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蔺草产业没落 人才是保存关键

人气: 19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8日报导】消失中的大甲帽席3(中央社记者陈静萍台中8日电)大甲帽席产业逐渐式微,台中市文化局曾经下1000顶蔺草帽订单,却找不到人做,文化局长叶树姗说,“年轻人不做”是最大的困难。

台中市文化局多年前曾做过大甲蔺草的学术研究调查,葫芦墩文化中心内的编织工艺馆,也收集了编、结、织、染、绣等典藏品1000多件,当中包括台中市最重要的大甲帽席及泰雅族编织。

在帽席全盛时期,大甲及苑里一带,不仅妇女从事编织,甚至连男人也投入生产的行列,当时一个会蔺草编的女人,可以养活一家6口,而大甲妈祖、奶油酥饼及大甲蔺草帽席也被当地人称为“大甲三宝”。

需长时间弯腰的蔺草编织工艺,对老人家来说,实在很吃力,阿嬷在编织过程中,孙女也体贴地帮阿嬷捏肩捶背。(中央社)

由于大甲市区是大甲、外埔、大安等乡镇的市集中心,因此草帽及草席都被收购到大甲市区去卖,也因此开创了“大甲帽席”的称号,台湾一度还享有“草编王国”的美誉。

随着帽席产业式微,大甲蔺草工艺濒临没落,现在大甲人编的帽席反而都得拿到苗栗苑里去卖。

即使台中市文化局的编织学苑开设有蔺草编的培训课程,但参与的人数都是零星几人,叶树姗说,大甲从事蔺草编织的人愈来愈少,无法支持蔺草产业,才是目前蔺草文化保存的困境。

去年台中市长胡志强曾委托文化局采购逾1000顶的蔺草帽,想赠送给参与“千人齐奏萨克斯风”的民众,但大甲当地却找不到愿意进行编织的工艺家,最后花了半年时间才凑足草帽。

立委蔡其昌表示,他出国访问时都会随身带着草编名片夹当伴手礼,纯手工的蔺草编工艺品很受到外国友人的好评,是很好的文化宣传品。

过去帽席行林立的台中市大甲区蒋公路,现在只剩1家三阳帽席行,第一代的李黄娶弟(右)及第二代的陈群婷(左),咬着牙苦撑。(中央社)

台中市议员吴敏济则建议文化部门,除立即可见成效的主流文化外,也希望多投注些心力在需长期扎根的地方工艺人才培训,惟有公部门有计划性的扶植并凝聚社区意识,同时注入文化创意的思维,才有机会再创“大甲蔺草”的风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