制和封建主义互不相容。其晚年的封建观与前有所变化,但如上所述之基本特征没有变化。

中义:2007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 京举办关于封建社会名实问题研讨会,在组织单位最后的总结中,关于封建概念涵义的演变概括就是中义的诠释:“又有的学者回顾了中国古代和 近代‘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发展,强调‘封建’一词在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中已经发生了语义变化,这是学术界共知的事实。我们现在使用的‘封 建’概念是指生产方式、社会形态,而不是指封邦建国,或西欧的‘封土封臣’。近代以来,人们把秦以后的中国称为‘封建社会’,得到学界以 至社会的普遍认可,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根据的,因而也是比较合理的。‘封建社会’一词成为中国‘约定俗成’的一种学术与社 会名词相结合的特定名词,反映了中国史学界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几代学者推进史学理论建设的成果,这其中既包含了老一代的实证史学的贡 献,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这种贡献,究其本质是学术性的,是在历史研究中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的尝试,是不可以任意加以否定 的。他们还指出,无论用‘宗法地主专制’、‘皇权专制’或是‘传统社会’等称谓概括中国古代自秦至清社会,都不可能代替‘封建社会’这一 概念,而只能增加混乱。”这是关于封建概念的官方的标准解释。按照这样的解释,封建问题无论从源起到流变过程皆合情合理,无懈可击。而事 实真相却是大相径庭。对中共控制下的史学研究有关秦以后封建概念的形成过程,冯天瑜先生在《“封建”考论》中简而言之为:“先将本来‘依 实定名’形成的关键词‘封建’的固有概念加以剔除,然后根据所论时段(秦汉至明清)的社会特征概括出若干标准,加以‘封建’一 名,充作其内涵,再把这种重新制作的‘封建’名号,冠于秦汉至明清这 段历史之上。”

不难看出,作为中义的封建, 指的是一种生产方式、社会形态,与封建的古义及西义无涉,甚至连古义及西义的影子也不见,实际已脱离了封建的本义,因为古义与西义的封建 明显是指一种政治制度,以封土封臣为最基本特征,而这里是以社会经济形态为本。中义的封建不过是借了封建的名、披了封建的皮而已,瓤子里 是另一套东西。同时,中义的封建与马义也没有紧密的承接关系,马义的封建制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封君封臣制和附庸制度,一是农奴制,二者 缺一不可。其中前者是封建的基础与来源,而后者可视为马克思强调阶级斗争的基础性条件。因为若没有农奴,哪来的斗争?谁跟谁斗?可见,中 共的所谓封建只是挂着封建的羊头而已,骨子里是中共邪党自己的东西。中义的封建只强调与突出生产关系,即农民与地主的斗争,这明显是为中 共的阶级斗争观提供理论上的底蕴支持。冯天瑜在《“封建”考论》中指出这是一种“泛封建观”,实际还是有些客气,因为中共的封建已经是与 本然的封建无关的一个东西了,甚至连变异的封建都算不上,两者不能同日而语。

中义的官方解释还有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这是与教科书相一致的解释,也是中共几十年愚民的一贯说辞。

《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共社科 院审定的工具书,是中国人日常所用的最为普遍最具权威的工具书,代表的是中共的意志,它的内容与中共教科书的内容在内涵上完全一致,只不 过教科书是针对学生的,而词典是面向全民的。且看其解释。在“封”字下面的释义中,有封建与封建社会、封建主义三则与本文有关的词条。从 逻辑上讲,此三条的核心应该是相同的一致的,都是“封建”的内涵。三条中,其中封建是本,后两条“封建社会”与“封建主义”的概念是“封 建”的外延,其内涵应是延续封建的涵义,应与封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一性。那么,《现代汉语词典》又是如何解释的呢?封建:①一种政治制 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欧洲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给亲信 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相似,我国也把它叫作封建。②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③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封建社会:一种社会形态,特征是地主占有 土地,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全无土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被地主剥夺,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前进了一步,农民可以有自己的个体 经济,但终身依附土地,实际上仍无人身自由。保护封建剥削制度的权力机关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国家。封建主义: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基础是地主 占有土地,剥削农民。这个解释自《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8月首版后,直到今天都没有变化。按该词典的前言说,从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责成该所编撰该词典直至今天,无论期间有多少新的研究成果及 社会形势的变化,关于“封建”涵义的该三词条也一直雷打不动,没有做过修改。究竟是该词条正确到放之几十年而皆准无需修改,还是老子独 大,一言九鼎,不能修改,且留待下面分析。

由上述解释来看,显然,作为 封建三词条的基本词汇封建的核心是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即分封建国。而作为自封建而来的封建 社会与封建主义两个概念诠释的则是: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全无土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被地主剥夺。简而言 之,即如封建主义所言: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很明显,作为源自封建的封建社会与封建主义两个概念,其前后解释在词义上没有承接关系, 而是各说各话。前者表述的是分封建国这样一种政治制度,而后者则是表现一种社会状态,两者风马牛不相及。这个解释至少存在三个问题:第 一,三个同出一门本应联系紧密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失去关联性。不难看出,封建社会与封建主义两个概念的内涵已经背离了封建的关于分封土地建 国的本原意义,变成了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在性质上改变了。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与分封土地建国绝对不是一回事。这样的解释也绝对不 会是无意的疏失,而只能是一种有意的误导。第二,在封建的词条中,词典只言君主分封土地建国的政治制度,自周代开始实行,何时结束,却无 交代,而是语焉不详。只能从解释中推测自周朝开始,似乎后边的历朝历代也都实行该制度,也许是辛亥革命随着清朝结束而一同结束。只能得出 这样一个模糊结论。实际这是中共邪党有意打的一个马虎眼。它有意给你造成这样一个印象,让你自己得出而不是它直接告诉你这样一个结论。这 是一个无法原谅的错误。词典是一种工具,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就像尺子一样,必须明确,绝对不允许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否则你如何据以 衡量事物?如果是限于条件暂时弄不清楚,也必须有明确交代,不能含糊其辞。甚至限于时代条件,你即使告诉人们一个错误的解释你也应该明白 无误的交代清楚,只能留待后来去修正。因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必然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真理都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时间阶段 会有不同的认识,这都是常识,词典的编撰人员不会不懂这一点。因此,出现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是有意为之。第三,封建结束于秦朝的郡县制是 封建及其相关词条的核心,这个关键的东西没有交代,这样,就会误让人觉得周朝以后的朝代统统实行封建制,而不是秦朝以后的朝代不是封建 制。前边说过,并不是事实模糊,是非难以界定,而是事实明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外学界对这个问题已有定论,而《现代汉语词典》仍然坚 持三十年前的标准不动摇,而不是根据时代的变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加以更新,这只能说明中共邪党就是有意愚民,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服膺人心的合理解释。

2012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