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人物

苏花抢通 工人辛苦谁人知

【大纪元1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沈如峰宜兰县30日电)苏花公路东澳灾害段今天终于暂时恢复正常通车,在过去37天中,工人们冒着危险在上下边坡吊挂施工,有人受不了风雨吹袭感冒退出,一切的辛苦只为让民众新年返家方便通车。

苏花公路115.8公里处(宜兰东澳段)因地质不稳,近年来屡发生严重坍方。这段高危险路面在去年12月14日又因连日豪雨影响,发生约45公尺长的路基淘空,只剩下数十支基桩裸露,勉强支撑厚度约50公分的水泥路面。

由于这次主要灾区位于下边坡路段,重机具根本无法在危险的边坡上进驻施工,协助公路总局抢修的承包厂商在当天进驻后,立即展开与过去不同的特别任务。

施工团队先派吊车开到附近较稳定的路基上,再将工作平台悬挂在灾害段下边坡处,工人们冒险站在工作平台,进行基桩稳定工程,脚底下就是80多尺深的溪谷。

除了高度造成工人们的心理压力,灾害段又是东北季风的风切口,强劲风势不时造成工作平台摇晃,施工初期又逢连日降雨,增添工作困难度。

“有人做了一天,受不了风雨吹袭感冒,隔天就不来报到了”公路总局说,原本承包商请来两组人马,接力赶工,但其中一个10人小组隔天就有5人发烧,之后这组全部辞职;另一个7人的小组做不了几天也说“这种辛苦钱不赚了”,承包商最后只好利用他们自己既有的班底,并暂停其他工程,全部集中到灾害段施工。

灾害段今年元月进入第二阶段的切山扩路阶段,工人们必须在清晨天未亮时就准备前置作业,当太平洋海面露出曙光时,他们就得一手扛起约20公斤重的铁网,一手拉着绳索,爬上灾害段上边坡处约70公尺高的斜坡,当起“蜘蛛人”,做边坡挂网与保固工程。

记者曾试图体验他们的施工困难度,但过不了几分钟不只手没力,腿也软了。

日前,承包商与公路总局为这群勇士在苏澳海鲜餐厅举办尾牙时,在晚上8时才开桌,他们抵达餐厅之前只匆忙盥洗脸手,上桌前连一身的脏衣都来不及更换。

灾害路段虽然今天起暂时恢复正常通车,但上边坡处仍有工人继续当“蜘蛛人”。公路总局说,施工人员要继续做到小年夜前一天才能暂时休息,大年初5又要回到工作岗位。

灾害段的基层工人曾拜托媒体,希望不要以“卖命施工”等字语报导他们,因为报导一出后,劳安单位就会马上来检查施工环境,可能让工程延宕。

每当苏花公路一旦发生灾害,社会总免不了给施工单位尽速通车的压力,工人们就必须相对加倍付出,他们的辛劳,又有多少人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