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杀伤力巨大 少指责多鼓励孩子更优秀

人气 770
标签:

【大纪元2013年11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夏晓言综合报导)语言也会成为一种暴力工具,尤其对未成年人而言,其杀伤力不亚于刀枪棍棒。教育专家希望家长和老师们,教育孩子时要“口下留情”。

2013年10月30日18点过,成都市翡翠城小区一名10岁男孩从自家住宅楼上坠落身亡,疑似因为写不出被老师罚写一千字的检讨而跳楼自杀。媒体报导引述邻居和亲戚的话说,男孩的老师叫他如果写不出来就去跳楼。

这个悲剧事件在微博引发广大回响,也让“语言暴力”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何谓“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就是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受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这种软暴力造成的伤痕,虽然看不见,但是却“字字见血,句句伤心”。

2004年3月,“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在全国范围的小学生中开展了“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其中“语言伤害”以高达81.45%的比例列居首位。老师的冷言冷语、家长的厉声呵斥、同伴的闲言碎语,都如同一把把尖刀插在孩子心灵上,悄然无声地带来了无法治愈的伤口。

语言暴力的杀伤力有多大?

《新闻晨报》曾报导过这样一个案例:2003年4月12日,重庆市渝中区初三女生丁某因为上学迟到,被其班主任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其间,班主任不仅对丁某进行了体罚,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赤裸裸地贬损丁某:“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当天中午,丁某留下遗书后,从学校教学楼8楼跳下身亡。在遗书中,丁某表达了对老师及家庭的怨恨。

2010年,网络上一则《一起回忆一下长辈伤害我们的话》的帖子曾引起人们关注。作者一口气列举了27条记忆中的“伤人语录”,比如:“我受够你了”,“你真没用,没出息”,“离了我,你什么都做不了”,“你不要脸,我还要呢!”等等,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共鸣。

“你看看人家×××。”“你永远都赶不上×××。”“你一点出息都没有。”“你让我丢脸。”这些,都被大学生们评为“最伤孩子心的话”。  

一位大三学生用“怪兽”形容被伤害之后的内心。“小时候常常被责备打骂,心里积淀下恶狠狠的负面情绪,”他说,“这情绪久久地潜伏,就像身体里有一只被拴着的怪兽,时时想要窜逃而出。”

一名大一学生回忆起小学二年级时,老师的一句“伤人”的话,让她对那位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敌对情绪,而她自己也“变成刺猬了,自我保护欲很强,说话变得很硬……”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自我认识水平很低,他们主要是根据别人,尤其是心目中崇拜的老师或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们会对老师或父母的“权威性”的评价深信不疑。所以老师或父母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在临床心理医生接触的案例中也发现,如果孩子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或校园环境中,容易出现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会健康地处理人际关系、物质依赖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语言暴力会导致儿童大脑发育停滞

语言暴力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它还会导致孩子大脑受损。

2010年,由日本熊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脑部发育研究中发现,语言暴力会导致儿童大脑中与语言、记忆有关的部位发育停滞,容量比一般人还少。

实验中整合了相同人种、惯用手以及生活环境等条件,他们同样都在发育时期遭受语言暴力。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他们脑部两侧的颞叶容量都比平常人小,这些人长期受到语言暴力刺激以及负面情绪的压抑,导致颞叶停止生长。

熊本大学教授友田明美说:“从小被施以语言暴力而遭受精神压力的人,严重的话,脑部将停止发育,身为父母亲的大家应该早日明白这点。”

负责掌管语言、听觉讯息的颞叶、颞叶内侧以及储存短期记忆的海马回,都在脑部发展中担任极为重要的角色。实验显示,受到语言暴力的男性,脑部颞叶容量更是比常人小了15.9%,停止发育的情况更为明显。

语言暴力的频率也决定了后遗症的影响,颞叶皮质在受到伤害或产生障碍时,会产生许多非理智的行为,如失语症,或是记忆比较能力的缺失。

鼓励会让孩子更加优秀

《天下公益网》刊登了一组“未成年人保护协会”(Juvenile Protective Association 简称JPA)推出的公益广告——“Verbal abuse is still abuse(语言虐待也是虐待)。”它形象地表达了语言暴力的杀伤力。

文中说:“语言虐待跟身体上虐待是一样可怕的,它会对人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爱的名义下的训斥,甚至恶语相加,但这种伤害无形中摧毁了很多孩子的自信甚至对家长的感情、对社会的认识。”

“记住这句话,鼓励能使孩子更优秀!”

亲子教育专家彭冬梅则对“鼓励”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鼓励孩子是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到我们的话内化在心里的感受。”

“孩子喜欢听我们喜欢、欣赏他们的努力、帮助、工作、创造及成就。我们在言辞中要向孩子传达对他们努力的理解、尊重与欣赏。”

“当我们对孩子的努力很好的描述欣赏时,孩子会从我们的话语中捕捉到积极向上的情绪,孩子的内心会对自己的努力默默加油重申,孩子的内心会聚集无限的积极能量,会使得孩子对周围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会让孩子感受到爱,这份爱将伴随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真心地为孩子喝采,你将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

(责任编辑:林琮文)

相关新闻
消除文革遗毒 制止语言暴力
九大诀窍 助您培养孩子高智商
教育儿童应避免的十大错误
袁伟时:语言暴力的根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